盘点红外热像仪在建筑领域的作用

描述

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

节约能耗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目标

建筑行业也不例外

建筑的能效管理已经成为了

多个国家的硬性指标

这对许多在建筑领域工作的

专业人员产生了重大影响

如何降低建筑物的能量损耗

已经成为了建筑领域

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红外热像仪能准确定位能量损耗的具体位置

无需采用任何破坏性的检测方法

即可判断建筑物的能量损耗情况

是建筑诊断的理想工具

那么,红外热像仪在建筑领域

究竟有哪些应用呢?

FLIR作为全球红外热像领域的领军者

设计、研发和生产红外热像仪数十载

对此有深入的了解和实践

今天,小菲就为您盘点一下

红外热成像仪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总体来说

红外热像仪可以用于检测建筑物缺陷

如隔热失效、灰泥脱层、冷凝问题

以及"查看"能量损耗的出色工具

热成像也有助于评估平屋顶的

隔热层损坏情况以及水分含量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检测隔热缺陷

不同国家隔热层的典型厚度存在差异。在气候寒冷的国家,隔热层通常较厚。在温带气候国家,隔热层较薄或根本不使用隔热层。另一方面,温暖气候条件下,室内空间需要进行制冷,这也需要较厚的隔热层来防止能量损失。使用红外热像仪时外墙和内墙之间的温差至少需要达到10°C,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易于查看的图像。使用具有更高分辨率和热灵敏度的热像仪,温差要求会更小。

2   检测气体泄漏

通过建筑物的外围结构发现气体泄漏是一种常规的做法。气体泄漏导致更高的能量损耗,通常会造成通风系统出现问题,并导致建筑物内出现冷凝,从而使室内气候变差。然而,使用红外热像仪,便可以检测冷空气从建筑物泄漏处溢出时出现的典型现象。

3   水分检测

受潮是房屋损坏最常见的形式。气体泄漏会在墙体、地板或天花板内形成冷凝水,潮湿的隔热层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干燥,经常成为霉菌和真菌孳生的主要位置。使用红外热像仪进行扫描可以检测到导致霉菌繁殖的具体受潮位置,确定固有潮湿区域的位置。

4   检测热桥

热桥是由于建筑结构造成的隔热层较少的区域;如金属紧固件、混凝土梁、板或柱。热量会找到最方便的途径(阻力最小的途径)从温度较高的空间向外散逸。很多时候,热量会通过一种比周围材料具有更高导热率的元件进行"短路",该元件即被称为热桥。而通过红外热像仪则可清晰的检测到热桥。

5   供热管道和区域供热

在气候寒冷的地区,会对路面和通道供热。区域供热也很普遍,这种供热系统在某个中心点产生热量,用于满足住宅和商业供热需求。热成像测量可以轻松检测地下供热系统中的任何故障。即使地面上冰雪覆盖,使用红外热像仪也能看到供热管线。

6   发现屋顶漏水

屋顶的潮湿区域可以修复而不用替换整个屋顶时,可以节省巨额费用。通过使用太阳作为加热器,用红外热像仪能在屋顶找到受潮的隔热层。在白天,太阳对屋顶进行加热。在夜间,屋顶再次冷却,但有潮湿隔热层的区域冷却得更缓慢。在红外图像上,这一区域清晰可见,并且比其他区域温度更高。

7   电气故障

电气故障是一种建筑物中最常见的故障。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电气问题是肉眼看不见的,但使用红外热像仪能立即在红外图像上看到热点。用户可以对电气柜、组件进行扫描,并检测大量电线、接头,立刻清楚问题。在真正出现问题之前,即可以检测并修复问题区域!

8   检测地暖泄漏

红外热像仪是一种使用简便的工具,即使水管铺设在地板或石膏下方,也能发现管道是否存在泄漏。管道热量经由管道表面向外辐射,使用红外热像仪能轻松检测到热图像。

9   气味

红外热像仪有助于发现房屋之间的泄漏。房屋之间的泄漏导致较差的隔音效果以及香烟和其他异味渗入的问题。通过使用负压和温差,很容易就能检测到泄漏。

10   冷库

冷库和冷室对隔热和密封都有很高的要求。冷库的普通室内温度为-23°C至-25°C。隔热失效以及泄漏会导致建筑结构内冷凝并结冰,造成更大的能源消耗——而冰块最终会破坏建筑结构;而通过红外热像仪则可轻松的检测到冷库的隔热是否失效。

11   重建计划和质量保证

红外技术用于重建计划,也用于质量保证及新建筑物的检测。在建筑结构干燥期间,红外图像可以确定干燥程序的进度,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加速干燥过程。如果干燥过程可以加速,并且在红外热像仪的帮助下证明建筑结构已经完全干燥,则建筑物可以更快地交付给客户。

12   建筑修复

红外热成像在建筑物和古迹修复过程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矿物灰泥中隐藏的框架结构在红外图像中清晰可见。因此,可以确定这些结构的外露是否有用。墙体上的石膏分离也可以尽早进行,以便采取维护措施。

以上12点

就是红外热像仪在建筑领域的具体应用

无论是对于建筑工程人员

还是家庭用户

红外热像仪都大有帮助

可以说

红外热像仪是您工作、居家的必备工具之一

可以有效的为您的建筑节约能耗

减少成本和节约开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