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下无线充电技术的前景如何

RF/无线

1824人已加入

描述

(文章来源:同花顺财经)

无线充电技术,大致指的是有电池的装置不需要借助于电导线,利用电磁波感应原理或者其他相关的交流感应技术,在接收端和发送端用相应的设备来发送和接收产生感应的交流信号而进行充电的一项技术,其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

近年来,随着消费巨头纷纷推出无线充电产品刺激消费电子领域市场的扩大,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运用激发无线充电市场潜力。与此同时,2016年国家印发《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提出,到2020年,能源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包括现代电网关键技术创新的重要任务——突破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

据中国产业信息,2016年全球无线充电市场规模约34亿美元,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约115亿美元,到2022年会增长至14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27%,渗透率从7%一路提升到了60%以上。

据HIS Technology的消费者调查显示,超过90%的用户希望他们的下一部手机能够提供无线充电功能。预计到2020年,搭载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将超过10亿部,渗透率达55%;配备无线充电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则有望在2020年突破2亿部。而这也意味着,仅消费电子,无线充电的市场总规模有望达到百亿美元。

不过也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随着智能设备更新换代频率加快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无线快充必定是未来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技术革命之下,它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具体而言,首先,因为无线充电需要实现远距离大功率无线磁电转换,所以当充电时,设备的耗能就会比较高,而手机发烫的问题或许将会变得比较严重。另外,当下许多人都习惯性的边充电边使用手机,但当使用无线充电的时候,手机必须放在充电设备上,即“边充边玩”或无法满足。这对于以年轻一代消费为主的产品来说,接受程度也将面临挑战。

就目前而言,按原理分类,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分为电磁感应式、磁场共振、无线电波式。无线充电产品可以分为接收端和发射端,其中,接收端包括磁感应线圈、磁性材料、芯片等,对散热、效率和轻薄化有较高的要求。产业链方面,无线充电技术产业链包括方案设计、电源芯片、磁性材料、传输线圈、模组制造等环节。其中,成本端方面,磁性材料在整个无线充电成本中占21%,在整个物料成本中占50%以上。

利润方面,方案设计、电源芯片、磁性材料利润占比分别约为32%、28%、20%。传输线圈利润则约占14%左右,模组制造约占6%。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方案设计和电源芯片环节的技术壁垒和利润相比都较高,目前基本上可以说是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其中,方案设计以苹果、高通、特斯拉等为主,电源芯片方面主要是高通、博通等。国内方面的方案设计则主要是中兴通讯(汽车无线充电)、信维通信(给三星NFC无线充电设备供货)和万安科技(投资Evatran,布局无线充电)等为主。

传输线圈方面,需要上下游紧密配合,同时具有客户定制化特征。目前从国内来看,参与的企业众多,相关公司技术也较为成熟,包括信维通信、顺络电子、立讯精密等。而模组制造环节的技术壁垒和利润在整个产业链环节中属于最低,目前也主要是国内厂商为主,包括欣旺达(子公司独立完成对无线充电产品的QI认证)和德赛电池(主要向下游苹果、三星等客户提供移动产品电源的综合解决方案)等。

整体而言,伴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和经济水平发展,加之消费主体年轻一代的消费水平和意识有所改变,都给予了智能设备发展动力,而在大趋势的带动之下,无线充电技术的潜在市场实则不容小觑,在接下来的诸如小米、苹果、华为等大厂都将继续在无线充电上有所作为的大背景下,在无线充电市场即将爆发之下,相关上市公司如何把握创新技术获得先机,都或将会受到市场关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