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利与弊: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个人隐私数据保护问题

描述

2019年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经济统计数据,国内生产总值GDP前三季度同比增长6.2%,其中一季度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0%。从细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也GDP同比增长19.8%,排名第一,租赁和商务服务同比增长8.0%,排名第二。国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下行压力加大。

中国经济正在热切呼唤新的增长点,呼唤新动能、新业态、新产业,国家调整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包括内需消费、基建投资、人工智能等。

根据《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预计,到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速过1300亿美元,年均增到60%。在自动驾驶、医疗影像识别、辅助诊疗、智能家居等行业将出现突破,人工智能将成为最受市场关注的新兴产业之一。人工智能与我国传统产业结合将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列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

在智能家居、辅助诊疗、医疗影像识别、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重要应用方面,生物特征识别无疑是最核心技术之一。随着大数据积累、深度学习算法和算力提高,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种个人身份认证场景,如人脸/指纹/语音等人体特征采集识别将在人工智能产业中发挥更广泛的作用,在安博会同期举办的第四届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创新应用william hill官网 上,全国安防标委会人体生物特征识应用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从生物特征识别在复诊诊疗和社会公共安全上的应用,及个人隐私数据如何保护等方面做了精彩分享。

四大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研究热点

目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研究热点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生物特征识别专用芯片推出,二是生物特征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远程身份认证,三是神经网络算法满足配合与飞配合不同场景互操作成为迫切要求,四是复杂场景识别自学习需求更加突出。

为降低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等多路采集场景的后端运算压力和网络传输压力,具有目标检索、处理选优、聚类提取功能经过优化的专用预处理芯片已开始移植前端,做进了采集设备中。一些芯片还具有协助查询和预测分析功能。

远程授权、远程支付、远程开户、远程公共服务等远程身份认证研究正如火如荼开展,在虚拟社会完成现实社会非面对面实名应用要求身份合法,杜绝茂名盗用,实现“数据共享过跑路,人员操控少跑路”一站式办公模式成趋势。

非配合视频采集的人脸样本与配合采集的各种证件照对比,配合采集的各种证件照与非配合视频采集的人脸样本比对,配合采集的各种不同来源证件照交叉对比,非配合视频采集的各种不同来源样本交叉比对要求神经网络算法具有更强的互操作性。

典型场景训练的系统远不能满足复杂变化情况下人脸识别要求,系统应无需穷举式训练具有自学习能力,以适应时间跨度环境变化等因素带来样本特征改变的复杂场景应用需求。

在辅助诊疗和社会公共安全上的应用

辅助诊疗

医学影像领域行业现状表现在,专业缺口巨大、漏误诊率不可避免、工作效率急需提高。这个行业的优势体现在数据庞大、算法快速更新和资本量大。

国内AI医疗在各业务应用情况:

医学影像——医学影像是我国AI医疗最成熟领域,在肺结节、乳腺癌、宫颈癌上已有较成熟产品。该领域至今无一例AI医疗产品获得三类医疗器械证书,我国基本成型的AI医学影像产品大多处于医院使用阶段,该领域的公司大部分没有实现盈利。

辅助诊断——电子病历、导诊机器人、虚拟助理是主要应用场景。产品多位软硬件一体化全套解决方案,目前产品仍处于打磨阶段,未来可能倾向服务收费模式。

医药研发——相比国外AI药物研发行业,国内布局较为落后,商业模式主要是人工智能公司与药企合作开发新药。

健康管理——国内该领域主要聚焦慢病和母婴管理方面,商业模式以企业和个人支付的健康体检为主,后续付费模式有待成熟。

疾病预测——国内主要聚焦于基因检测领域,由于存在技术壁垒,该领域上有基本被国外公司垄断,下游主要为医院投放模式和第三方检测模式。

国外AI医疗市场发展情况: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GolbalMarketInsights的报告,2018年全球AI医疗市场规模约为13亿美元,在未来7年(2019-2015),预计将以41.7%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快速增长。

全球AI医疗应用领域,药物研发份额最大,占比达35%,医学影像为全球第二大细分市场,占比25%。

社会公共安全

几种常用生物特征识别用于公共安全身份认证:人脸身份认证、指纹身份认证、静脉身份认证、声纹身份认证、虹膜身份认证。任何生物特征识别都不是完全准确的,应找对应用场景,才能发挥良好作用。

比如,人脸身份认证的基于体现在,以二代居民身份证电子护照等国家法定证件照片身份查重、实名制、人证同一性、视频监控和天网工程为助推力,将人脸识别应用实战化推上新高潮,使之进入快速全面成长期。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在辅助医疗和社会公共安全等行业应用,形成了机器诊疗和电子警察新业态、新产业、产生了新动能,改变了上述行业的产业形态,形成了新的增长点。

生物识别技术面临安全问题挑战

随着生物特征技术广泛应用,遇到新问题越来越多,比如个人隐私数据保护问题。个人隐私数据,指凡整合后能确定一个人身份的相关片段数据,如姓名、种族本身不是隐私,但在特定条件下,姓名、种族和其他如住所、工作单位、家庭成员等关联信息整合一起,就能够确定一个人身份、收入等,这是姓名、种族等信息就是个人隐私数据。个人数据应保证一致性。

技术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给规模巨大的个人隐私数据保护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缺少一个“个人信息采集法/个人信息保护法”,非法买卖个人数据的现象还存在。现在似乎任何部门、企业甚至个人都可以采集个人生物特征数据。

这方面国外走在了前面,欧盟要求必须依法建立一个系统化的管理机制,避免个人隐私数据在市场流通,保证个人数据在可控范围内共享。可以引用BS10012个人数据管理体系,ISO29100隐私保护框架等。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法案(GeneralDataProtectionRegulation,679/2016,GDPR)》(简称GDPR于2018年5月25日实施。美国与欧盟之间的欧美隐私权屏障架构(EU-USPrivacyShieldFramework)和GDPR均要求不论政府或者民间组织,有义务保护所搜集,处理和利用的个人数据。

面对安全问题,应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如用假名匿名、重要数据分散处理、作访问控制等,用正在制定这方面标准的委员会颁布这方面的法律体系来引起特别关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