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电气与国家电网合作将赋能中国城市智能电网的发展

智能电网

337人已加入

描述

“即将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继续深化开放的展现,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标志,也是中国主动向全世界开放市场的积极姿态。”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能效管理中压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徐韶峰透露,全球自动化和能效巨头施耐德电气将以“共创共赢·数字化时代”为主题,携覆盖电网、绿色智能制造、基础设施、楼宇、IT等领域的多项先进技术,亮相进博会“智造及解决方案”展区。作为产业赋能者,施耐德电气将全力支持中国高质量发展。

“打开新中国成立70年辉煌壮丽的画卷,有两组数字让人印象深刻:中国能源生产总量提高157.8倍,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978倍。”徐韶峰说,“能源及电力消费总量的快速增长有力支撑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大飞机制造到高铁轻轨、从高速公路到跨海大桥,从大型水电到燃气发电机技术,这些中国奇迹的背后,都离不开电力工业的强力保障和巨大动力。施耐德电气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企之一,有幸参与并见证了中国能源变革的伟大历程。”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能效管理中压业务中国区负责人 徐韶峰

陪伴与成长

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施耐德电气自1836年在法国勒克鲁佐创立以来,一直处在工业潮流的第一阵营。钢铁、冶金代表着过去的荣耀,自动化、电气化和数字化则是这家老牌法国工业巨头顺势站在工业第一阵营的底气。

在扎根中国的32年间,施耐德电气不仅见证了中国能源跨越式的发展,也不断为建设中国电网添砖加瓦。

70年前,中国能源工业基础薄弱,曾持续长达数十年处于缺电的局面。70年间,数字化技术驱动中国能源系统不断优化,能源技术装备获得高速发展。

”施耐德电气与中国的缘分最早可追溯到1979年,那是我们首次参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河南省平顶山地区参与建立中国第一条超高压输电线。“徐韶峰回忆道。

1987年,施耐德电气在天津成立了第一家合资工厂

1987年,随着天津梅兰日兰合资公司的成立,施耐德电气的配电产品正式进入中国。此后,施耐德电气为1990年亚运村、京广中心、京城大厦等当时的地标性建筑提供中低压配电产品,保证稳定可靠的供电。

现在,中国的煤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已位居世界首位,核电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三,在建规模是世界第一。与1978年相比,2018年装机容量、发电量分别增长33倍、27倍。

“随着中国经济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其对能源的需求更加旺盛,打造高质量和清洁化的能源供给是中国能源产业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徐韶峰说。

作为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的专家,施耐德电气正以基于物联网的EcoStruxure平台,从互联互通的产品,边缘控制,应用、分析与服务三个层面,融合多项前沿技术进行创新,打造更加完善的配电解决方案,赋能能源电力行业客户快速、稳健推进数字化转型,助力电力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

今年,施耐德电气与国网在多个项目中深入合作,继续赋能中国城市智能电网发展。

徐韶峰介绍道,例如,在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承建的连岛项目中,施耐德电气通过提供先进的Smart Premset开关柜与Easergy T300分布式智能配电终端组合保障岛屿的可靠供电,“此次项目在一二次融合的基础上,我们还集成了设备非电气状态量的在线监测三次系统,创新实现了一二三次设备融合。”

助“两网”落地

今年年初,国家电网提出聚焦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打造“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企业,建设运营好“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的“三型两网”发展战略。正是对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之一。

施耐德电气认为,智能化配网建设是泛在电力物联网愿景得以实现的支撑:一方面服务电网终端用户,为核心电网和调度智能化提供最基本的供电分析数据,同时,能推动分布式能源的有效接入。

在行业在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施耐德电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低压一体化”理念和解决方案,即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从互联互通的产品,到边缘控制,再到应用、分析和服务,形成完整的三层架构,实现从35kV到400V的配电网络中低压一体化的监控,为配网全业务、全网络、全流程智能化升级提供支持,实现中低压终端泛在接入、全息状态感知、故障精准判断和快速自愈。

“智能化配网建设是泛在电力物联网愿景得以实现的支撑。”徐韶峰认为,推进城市智能电网建设主要分三步走:

首先,建立统一的配网系统数字体系架构,以互联互通的设备实现对配网的全面感知,并对数据进行统筹整合和分析优化。

为此,施耐德电气在近年推出了基于物联网的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

升级后的EcoStruxure电网三层架构

针对配电领域,可为用户提供包括Masterpact MTZ空气断路器、Compact NSX微型断路器、Smart HVX中压断路器,Easergy MiCOM P5中压继电保护装置、PIX全球通用可抽出式空气绝缘开关设备和MVnex中压开关柜等一系列数字化元器件和产品,提供7X24小时不间断的状态监测和精准的数据采集,并利用工业以太网进行低成本、低功耗、低延时且稳定的数据传输,让信息更快速的融合贯通。

“未来,我们将推出应用‘无六氟化硫技术’技术的环网柜SM AirSet和RM AirSet系列,搭载众多施耐德电气的数字化技术,为用户全面解锁数据价值,带来更多收益。”徐韶峰说。

其次,为进一步提升设备维护效率和配网的可靠性,施耐德电气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和边缘控制系统,有效改善传统故障处理方式难于发现和定位缺陷且需要较长处理时间、影响供电连续性的弊端。

“例如通过Easergy T300装置,除了可完成传统DTU三遥功能外,还可实现快速的故障定位、隔离和非故障区段的转供,将故障处理时间缩短至秒级;通过

千里眼运维专家等软件,对低压设备所采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和边缘计算,可减轻运维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还可通过手机在远程对系统进行监控,随时随地对电能质量进行优化,达到台区自治效果。”徐韶峰说。

此外,随着可再生能源应用普及程度的加深,分布式发电(自发电)的发展让传统电力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利润减少的挑战,开拓创新商业模式,提供新型服务,已成为未来方向。施耐德电气融合多项前沿科技,推出包括Power Advisor电力顾问,Facility Advisor千里眼顾问等一系列专家级应用,让用户共享更多配用电数据,激发数据隐藏价值,在提升配网性能的同时,助力企业进一步挖掘客户需求,提供创新服务,最终增加收益。

目前,中国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全球第二大市场。

在过去10年间,施耐德电气持续将每年营收的5%投入于研发领域。

“我们始终践行‘中国原创’战略,秉承着’在中国,为中国’原则,根据中国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制产品和解决方案。”徐韶峰说。

“我们相信,只有构建一个更加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在一个更具兼容性和灵活性的平台上,连接跨度更广泛,数量更庞大的电力设备,并集合不同细分领域的专业智慧,一同去挖掘电力领域的巨大潜能,才能有效推动中国能源改革和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徐韶峰说。

徐韶峰特别提到了微电网。

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新能源局势的形成,微电网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微电网是本地独立的能源供应系统,通常以多种能源为基础,可通过特定电力区域内的一个本地互联能源系统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将负荷、分散的能源资源、电池储存和控制能力结合在一起。

作为分布式发电与配电网连接的桥梁,以及对主电网的有力补充,微电网在助力中国能源转型和电力体制改革方面,担当重要角色。

自2015年至今,中国国家能源局相继发布《关于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分布式发电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意味着新能源微电网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在微电网应用中,能够实时平衡发电量和需求是重点,因此,其对电能质量的测量格外中重视,需要快速而准确地测量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频率、电流和电压电平,以实现适当的电能质量控制和自动化操作。”徐韶峰说。

作为EcoStruxure Grid架构应用、分析与服务层的“四大金刚”之一,施耐德电气的微电网管理顾问以调度综合能源网络的形式进行分布式能源/可控负荷耦合运行,集中管理提供整体顾问,改善能源结构,优化用能成本,参与电力辅助服务,提高配用电系统资产收益。

例如,施耐德电气与杜克能源合作,为美国马里兰州蒙哥马利县的公共安全总部和惩教机构部署两个先进的微电网,每年将产生约330万千瓦时太阳能,可以为400户家庭供电。

此外,该系统还包括了740万千瓦时热电联供。“利用这两座设施进行现场发电,预计每年可减少3629吨温室气体排放量,从而确保蒙哥马利县民众获得更清洁、更可靠、更高效的电力。”徐韶峰说,当然,微电网的应用在中国也正在尝试和发展之中,施耐德电气相信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丰富实践,能够为中国在此方面的积极探索贡献力量。

施耐德电气计划在三年内,把中国的研发投入增加50%。

“我们将融合更多的数字化技术,继续深耕本土化战略,携手电力行业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持续赋能中国城市一流配电网建设,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做出积极贡献,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责任编辑;z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