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全国性网络和回收模式将有效解决动力电池回收难题

电源/新能源

3536人已加入

描述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很必要,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回收的体系。”近日,第四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19)在天津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在会上强调,要解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难题应从立法层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建立有效的全国性网络和回收模式,加强回收利用的技术研究和宣传教育。

建立全国性网络和回收模式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自2015年以来连续第4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前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3万辆和94.7万辆,同比增长11.7%和10.2%。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回收问题显得尤为迫切。根据国家推荐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电池放电容量一旦低于初始容量的80%,寿命即被终止。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测算,结合汽车报废年限、电池寿命等因素,2018年~2020年,我国累计报废动力电池将达12万~20万吨,2025年达到35万吨的规模。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很必要。”郑绵平在会上指出。如此大规模的废旧电池一旦处置不当,不仅会给社会带来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也将造成资源浪费。“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回收的体系。”

目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仍是一个新兴领域,回收利用的技术和体系建设还不到位。如何解决当前难点痛点?郑绵平认为,首先从立法层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次建立有效的全国性网络和回收模式,第三加强回收利用的技术研究,第四加强宣传教育。

落实生产责任制

尽管是新兴产业,但不可否认,动力电池回收是一个朝阳产业。近几年来,不少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开始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市场布局。

据东方证券研究院推算,2025年我国需要回收的废旧电池容量将达到137.4GWh,是2018年的20倍,2020年的5倍。东方证券分析动力电池回收市场2020年规模凸显,2025年孕育370亿元市场空间,梯次利用电池需求市场空间超过700亿元,千亿元市场前景可期。

企业争抢百亿市场,如何才能做好回收利用?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总监李智专认为,在中国生产者责任延伸(EPR)制度下,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包括新能源网络体系如何搭建、存储、运输管理等;作为回收者,主要是合规经营,“应在技术、成本和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

给行业加“紧箍咒”

2018年2月,工信部等7委联合印发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从国家层面给出了具体指导和规范,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制度的建立及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由于动力电池回收网络不健全,没有形成完整的流通体系,导致很多电池无法进入正轨渠道,反而落入小作坊之手。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引导和规范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运营,日前,工信部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和运营指南》,并提出了七大总体要求,包括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梯次利用企业需要自建或授权回收服务网点,两方也可以共同建设回收网点;加强对废旧动力蓄电池的跟踪,且回收服务网点不得擅自对其进行拆卸;设置明显提示信息和作业流程规范示意图等指导信息;回收服务网点须将电池类型、来源、数量等相关信息保留记录三年备查等等。

李智专认为,给行业加“紧箍咒”,是行业发展所必需的,会引导行业向规范化发展。
       责任编辑:wv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