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星MEG X570 UNIFY暗影板主板评测 售价最低的顶级超频神板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一、前言:这是一块创造了超频记录的主板

近一段时间,DIY领域关注度最高的应该是AMD全新一代的锐龙3000系列处理器了。25号发布的新一代线程撕裂者被一位来自***的玩家超频到了5.75GHz并打破了包括wPrime、CineBench 03/R11.5/R15/R20在内的21项世界纪录,它所用的主板就是微星Creator TRX40主板。

无独有偶,在10月份也有一位玩家将锐龙9 3900X超频到了5875MHz(hwbot),打破了此前打破此前由HKEPC保持的5848MHz纪录成为世界排名第一。而新纪录创造者所使用的的主板就是我们今天要评测主角:微星MEG X570 UNIFY暗影板主板。

从主板的命名就能看出,MEG X570 UNIFY暗影板主板隶属于MEG系列,定位与ACE(战神板)相同,仅次于最顶级的Godlike超神板。

与ACE(战神板)不同的是,MEG X570 UNIFY暗影板主板强调的是实用性,取消了对超频玩家意义不大的RGB元素以及少部分用于装饰的散热铝片。但在游戏玩家比较关心的部分做了很多努力,采用了14相供电设计以及双8Pin的CPU供电接口,提供2.5G网络和全新的Wi-Fi 6 AX解决方案,以及信噪比高达120dB的ALC1220音频处理器。

微星MEG X570 UNIFY暗影板主板的详细参数如下:

主板

二、外观:14相数字供电+3个M.2插槽

MEG X570 UNIFY暗影板可以看做是MEG X570 ACE战神板的简化版。所谓的简化主要是简化了RGB灯效以及部分装饰的散热铝片,I/O挡板上的无限镜等。但是比较关键的诸如供电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M.2与PCI-E接口以及通道、前置USB3.2与Type-C接口这些都得到了保留。

主板的背面。

MEG X570 UNIFY主板重新设计了南桥风扇,更加远离显卡位,不会受到显卡热风的影响。

不过这个风扇在全速运行的时候噪音有点大,需要在BIOS里面设置合适的温度曲线。

一体化的I/O挡板与VRM的散热器整合在了一起。

散热是每一个狂热玩家关心的问题,MSI采用铝覆盖的扩展型散热片在电源传输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的顶部协助散热。全金属扩展散热片拥有更大的表面积,有利于散热。除此之外,热管从左侧较大的散热片连接到另一个MOS散热片意味着更好的热导体。

14相供电设计与MEG X570 ACE战神板完全一样,散热片下面是支持60A大电流的IR 3555M MOSFET。

4条DDR4插槽,最高可以支持128GB流量。在搭配第一、二代锐龙处理器时,最高支持3466MHz的频率;在搭配ZEN2构架的第三代锐龙处理器之,可以支持4600MHz+频率的内存。

在内存插槽下面,主板24Pin接口的左边,有4个EZ Debug LED指示灯,分别代表CPU、内存、显卡、启动设备。当电脑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开机时,对应的LED指示灯就会亮起来,告诉你是哪一个部件出了问题。

比起Debug灯上面各种难懂的代码,无疑LED侦错灯更加照顾新手。

3条全尺寸寸显卡插槽均支持PCI-E 4.0X16模式,另外还有2条PCI-E 4.0x1。

右下角有音频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音频部分使用了ALC1220解码芯片,支持120db信噪比,并配有独立的功放芯片以及日系NCC黑金刚专业音频电容。主板的音频区域使用独立线路设计,能与主板上其他组件有效隔离,以确保输出纯净的音质。

3个M.2插槽都装备了冰霜铠甲散热片。

主板下方是前置I/O接口,包括USB 3.2 Gen1、USB 3.2 Gen2 Type-C这些该有的都有了。

Debug LED旁边是5V ARGB插针接口。

背部I/O接口。1xUSB 2.0、1xType-C、3x USB 3.2 Gen 2、2 x USB 3.2 Gen 1、1 xRealtek 2.5G LAN、5*3.5mm、1xPS/2、2xWi-Fi天线接口、1x清除 CMOS 按钮、1xFlash BIOS Button。

三、BIOS介绍:Click BIOS 5已日趋完善

微星MEG X570 UNIFY暗影板主板采用了Click BIOS 5图形化UEFI 。BIOS主界面包含CPU、内存的频率和电压, CPU以及主板温度等信息。

在主界面点“风扇信息”可以进入风扇设置界面。

主板集成了1个4pin CPU风扇、1个4pin水冷风扇、5个4pin机箱风扇接口。7个风扇都可以单独依据CPU、MOS、主板或者机箱内部温度来设置温度曲线。

另外就是南桥风扇叶同样可以自由设置转速曲线。

高级模式界面内提供了CPU、芯片组、电源、存储、网络、USB接口等主板绝大多数功能调节功能。

去启动设置界面。

OC界面可以调整CPU倍频、内存频率、CPU与内存电压等等。

在专业OC操作模式下,会多出一个数位电压设置的选项,里面可以设置防掉压及各种超频保护策略。

新版本的BIOS新增了一个功能--“每个CCX”,意思是指可以调整单个CCX的频率,避免体质差的核心影响整体产能能力。

微星主板BIOS的内存超频功能对新手非常友好,“Memory Try It !”里面很贴心的预存了各种频率以及对应的时序,可以自行根据内存的体质选择合适的参数。在这个选项卡中,最高可以设置5000MHz频率以及对应的参数。

内存时序设置界面。

“CPU重载线校准控制”用来设置防掉压,一共有8档可供选择,右边的坐标图可以显示每一级别选项的掉压情况。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精确增压超频,可以让处理器突破功耗墙。默认是关闭,需要手动打开。

四、内存性能与散热测试:3800MHz内存频率北桥不降频

1、内存测试

实际上影驰HOF OC Lab DDR4-4000MHz内存在微星MPG X570 GAMING PRO CARBON WIFI暗黑板主板上可以在默认时序下稳定在4600MHz频率下。不过由于锐龙9 3900X在内存频率超过3600MHz时,北桥频率会降低一半,导致内存的延迟大大提高,过高的内存频率反而会降低系统性能。

不过微星主板BIOS做了一些优化,可以保证在3800MHz内存频率下,北桥依然同频。

主板

从CPU-Z可以看到,内存频率在3600MHz时北桥频率1800MHz,3800MHz时北桥为1900MHz。

主板

从AIDI 64内粗缓存测试成绩可以看出,在3800MHz频率下,内存的读写带宽以及延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特别是延迟从68.3ns降低到了65.3ns。

2、超频烤机测试

我们将锐龙9 3900X在1.38V的电压下超频到了4.4G。不过以这个频率和电压进行FPU烤机测试,目前来说,没有哪一款常规散热器能够压得住。我们选择了另外一款软件来进行压力测试,软件名为BlenderBenchmark 2.8,这款测试程序支持AVX256指令集,并且测试时长高达8分钟,用它来测试主板的散热能力也是不错的选择。

主板

在1.38V电压4.4GHz频率下运行Blender Benchmark 2.8将近8分钟之后,锐龙9 3900X的温度达到了95度,核心功耗则高达221瓦,此时MEG X570 UNIFY暗影板主板的温度则稳定在77度,这是很不错的表现。此前我们测试过MPG X570 Gaming Pro Carbon WiFi暗黑板主板,这款12相供电的主板在长时间输出185瓦的功耗时,MOSFET的温度就能达到100度。

MOSFET本身虽然耐高温,但是超过105度的时候会引发处理器降频。这就是高端中主板与中段主板之间差别的体现。

另外有一点也需要指出,我们并未在BIOS设置防掉压等级,锐龙9 3900X在高负载下的电压为1.376V,与BIOS 1.38V的电压仅有0.004V的差异。也就是说除非是极限液氮超频,不然对于大部分玩家而言,使用全默认的防掉压设置即可。这也是MEG X570 UNIFY暗影板主板在高负载下MOSFET能保持低温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总结:售价最低的顶级超频神板

从我们的测试就可以看出,MEG X570 UNIFY暗影板主板并非是徒有虚名!14相数字供电、60A的IR 3555M MOSFET配合优秀的BIOS,可以让他在提供220W的输出功率时VRM模块依然保持77度的温度。

更重要的是这块主板已经强到不需要设置防掉压等级保证高负载下的电压依然稳定,锐龙9 3900X在BIOS设置1.38V电压,进入系统后长时间高负载下依然保持1.376V。

在普通的主板中,往往需要设置较高的防掉压等才能勉强保证电压的稳定,但是越高的防掉压等级对VRM模块的消耗越大,导致其温度直线上升。MEG X570 UNIFY暗影板主板无需设置防掉压不仅能降低供电模块的温度,同时也让它拥有了更强的超频能力,毕竟它是锐龙9 3900X超频记录的创造者。

除了超频能力之外,MEG X570 UNIFY暗影板主板在其他方面的设计也表现了高端主板应有的水准。I/O面板的USB3.2接口、Type-C接口,同样在前面板也有相应的插针支持,Intel下一代主板才支持的2.5Gbps的有线网络以及Wi-Fi 6 AX无线解决方案它也有,Realtek ALC1220音频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也是顶级主板的标配。

在舍弃了少数发烧友所无感的RGB元素之后,这款主板的价格相比MEG X570 ACE战神板几乎便宜了1000元,目前它在微星京东自营旗舰店的售价为2799元,应该算是目前售价最低的顶级X570超频神板。
       责任编辑:wv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