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今天我们看看如何修改这些默认的缓冲类型,以及在实际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
更改缓冲类型
在上一篇中说到了一些默认的缓冲类型,例如:
指向终端设备的流是行缓冲的
标准错误是不带缓冲的
指向文件的流是全缓冲的
……
那么这些默认的缓冲类型如何修改?有几个函数可以用来更改缓冲类型:
参数说明如下:
stream FILE *类型,文件指针
buf 缓冲区指针
mode 缓冲模式,包括_IOFBF(全缓冲),_IOLBUF(行缓冲),_IONBF(不带缓冲)
size 缓冲区大小
这里有四个相关函数,作用类似,只是修改范围不一。
setbuf函数中,如果buf设置为NULL,则缓冲关闭;否则指向长度为BUFSIZ长度的缓冲区,并且是行缓冲。
通过设置stdout(标准输出)的第二个参数为NULL,将其变成了不带缓冲,因此你运行后发现,printf的打印会立即显示在终端。当然你也可以通过setvbuf,如:
这里设置为不带缓冲,则会忽略buf和size参数。设置为全缓冲或者行缓冲的时候。并且buf为NULL,会使用合适长度的系统buffer,否则使用用户自定义buffer。缓冲区的设置就介绍到这里。
fputs没有及时输出
其实在有了前面的基础之后,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看看下面的例子:
比如你就想输出一个字符,就打印到终端,但是按照上面的方法,字符并不会被及时输出到终端,因此它默认是行缓冲的。打开注释行,设置为不带缓冲就可以了。
printf打印的日志没有输出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准备调试某一个bug,发现每次运行到某个地方,打印就结束了,然后就挂了,让你误以为程序执行到打印的地方就结束了,然而有可能程序执行到后面,只是由于打印是行缓冲的,导致部分打印没有出来,很可能就是你没有加上换行符打印而已。这时候你可以设置为不带缓冲,或者关键位置fflush,或者打印记得加上换行符。
fflush之后文件还是丢失了
看完前面的内容之后,是不是觉得豁然开朗了?别高兴的太早。以上措施并不是万事大吉。你可能会踩到什么坑?
文件内容写完后,fflush了,内容也有了,然后完成后,系统马上复位,复位起来后,文件内容还是丢失了
解压一个压缩包,解压成功,系统复位后,还是发现文件大小为0,文件丢失了
如果你目前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那么你就需要格外注意了。虽然前面fflush等措施将缓冲区的内容进行了I/O操作,但是操作系统还需要将文件系统的buffer写入磁盘,因此马上直接复位会导致文件丢失!怎么办呢?可以使用
fsync/sync函数
sync命令
以上函数或者命令强制将文件系统的buffer写入磁盘,但是根据内容大小不一而需要不一样的时间。
总结
理解缓冲区的概念会让你在编程中受益无穷。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