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电5G网络的发展趋势分析

通信网络

650人已加入

描述

岁末年初,有关中国广电5G的重磅消息不断,三“弹”连发,吸晴指数暴增。

第一“弹”,2019年底时,传出中国广电与国家电网在5G领域合作的消息,一家有牌照、有频谱资源,一家有资金、有塔杆资源,被认为是“天作之合”,只不过双方合作建设的极有可能是专网,并不针对公众客户市场。

第二“弹”,2019年12月24日,中国广电获得了工信部核发的192号段,这是中国广电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号段。

第三“弹”,元旦过后,工信部向中国广电颁发4.9GHz频段5G试验频率使用许可,同意其在北京等16个城市部署5G网络。

有牌照、有号段,按理说中国广电现在已经可以发展5G用户了,只不过还没有建起5G网络。而现在,随着4.9GHz频段获批,中国广电的5G网络建设有了深入推进的基础,700MHz+4.9GHz“低频+中频”协同组网策略终于得以完善。

大家都知道,中国广电手里握着700MHz黄金频段,具备信号覆盖广、穿透能力强、适合大范围连续网络覆盖等优点。基于700MHz建设5G网络,能够加快网络覆盖速度和大幅降低网络建设和运营成本。

但是,700MHz组网也有短板,那就是吞吐量低,带宽小,传输数据量小,无法给用户带来高速上网体验。换句话说,700M频段非常适合偏远地区的广覆盖,但用在热点区域并不合适。

对于中国广电来说,使用700MHz进行组网还有更加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清频工作。现在,我国地面数字电视频道在700MHz这一黄金频段附近集中度最高,中国广电要使用700MHz进行5G组网,就需要把这些地面数字电视频道迁移出去,这项工作的难度远远超过很多人的预料,大大超过电信运营商对一些低频段的重耕。而且700MHz清频工作需要投入巨资,据称在百亿级,这对缺钱的中国广电来说,是一大挑战。所以说,中国广电能否用700MHz进行组网,清频工作至关重要,这点不解决,后续就无法推进。

在如此技术背景和行业背景下,4.9GHz这样的中频段对中国广电来说非常重要。

一是,基于4.9GHz频段进行5G组网不会存在清频的难题,而且能提供更高的速率,否则只依靠700MHz,中国广电的5G在速率上就存在“先天缺陷”,无法同三家电信运营商抗衡,这点其实很重要。

二是,4.9GHz频段上还有实力强大的“小伙伴”——中国移动。

根据我国5G频率划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3.5GHz频段上各获得100M带宽资源,而且是相邻的(中国电信是3400MHz-3500MHz,中国联通是3500MHz-3600MHz),中国移动的5G频谱资源,除了2.6GHz频段上的160M带宽,还有4.9GHz频段上的100M带宽(4800MHz-4900MHz)。 这一次,中国广电在4.9GHz频段上获批,共60M带宽,从4900MHz-4960MHz。

可以看出,中国广电的4.9GHz频段和中国移动的4.9GHz频段也紧紧相邻,这为双方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有经验可循,其他运营商已经开始这样做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共建共享,就是先从3.5GHz频段着手推进的,因为两家运营商的频段相邻,可以进行频谱资源共享,将带宽从各自的100M扩大成共享的200M,从而让用户获得更快的网速和更好的体验。

而且,经过这段时间产业界的推动,滤波器、PA芯片的5G关键器件已经可以支持200MHz的带宽。也就是说,一套无线设备可以同时支持两家运营商的5G频段。

如果和中国移动合作,中国广电可以尽快推动自己4.9GHz产业链的成熟,这比自己独立打拼的速度要快许多。比如在手机终端方面,按照中国移动要求,现在起3000元以上5G终端必须支持4.9GHz频段,7月1日起全线要支持4.9GHz频段。如果和中国移动合作,中国广电完全不用担心手机终端不支持自己的5G网络。这和700MHz产业链的缓慢推进形成鲜明对比,市面上很少有支持700MHz频段的5G手机。

不过,各有所需才是促成合作的基础。对于共建共享合作,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产业层面,中国广电都有着相当大的需求。那么在中国移动的眼中呢,中国广电有何“吸引人之处”?现在来看,主要还是700MHz频段,利用700MHz进行偏远地区4G/5G信号覆盖,或者基于700MHz发展NB-IoT业务,充分发挥700MHz覆盖广、信号强的优势,提升自己在物联网领域的实力。

共建共享是国家政策所倡导,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已经走在前,难保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不走在后。这样一来,国内5G格局将发生大变化,四家获得5G牌照的企业,变成了两大阵营,从“四国杀”变成“二人转”。

现在,影响格局变化的关键因素在于中国广电,虽然它本身力量不强,但是它处于重要支点上。不排除中国广电会牵手多家“小伙伴”:和国家电网合作,解决站址、电力以及资金难题,和中国移动合作,尽快推动700MHz、4.9GHz产业链的成熟。
责任编辑;z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