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控电梯凭什么不火?

今日头条

1152人已加入

描述

疫情期间,你是怎么按电梯的?用钥匙、手肘还是和平常一样用手去按?

封闭的空间,是病毒容易聚集和传播的地方。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出入电梯,乘坐电梯时触摸的电梯按钮,成为病毒感染危险性最高的区域。

☝ 花式“防疫”

为了避免和电梯按键进行接触,网友们费尽了心思,卫生纸、一次性手套、 便利贴、车钥匙、牙签、保鲜膜,各式各样按电梯防护手段层出不穷。那么,怎样才能彻底切断接触式污染源呢?于是,声控电梯来了。

三十年默默无闻

两周前的一个傍晚, 一个特殊的快递包裹历经周折,终于从上海抵达湖北宜昌第二人民医院。是的,这个包裹就是传说中的电梯声控模块。

第二天一早,工作人员将声控模块安装到电梯上,经过一番调试,经过加装改造过的电梯正式开启“声控”模式。只需要报出楼层,电梯就能自动运行,彻底摆脱触摸式电梯按钮。

☝ 智能语音模组

“电梯,你好。我在 1 楼,下来带我上 2楼”

电梯:“2 楼到了,欢迎下次乘坐!”

一番测试下来,电梯熟练地载着医护人员上下楼,乘梯全程无接触。这个声控电梯是不是很先进,很符合现在流行的一切产品智能化的趋势。

但是,小黑要告诉大家的是,声控技术一点都不新鲜,早在 30 年前,东芝公司已经研发出了声控电梯。使用者无需按按钮,只需要说出想去的楼层电梯即会到达某层。这种电梯识别声音的能力为 90%,1990 年的《世界科技译报》为此还做了报道。

为什么不火?

30 年前便研发成功,为何直到今天声控电梯还不为人所知?原来,语音识别效率是硬伤。举个例子,电梯里十个人,语音同时识别还是分开?同时识别准确率有多高?如果说错了。如何取消?一顿操作猛如虎下来,会比按钮效率更高么?

上世纪 90 年代与本世纪初,语音识别能力一直是制约声控电梯发展的瓶颈。反应时间差、出错率高、用户辨别能力差,声控电梯始终是个半成品,并不适合进入大众市场。近几年,智能音箱快速发展,带动语音识别技术飞速向前,国外亚马逊、谷歌、苹果,国内科大讯飞、云知声、思必驰语音识别技术均已发展成熟。

☝ 声控电梯

针对电梯运行时巨大的噪音问题,思必驰的语音模块用的是双麦阵列,可对声音进行空间降噪。云知声则定制了噪声抑制与去混响算法,可以在一定的噪音环境下准确识别语音命令。据介绍,云知声语音识别技术,在安静场景下的普通话识别准确度为 97%,方言识别准确度达到 93%。

三十年前碍于技术,语音识别的准确率低导致并不能每次都能成功识别。后来技术成熟,人们却始终没有声控电梯的必要性。抬手一按,普通电梯自动运行至指定的楼层,似乎没有换声控电梯的必要。最低四千元的声控模块成本,也被很多电梯厂家排除在选项之内。

如今,新型冠状病毒席卷而来,人们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健康问题。或许,这次疫情也是一个契机,让大家认识到电梯卫生防控的重要性,推动电梯朝着无接触式发展。

空气成像电梯来了

无接触,意味着避免与电梯按钮直接接触。除了声控电梯,人们也想出了很多种不接触的方案:通过手机 APP ,或者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扫码选择目的楼层;电梯设置 IC,通过非接触的近距离感应方式,登记指令用梯;还有最新推出的空气成像电梯电梯。

☝ 空气成像模组

3 天前,首台空气成像无接触电梯按钮终端,在合肥高新区正式投用。在电梯按钮旁,空气成像模块孤零零镶嵌在墙面上。仔细一瞧,模块上方居然“浮出”一块虚拟界面在空中。乘坐电梯,仅仅点击空中的虚拟“屏幕”,便可到达目标楼层。

据小黑了解,空气成像电梯按钮终端采用的是等效负折射率光学平板透镜(DCT-plate)技术。

这项技术听起来可能有些陌生,但在科幻电影中我们经常见到的人与空间中的像进行直接交互的场景,就是通过这一技术实现的。过去,日本公司 ASKA3D 垄断了这项技术,去年一个具备具有中科大、中科院背景的国内团队打破垄断,成功申请专利,这才有了国产空气成像电梯诞生。

☝ DCT-plate 技术

声控电梯、空气成像电梯、扫码电梯、 IC 卡电梯,这些新兴无接触电梯中除了扫码容易出现网络不佳之外,都可以作为无接触范例推广。短时间内,无接触电梯迅速普及未免不现实,不过这次疫情让更多人意识到健康卫生是刚需,无接触电梯可以帮助人们避开细菌与病毒的传播、 弱化风险。

无接触浪潮已起,声控电梯沉寂三十年,终于有机会一鸣惊人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