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朝哪一边

通信网络

650人已加入

描述

计算基础设施技术在过去的十年间经历了眼花缭乱的演进过程。虚拟化改变了使用计算的方式,也改变了IT运营的方式。云如今正在改变着IT基础设施的经济模式,并让计算更接近应用开发人员和企业主。

与此同时,将所有人连接在一起,让现代计算的动态特性发挥出来,这将是网络自身的一场革命。

软件定义网络(SDN)承诺可以释放网络的力量,将其转变为一个真正高效率的信息高速网络,让应用以最佳方式运行且不需要组织在其网络基础设施上追加投资。SDN正在成为动态数据中心和移动企业用户们运行数据密集应用的需求猛增的一个应对措施。

网络的过去和未来

不用站在一边冷眼观瞧,我们也能看出SDN将会成为主流技术的现实,而且很多网络设备厂商如今已开始了SDN路线图的制定。有些厂商甚至已经发布了SDN产品,可通过SDN控制器来管理其现有的网络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网络设备之前所承担的很多任务,它们可以进行独立思考并对变化自动做出反应。SDN简化了网络设备的管理,使其只须服从于网络控制器。此举也有可能会降低个别网络设备的价格。

IEEE和IETF等标准化组织正努力想定义各种互操作性标准,以便网络能够自我运行。这些技术中有链路发现协议、拓扑管理协议和路由协议等。在单个SDN控制器域内,这些协议正逐渐变得过时,在未来,它们的主要作用就是简单地连接各个SDN网络。

理论上说,购买价格低廉的网络设备,然后用精心设计的网络控制器进行管理,就能得到一个精心设计的网络。但情况是否真会是这样,依然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目前也没有足够多的商用SDN部署来验证这一点。所以我们也很难讲哪些业务运营需要部署SDN。但尽管存在这么多的保留,赞成采纳SDN及其近亲技术NFV的理由还是相当充分的。

SDN和NFV的技术及业务依据

企业需要一个有说服力的理由(而不是厂商宣传的卖点)来实施SDN。而最有说服力的理由将会出自一个现有网络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在给定预算的情况下无法解决的问题。SDN可编程,以及随处可执行高级网络功能所带来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在全网实现应用网络服务,如安全、加速和负载均衡等。在云中的动态负载移动性,以及在WAN链路上的带宽管理或许会成为最常见的SDN案例。对网络上的所有应用提供保护,并将其他一些网络服务扩展到全网络,也是可能的SDN案例。

业务敏捷性是采纳SDN的又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理由。眼下,企业客户要想在他们的数据中心网络上部署应用交付和安全服务时必须做出艰难选择。在传统网络中,他们一开始所选择的方式通常也会成为今后长期持续运行的方式。今天的静态网络已无法适应今天的动态业务环境。对网络动态编程以应对应用基础设施的不断变化,同时又无须重新设计网络便可持续交付网络服务的能力使得SDN变得更有意义。应用以及网络设备与SDN控制器的通信将会极大地简化服务在网络中的交付。

SDN可以用传统网络所不能的方式交付并支持各种网络服务。之前需要人工干预才能实现的各种运营服务如今可自动实现。这些运营服务包括:现有服务的扩容、部署新的服务、以某种顺序定制服务,以及维护此类服务等等。与SDN相配合,网络功能虚拟化(NFV)也有助于解决这些挑战。

SDN vs. NFV

NFV跟SDN无关吗?NFV在很多方面就像云计算,它包含一组已经足够成熟的技术,可以让今天尚无可能的新的解决方案成为可能。NFV是下述三大技术的集合:

1、服务器虚拟化托管网络服务虚拟设备,尽可能高效地实现网络服务的高性能。

2、SDN对网络流量转发进行编程控制,以所需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等属性无缝交付网络服务。

3、云管理技术可配置网络服务虚拟设备,并通过操控SDN来编排与这些设备的连接,从而通过操控服务本身实现网络服务的功能。

网络服务一般会对应用的体验质量(QoE)产生巨大影响。用SDN来自动实现这些服务会改善QoE,这就是由于SDN具备可编程性和可预见性的本质。NFV位于SDN网络自动化之上,利用SDN应用对网络编程,可分流基础网络服务功能,通过流量路径选择、网络服务配置和解配置的自动化来改善网络的利用率。而由于网络利用率的提高,企业在SDN、SDN应用、NFV框架和SDN兼容网络服务商的投资价值就会大于在传统网络和网络服务设备上的等量投资。

SDN和NFV:经济效益的争论

运营商客户常常不得不根据对未来服务的使用率,而在网络服务设备上投入巨资。这样的预算通常都不合理,或者需要随着业务的增长而追加投资。这两种情况对运营商来说都是不利的。放弃过去的投资是一种浪费,而要对服务容量进行扩容追加新投资的话就需要新的网络设计。

客户要求解决方案能够很容易地被集成到网络中,并能以NFV的形式加以扩展。一个NFV平台由一个NFV应用和一个网络服务虚拟设备构成,在此基础上所构造的网络服务管理框架可用于应用交付,并可在客户的网络上安全地自动扩展服务,这样的方式或许就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责任编辑:C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