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中实施物联网的好处

物联网

776人已加入

描述

  在人力资源部门实施物联网可以帮助人力资源专员履行几乎所有职责,无论是招聘、监控还是支付员工薪酬。

  改善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员工健康和福祉是雇主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健康的员工可以为雇主带来很多好处,从而提高生产力和收入。人力资源团队可以利用连网设备来监控和跟踪员工的健康状况。可穿戴设备可以收集各种数据,如食物摄入量、步行距离和员工的重要读数。根据收集到的数据,人力资源专员可以找出导致某些健康问题的根源,并采取适当措施来避免这些问题。

  物联网设备也有可能抑制病态建筑综合症。病态建筑综合症是指室内空气污染导致的医疗状况。不仅仅是室外空气,室内空气也会受到污染。室内空气被霉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或更高水平的二氧化碳污染。组织可以使用物联网来促进空气流通,以避免病态建筑综合症。根据一项研究,仅仅一个小时的会议室会议就能使二氧化碳含量达到百万分之1400,这会损害人类大脑的认知能力。物联网传感器可以确定二氧化碳水平,并在达到阈值时自动启动会议室中的空调。

  人力资源团队还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他们可以使用物联网来完成这项任务。他们可以监控机器、设备和天然气管道以保护员工,例如,物联网传感器可以监测天然气管道中的压力,以避免由于压力过高而发生任何泄漏。

  衡量员工的生产力

  眼动追踪技术使用可检测眼睛运动的传感器。借助眼动追踪技术,人力资源团队可以识别诸如特定工作时间或环境噪音之类的因素,这些因素会分散员工的注意力。它可以帮助人力资源专员收集有关眼球运动的信息,比如某位员工在工作时间打瞌睡。人力资源专员可以组织时间管理或压力管理会议,以帮助员工获得良好的睡眠,使他们在工作时间精力充沛。

  他们还可以借助传感器识别生产任务,为员工提供职业帮助。例如,嵌入键盘中的信标可以检测每分钟的按键次数。假设一名员工在一家电信公司担任呼叫专员,但他更擅长打字,人力资源经理则可以与管理人员沟通,将该员工从呼叫部门转移到后台部门,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舒适感。

  收集实时反馈

  只有在少数情况下,人力资源人员才会得到真实的反馈。即便如此,这也是通过很多努力才实现的。获得真实反馈对于人力资源领导采取措施改善整个工作场所和员工队伍非常重要。物联网设备可以在收集反馈的同时减轻人力资源专员的负担。摄像头可以捕捉员工在会议后的图像,以实现实时反馈。这些图像可以通过互联网发送到服务器上,在那里,计算机视觉可以检测员工的情绪,并在员工情绪不好时向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发送提醒。

  增强员工的舒适感

  一些组织提供开放式工位供员工使用,而且员工可以使用任何一个工位。开放式工位提供了许多好处,例如增强协作、互动、精力充沛和生产力。但是,有开放式工位的组织经常面临这样的挑战:员工抱怨找工位浪费时间。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在物联网的帮助下实时显示工位空缺。它可以减少找工位所需的时间,提高员工的舒适感。当工位上安装的信标或其他物联网传感器检测到有人时,它们可以向相连的显示器发送信号。基于这些信号,显示器可以显示工位的占用情况,以帮助员工找到空闲工位。

  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还具有检测员工抑郁和其他精神疾病症状的能力。摄像头可以在一天中的某个时间点截取员工图像。计算机视觉可以从这些图像中提取行为模式信息,并将其与抑郁症患者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以确定员工是否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如果计算机视觉发现员工情绪低落,那么它可以向物联网设备发送信号,从而提醒人力资源专员。人力资源专员可以为该员工组织咨询会议,以提高其工作舒适感。

  自动化薪资管理

  人力资源专员必须跟踪员工的考勤情况,以制作工资单。他们可以利用物联网传感器来跟踪员工的工作时间和缺勤情况。例如,他们可以在员工胸牌上贴上带有传感器的RFID标签。RFID标签可以包含胸牌所属员工的信息,并且可以通过该标签简单地监测缺勤情况。(来源物联之家网)然而,传感器还可以发挥更精确的作用,它们可以跟踪员工的总工作时间。胸牌可以嵌入频率非常低的传感器,只有在员工靠近工作台时才能激活。每当员工离开工作台时,传感器就会停用,从而使人力资源专员可以跟踪员工工作的确切时间。

  追踪缺勤的物联网传感器可以应用于所有工作,但不能监测精确的工作时间。例如,后台工作要求员工坐在办公桌前工作,因此传感器可以用于这种工作。然而,现场作业不需要这样做,并且物联网传感器也无法跟踪此类作业的工作时间。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实施物联网为人力资源专员提供了多项好处,但这些好处也伴随着一些网络安全威胁和法律问题。收集更多的员工数据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隐私问题,更多的设备将带来更大的网络安全攻击可能性。在将物联网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之前,企业必须确保员工的数据不被泄露。组织还需要构建以数据为中心的安全性来监控数据本身,而不仅仅是网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安全威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