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线束端子的压接压缩比

汽车电子

2372人已加入

描述

  导读:端子压接面积通常是指端子材料所包含的面积,如果有空隙必须包含空隙的面积。端子压接面积是否合格主要通过2个方面,一个是计算压缩率,一个是计算压缩比。

  压缩比:端子压接面积的压缩比根据行业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汽车类,第二是家电类,第三是电子类。其中汽车类的标准最为严格,需要控制在80%至90%,即端子所有铜线的面积如果以1来表示,压接后的面积必须在0.8到0.9之间。如果压接后的面积大于1,那么这种情况下说明压接面积中除了1之外,剩余的面积都是空隙的面积。

  家电类的标准压缩比为70%到90%,电子类的通常控制在85%左右,最低也不得低于70%,最高也不可高于90%。小编在这里不多说。

  压缩率:而一般的压缩率在15%到20%之间是很好的。压接质量取决于压缩量,它是通过压接工具和压线脚和导线截面的尺寸来控制的。所以,在量产端子线时用的导线截面面积与压接设计确认时用的导线截面面积相同是非常重要的。量产端子线时压缩情况的验证通过利用端子、导线和压接工具压接样品来验证。

  这类标准的检测需要通过端子截面分析仪。

  常见的端子压接标准有国标QC/T 29106《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美国汽车标准USCAR 21,以及大众标准的VW 60330。Jimmy先从这三个标准跟大家谈谈。

  一、QCT 29106-2014《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

  国内现行的汽车线束标准主要是QCT 29106-2014《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及各企业的企标,试验项目大概有:检验端子与导线或导线接点的压接品质、接点的防水性能、线束的耐高低温及湿热性能、耐盐雾性能及耐振动性能。但这个是没有说明压缩比或者压缩率的,只有剖面图。

  这是Jimmy觉得比较遗憾的地方。

  二、USCAR 21(2014)

  USCAR 21用的是压缩率(注意:这里不是压缩比)。

  压缩率Compaction: 端子和导线压接时造成的截面积减少程度

  USCAR 21规定:

  在对压接过程开发时,确定核心组件和变量的第一步是要对端子、压接零件、导线尺寸、包括(但不仅限于)下列数据进行收集。这些压接参数会被导线参数、端子和压接配置等限定。

  •端子壁厚

  •压接翼长度和宽度

  •压接翼特征(加强筋、客槽、印花等)

  •合金和韧度硬度(屈服强度)

  •压接翼镀层类型(镀锡、银等)

  •导线单丝根数

  •单根(铜)丝直径

  •芯线镀层

  •芯线合金和伸长率(铜,冷拉铜,回火铜等)

  • 压接零件内部尺寸

  o 顶部圆弧半径

  o 顶部圆弧圆心距

  o 导向面倾角

  o 下刀圆弧半径

  o 下刀宽度

  o 下刀平台

  o 刀片零件硬度、抛光、镀层等。

  1、合适的压接尺寸可以通过压缩比分析来估算。压缩率可以通过有限元分析或其他方法的到的(面积)数据通过简单比例计算得出。压缩率等于100乘以1减去压接后刀片型腔面积与压接前端子、导线截面积和的比。

  压缩率%=100*(1-T/(At+Ac))

  此处:

  T = 压接刀片封闭时保留的面积

  At = 端子的截面积

  Ac= 导线的截面积

  公式-压缩率计算公式

  2、好的芯线和端子的压缩率从15%到20%开始。本标准要求三档连续的压接高度都通过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测试。在该压缩比范围内的样品最容易通过这些测试。

  3、压接质量与压缩率相关并受到压接刀片尺寸、端子翼、导线截面积影响。因此,记录导线实际使用的截面积并使其与在压接验证的设计所用的截面积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实际过程中压缩比受端子、导线和压接刀片(通常刀片号所代表)的尺寸影响。

  4、同样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其他的一些有用信息,包括压接的外形比例和刀片的间隙。按该压缩比范围进行压接将导致端子在芯线压接方面轻微地向上弯曲,该影响应该通过压接模具作用抵消,以确保良好的连接器匹配。线束供应商的产品工程师需确定(允许的)最大端子弯曲角度和扭转角度。

  三、VW 60300(2013版)

  VW 60300用的是压缩比,是通过股丝截面积的变化来规定的。

  VW 60330内容如下:

  压缩比

  压缩程度(压缩比)只能使用显微切片确定。

  接触元件(端子)的制造商应确保在遵守规定的压接尺寸时实现良好的压缩度。良好压缩比特点是具有完全填充的压接套筒,其中,压接区域中股丝应以蜂窝结构完全压缩。

  端子

  压缩程度(压缩比)是压接(压接好的)中包含的导体截面积与未压接的标称导体截面积之比:

  压缩比=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