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技术的发明史

触控感测

206人已加入

描述

触摸屏发明史,一个艰难的过程,发明人的公司最困难时只剩10美元。在使用计算机时,人常靠键盘、鼠标、手写板或语音输入命令来实现人机沟通。除了这些,还有一种方法更直接简便,无须鼠标和光标,也无须再有第二个动作,只要手指一触即是命令,这一神奇的简化,使这一技术拥有强大的魔力,这就是触摸屏技术。

触摸屏有4种类型,即电阻式、电容感应式、红外线式和表面声波式。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包含传感器、触摸检测和触摸控制器。触摸屏本身就是一个传感器,同时也是触摸检测器。当你的手指在触摸屏上一点,触摸点就会被触摸屏检测出来,触摸控制器将收集来的信息转换成触点坐标,判断出触点的意义;这个命令被解读之后,信息即被送入主机,从而按照传入信息执行命令。触摸屏不仅易于使用,反应速度快,节省了空间,同时还坚固耐用,因而成为显示技术的领航者。

最早之前,苹果公司新一代的手机iPhone问世之时,人们一看到这台新手机就立刻惊呆了,手机上没有了人们熟悉的按键,全部操作只靠一块3.5英寸(8.89厘米)的触摸屏完成。由于使用了全触摸屏操控技术,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触摸屏代替了荧光屏,也替代了按钮键盘。最为炫酷的是,你用两根手指在屏上一捏,窗口和图像立刻缩小,两根手指再一张,图像立刻变大,你还可以用手指把图像在屏上移来移去,如呼风唤雨般,这一切效果,都是在触摸屏技术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想当初1964年,鼠标的发明曾把计算机操作带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然而不到10年,触摸屏的出现,又把图形化的人机交互界面变得更加直观通畅。这个使计算机世界发生重大改变的发明,来之颇为不易。而触摸屏技术也是在艰难中发展起来的,1971年,时任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塞米尔·哈斯特正在肯塔基大学任教,海量的学生作业使他每天都要批阅大量的图形和数据,这种重复性的工作令他不胜其烦,迫使他开始琢磨用什么方法提高效率。

为对付这些图形和数据,他的头脑里逐渐浮现出一种快捷的处理模式,这就是用手触点击来代替敲击键盘。为把这种模式付诸实现,必须先尝试着自制一台样机。哈斯特痛下决心,他把三间地下室改造成车间,一间用来木器加工,一间用于制造电子元件,另外一间用来装配机器。就这样,他建立了自己的触摸屏车间,并生产出第一台用手工制造和组装的样机。虽然这台样机与今天的触摸屏没法比,但这套笨重的装置却是现代大大小小各种触摸屏的鼻祖。

这台样机成功地实现了用手触摸发出工作指令的工作模式,兴奋之余,哈斯特辞去了工作,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哈斯特和同伴常常工作到深夜,在同一个住所的家人却终日见不到他一面,只能去地下室看望他,有时不约而同地全家卷起袖子跟着干了起来。在外人眼里,这个公司的发明很了不起,但在家人眼中,这根本称不上什么公司,简直就是个简陋的作坊,公司的全部文件装在两个鞋盒子里,一个装账单,一个装备忘录。

不到两年,这项技术逐渐成熟,被美国《工业研究》杂志评为当年100项最重要的新技术产品之一。但是只有家人知道,哈斯特公司过得有多么艰难。妻子回忆说:“厨房、睡房就是我们的办公室,出账、入账的单据就装在鞋盒子里,我们总是感到缺钱,不得不一分分地计较着花,经常到了周五就入不敷出了。”1973年,公司的产品已经初具规模,但翻看当年的公司账本可以看出,在这年5月2日结账时,只剩下了10美元!

1974年哈斯特的公司条件终于得到改善。这一年他们与西门子开始合作,有了强大的技术后盾,使触摸屏技术不断完善。哈斯特公司终于研制成功第一款透明式触摸屏,并在1975年10月7日取得了技术专利。1977年,在电子制图和5线电阻发明之后,触摸屏技术又做了较大的改进,产品变得有模有样,这时的触摸屏技术基本定格为当今使用的模式,然而到了80年代初,公司的运营还是不顺利。在当时公司的备忘录上,还记载着哈斯特为公司设定的目标,这就是争取每天生产10台。公司的账单还是装在10年前的鞋盒子里。当时公司的技术主要被美国军方所用,直到1992年,哈斯特公司在一次科技展会上,才首次展出了33台安装了触摸屏的电视机,使普通人亲手触到了神奇的触摸屏。

最初iPhone手机的推出,成为触摸屏技术发展的里程碑。苹果公司把一部至少需要20个按键的移动电话,设计成仅需三四个键,其余全部交由触摸屏完成。人们很快地接受了这种“触摸”的操作方式。点播歌曲、银行取款、图书信息、医院挂号、购买车票、机场查询等,随处可以见到触摸屏操作。目前,触摸屏已经发展到用手指触摸的位置、触摸的力度和触摸方向来表达更复杂的指令。有了它,人们可以方便地获得互联网信息,便捷地把自己的信息推送出去与他人分享。短短几年,触摸屏技术走向了世界,进入了人类的生活,成为手机和计算机必不可少的设备。
       责任编辑:tzh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