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存储给安防行业带来的机遇

存储技术

609人已加入

描述

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的广泛影响下,安防行业迎来了新一轮机遇与挑战。科技在发展,要想站在技术前沿上抓住机遇,必然要对自身的技术有较深的造诣。自云计算出现以来,整个安防行业对云存储也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有着不同程度上的依赖。那么,云存储在安防行业上有着怎么样的运用呢?

受到云计算的影响,数据中心对云计算的应用需求不断增长,从而延伸出云存储。EMC、IBM、NetApp、HP 等存储厂商对云存储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和定义,尽管差异依然存在,但云存储确实为存储行业带来了新的革命。

“现在,云存储的行业标准不统一,一直使用某些标准,比如 FC、iSCSI、NAS 和的 SCSI,SCSI 因为局限性已经过时。而基于互联网架构的 iSCSI 越来越引人注目。”istor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景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同时,在实施云存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即便如此,云存储的优势依然非常明显,定能给存储厂商带来新的市场机遇和价值。

上海电信和 EMC 在数据中心方面有所合作,并推出了 E 云服务,通过这种合作实践表明国内云存储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近来,EMC 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卓越研发集团主席范承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笼统来说,任何一个新概念在开始推广时都会面临挑战。尤其是云存储,要把大家的信息放在云存储中会有一个信任的过程,大家对云的安全性抱有怀疑态度,这是挑战之一。存储厂商要使得大家对你的服务有足够的信任,觉得上你的服务是安全的,不会被窃听,不会被欺骗,而且你的服务会一直在。过两年,当用户的电脑真坏了时,你这个服务依然还在。云存储服务的长期性能够给用户带来信任感,这要求存储厂商必须要做到的。”

依据国内专业调研机构 CBIResearch 相关数据表明:目前,大约有 80%左右的企业不愿意将企业内的业务数据放在公有云上,主要是从数据安全性的角度考虑。istor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景聪也指出:“云存储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是网络的安全性。许多企业客户甚至个人使用者都还有疑虑,如果云服务要大举提供,这个是比较担心的部份。”

另外,国内的企业观念更习惯于花钱购买硬件产品而非服务。目前 85%左右的中小企业在存储采购只有 12%的水平,可见,采购云存储能力非常低。

互联网服务大家比较习惯于免费,运营模式基本上是依靠广告支持。但是在做云和云存储时,广告支持模式很多时候并不一定非常可行。因为刚才提到的第一条就是要使信息做到绝对可信,而客户一旦做了广告,互联网广告能够赚钱就是对数据进行一定的挖掘,才可能做出大家会关心的广告,可见,你要搜索一条信息就会提供给相关的广告,肯定它要挖掘你的信息。

但是为了保证信息安全,我们承诺不会看用户的信息,用户的信息都会加密。显然,这就和广告支持模式有点背道而驰。同时,要支持这朵云也是需要真金白银的,比如说现在我们和电信推出的服务只有一个免费的产品是属于体验级的,其他主要的产品都是必须收费。要让顾客在互联网上接受收费的概念,这就需要足够的时间来调整顾客的消费观念。”

除了存在安全性和收费问题之外,Emulex 亚太区营销总监骆修豪指出云存储在业内广泛普及之前需要解决可用性、难以集成到现有 IT 架构中、缺乏定制灵活性、必要时需要在内部进行重新集成和市场不成熟的问题。另外,istor 黄景聪补充道:“带宽不足也是影响云存储部署。但这个问题正在被逐渐解决,将来就不会再是问题。”

随着数据中心环境的演变,基于垂直的、传统固态孤岛型的应用正在转变,而服务器虚拟化带动数据中心应用在转变,NetApp 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陈文俊认为这样的转变还会加快。他明确指出:“存储逐渐成为测试开发、容灾备份、数据连续性、归档等多应用架构。数据中心在发展中要求其架构能满足多应用、多租户、多层、多点、安全、可预测、高效、自动、可靠等云的架构的发展。”可见云存储的优势也同样可以得到体现,但要打造出云存储的生态系统还是需要更长的时间。

云存储是一种新的存储新模式,利用由商品化存储设备组成的存储池。云存储使用户可以提供由成本更低的存储设备组成的虚拟存储池,进而实现“边增长边付费”式扩展。云存储支持两种实施模式:公共云,由第三方作为一种服务提供存储,在异地存放数据。用户不能控制也不了解云中使用的技术。私有云(PrivateCloud),在企业自己的数据中心内构建弹性存储池并由企业控制。企业的 IT 人员可以全面控制并了解所使用的技术。

云存储的发展是受几个优势推动的,首先是部署简单而且快速;其次是”边增长边付费“的弹性;其三是很低的每月费用,管理成本更低,因为需要的 IT 人员数量更少;其四是提供最新的功能;其五是增强共享系统、应用和信息的能力。”当然,“云”同时也意味着虚拟化,而采用虚拟化技术,配合例如自动存储分层、自动精简配置等必要的工具,可以应对自动化的共同复杂任务,从而使系统能够在正确的存储资源,以合适的时机,自动迁移工作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