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青少年要敢想敢为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他下出了让我感到寒冷的一步棋,如果所有东西都能被AI替代,那么人生存的意义是什么呢?” 回眸和AlphaGo之战,柯洁至今仍颇为感叹。“带货一哥”李佳琦和虚拟歌手洛天依通过云端对话发现,要做年轻的偶像,“重要的是不断学习,拥抱充满创意和变化的时代。”

一场场虚拟和现实的对话,拉开了今天上午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发展william hill官网 的序幕。“人总有一天要输给机器,大家要有心理准备。”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毛军发提强调,正因如此,以教师为主的工业化教育必须全面转型为以学习者为主的智能化教育。

“人类虽然目前可以获得数据,但是这种获取数据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显得越来越落后,因为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处理数据的效率明显不够。如果我们让学生好好对未来做准备,我们就需要针对21世纪的教学采取合适的方式。我们要教育学生有不同的想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美国全国发明大会创始人丹尼·布莱尔说。

“我们很快从数字时代跨入,要让青少年准备好面对这样的变革。”上海纽约大学名誉校长俞立中认为,人工智能教育分成三个不同层面的教育——首先是在孩子们头脑里建立一个概念,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其次是人工智能的实践,鼓励青少年探究人的思维的模式;最后是要不断鼓励青少年发现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

上海大数据联盟秘书长、上海超算中心主任周曦民对此观点表示认同。他希望,青少年能够找到自己的“按钮”,提升自己学习生活的质量。有小学生向他发问,是否可以有一个算法,识别小区里的流浪猫和家猫,进行管理。在周曦民看来,对孩子们来说,有想法、有思路是最重要的。人工智能识别作业对错、提炼知识点,这样的生活应用场景,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

“不能当旁观者。我们要利用AI解决问题,也许下一个改变世界的就是我们!”舞台上,世界外国语中学七年级男生孙睿宁发出了年轻的宣言。目前,他正在替行动不便的老人们设计一种“无线智能呼叫器”,只要有需要,机器可以发出“这里有紧急情况,请来帮帮我”的语音提示。他希望,将来自己可以把机器连接人的大脑,让它自己决策。

上海市信息化标杆培育校、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介绍,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确已经开始进入教育场景。学校门口有一套基于人工智能的人像大数据辨识系统,如果来访者不在学校的人像库内,当你在学校门口滞留时间过长,系统就将向保安发出提示,给校园安全竖起第一道防线。william hill官网 现场,吴蓉瑾带来一只特别的手写笔,当孩子用它做数学题、写作文,完成英语作业的同时,在云端经识别的数字、文字和英语字母,都已经进入到他的个人学习档案中。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实现了去屏化教与学,更重要的是通过无感知采集数据,为教师长期追踪孩子的学习数据提供了基础。

“然而,人工智能的技术和产品只能是辅助人的发展,在未来我们要思考与实践人如何与人工智能技术相配合。”吴蓉瑾表示。俞立中强调,“教育是人和人互动的过程,是一个感化人的功能,技术永远不可能替代学校的教育。”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