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分阶段成功验证解耦型CPE OTN技术可行性

移动通信

308人已加入

描述

2018年,中国移动在业界首次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SOTN政企专网,依托新光缆、新节点、新技术,面向高品质客户打造高速、智能化的专线网络。政企专网将客户侧OTN(CPE OTN)设备部署在用户机房,实现客户业务接入并上联至政企专网。为进一步满足高价值专线业务快速开通、灵活部署的需求,中国移动制定了解耦型OTN设备技术规范、管控南向接口技术规范和测试规范,创新性实现了CPE OTN与异厂家城域OTN设备、管控系统互通解耦。通过多轮测试验证,推动了解耦型CPE OTN产业成熟和应用部署进程。同时,中国移动探索将解耦型CPE OTN应用于省内专网、云专网等多种场景,解决当前OTN网络部署不灵活、业务开通时间长的问题,达到提高OTN网络开放性、灵活性和控制网络建设成本的目的。

OTN解耦技术涵盖内容

长久以来,OTN设备转发技术和管控接口均由厂家私有方案实现,不同厂家的设备线路侧封装格式、业务映射机制均不相同,造成CPE OTN设备无法实现与异厂家城域OTN设备业务互通;同时,当前OTN网络管控信令均通过内部DCN转发,各厂家实现方案不同,这导致异厂家CPE OTN无法通过异厂家城域OTN网络与管控系统交互信令;另外,对于CPE OTN设备的管控接口,业界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因而无法实现业务端到端集中管控。针对以上技术难题,中国移动制定CPE OTN转发解耦和管控解耦技术方案,成功实现CPE OTN与城域OTN设备、管控系统异厂家解耦。

转发解耦方面,中国移动规范了OTN设备异厂家互通IrDI(域间互联)接口,针对专网需求规范了多种ODUk复用路径方案和业务适配格式,解决了异厂家OTN连接无法互通问题的同时,可针对多种应用场景实现时隙资源高效利用。同时,中国移动在基于OTU1、OTU2、OTU4的IrDI互通基础上,创新性提出并实现了OTU0 IrDI接口互通解决方案,满足多种应用场景和组网环境下的差异化需求。

标准IrDI(域间互联)接口实现转发解耦

中兴通讯

管控解耦方面,中国移动规范了管控信令承载方式,将管控信令以IP报文的形式封装在OTN的GCC2开销中进行传递,城域OTN设备从开销中解析IP报文并通过内部DCN转发,从而使CPE OTN跨异厂家城域OTN网络与管控系统之间形成IP通路,实现信令互通。基于当前主流的Netconf+yang模式,中国移动定义了标准信息模型,实现对CPE OTN设备的统一抽象和标准化操作。基于管控解耦技术,可实现多厂家CPE OTN设备通过第三方管控系统进行集中管控。

标准管控信令承载方式实现管控解耦

解耦型CPE OTN产品得到产业广泛支持

中国移动通过推动企业、行业标准和组织测试验证,大力推动CPE OTN解耦产业和产品成熟。业界主流厂家,包括中兴通讯、华为、烽火、华环、瑞斯康达、格林威尔、山水、欣诺、奥普泰、初灵、万隆等,均按照中国移动企标开发了多款解耦型CPE OTN设备。同时,中兴通讯、华为、烽火等城域设备厂家按照中国移动企标对城域OTN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支持与解耦型CPE OTN对接。另外,中兴通讯、华为、烽火基于中国移动企标开发了CPE OTN管控系统并与其城域OTN管控系统集成,实现了对多厂家CPE OTN及本厂家城域OTN的端到端统一管控,直真开发了独立CPE OTN管控系统,具备集中管控多厂家CPE OTN设备的能力。

分阶段成功验证解耦型CPE OTN技术可行性

为充分评估CPE OTN设备与城域OTN、管控系统解耦功能的实现情况,中国移动在2019年8月到2020年7月期间,分阶段先后在实验室和北京、山东、江苏三地进行了CPE OTN解耦技术的测试验证。参与测试的CPE OTN包括中兴通讯、华为、烽火、华环、瑞斯康达、格林威尔、山水、欣诺公司,共14款设备;参与测试的城域OTN和CPE OTN管控系统厂家包括中兴通讯、华为、烽火公司。

通过多阶段测试,中国移动分别验证了独立CPE OTN管控系统对CPE OTN设备进行单点管控和城域OTN管控系统集成CPE OTN管控两种场景,转发解耦和管控解耦均能满足专线业务开通和智能运维的实际需求,充分证明了CPE OTN解耦的技术和产业成熟度。

OTN技术正在逐步增强灵活开放式组网能力,实现多厂家设备端到端业务开通及控制、统一智能化运维等功能。通过CPE OTN解耦项目的实施,中国移动正在逐步推进解耦型CPE OTN设备及相关产品的产业成熟,验证了CPE OTN解耦技术方案的开放性和商用可行性,为后续OTN网络灵活部署和业务快速开通、智能运维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pj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