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互联时代,手机位于智能终端生态的重要地位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各种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仅仅是这些年,手机便经历了从单色屏到彩色屏,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转变。从2G、3G、4G再到5G时代,在科技赋能的通信技术迭代中,小小手机见证了人们生活的时代变迁,折射出万千精彩。

手机从难得的奢侈品,逐渐普及成人们身边必备之物。普及速度之快,从近年来我国手机产量的数据变化曲线可见一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手机产量为5247.9万台;2005年,为30354.21万台;2010年,为99827.36万台;2015年,为181261.4万台;2019年,为170100.6万台。

近20年来,手机产品在形态和外观上的变化十分丰富,手机行业的演进更显集中性和阶段性。

不同年代,人们对于手机的记忆大不相同。20世纪90年代,大哥大盛行,这是1G通信时代的标志性产物。进入21世纪,2G时代让手机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打电话,还能发短信、浏览网页、甚至玩游戏,手机外观也逐渐进行了翻盖、旋盖、滑盖的个性化变革,诺基亚手机成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手机。直到2010年,3G时代正式到来,手机能快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提供电子商务、视频通话等多种信息服务。

手机外观开始删繁就简,没有了密密麻麻的按键,超大屏幕、超薄机身、设计时尚成为主流。2015年,4G时代带给手机众多音视频应用体验,触摸屏、曲面屏、全面屏逐渐兴起,手机智能化发展加速。2019年开始,我国迎来5G元年,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高可靠特性让手机使用体验提速、提质。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手机所承载的功能也从单纯的通话和短信收发功能,发展为承载即时通信、网络视频、在线教育、在线办公、手机导航、在线支付等诸多功能的社交工具,成为“个人信息终端”乃至“身体的延伸”,给予了大众生活上许多便利和精彩体验。

在不同时代记忆的背后,是手机操作系统和功能创新的不断演进。

从2000年开始某款爱立信手机搭载的塞班系统进入大众视野后,就产生了移动操作系统的概念。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研究员钟新龙表示,推动手机市场走向大众的是安卓和iOS,这两个移动操作系统不仅活跃了手机厂商,更催生出整个移动互联网这一新业态,移动操作系统是中国手机发展历程中极具代表性的技术变革。

从功能创新角度看,在早先的功能机时代,创新想法和创新设计更多,例如手电筒、收音机、跑马灯等。随着手机行业在中国逐步成熟稳定,手机产品的功能设计逐渐向更智能、更实际的方向演进。深度经历手机代际变革的人们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大家的关注点逐渐由系统流畅性、内存空间,发展到电池续航能力、全面屏以及摄像功能等。

手机的代际更替离不开大众的深度参与。当下,大众最为期待的莫过于5G手机的普及。

5G到来,万象更新。我国5G手机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果。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7月,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已达1391.1万部,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62.4%。前7个月,国内市场5G手机累计出货量7750.8万部、上市新机型累计119款,占比分别为44.2%和46.5%。华为、小米、OPPO、vivo等主流手机厂商推出的多款5G机型中,不乏有销售价格为2000多元的机型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5G手机的普及速度。

在配套网络方面,一方面,运营商正在加大网络与服务建设力度;另一方面,手机厂商也在加大部署5G网络接入。在内容应用领域,运营商合力推出5G消息,不仅打破了传统短信的长度限制,还增加了对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位置等信息的支持。

OPPO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明永表示,5G不是一场简单的换机潮,而是要建立以应用生态、内容生态、智慧服务、金融科技为核心的综合服务体系。可见,5G时代,在网络、内容、终端的共同努力下,有望加快大众收获5G手机低时延、丰富应用场景的更优体验感的步伐。

当下,虽然手机普及率大幅提升,但大众对具有新功能、新亮点、新体验的创新手机产品永远保持热忱。在实现全面屏之路上,前后诞生了刘海屏、升降式、水滴屏、打孔屏等多种形态,逐渐完善的屏下摄像头、屏下指纹解决方案也将更好地满足手机屏幕更大、更全的需求。另外,折叠屏手机将可视面积最大化与机身折叠后最小化做到完美平衡,满足大众对大屏的渴望和对科技满足感的寻求。专为游戏设计的游戏手机优化了高刷新率、低延时、长时间续航等功能,可以更好地满足游戏爱好者的需求。

在万物互联时代,手机位于智能终端生态的重要地位,成为连接智能手表、智能耳机、VR/AR设备以及智能机器人的入口之一。在跨场景、跨设备生态的持续完善中,手机将再次站在消费升级的风口,成为大众精彩生活的见证者。
       责任编辑:tzh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