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现将《青岛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9月22日
青岛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融合发展实施方案》(鲁工信技〔2020〕80号),助力“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加快青岛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推动我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人工智能应用与服务产业高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青岛制造禀赋优势,充分激发人工智能“头雁”效应,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形成应用驱动、技术引领、重点突破、产业融合的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立完善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工作机制,加快汇聚领军企业、新锐企业、产业资本、专家人才等资源,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探索形成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青岛模式”,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四项工程”,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综合支撑力、产业聚集力、创新创业活力、融合创新应用等方面水平和能力大幅提升,在工业互联网、智能轨道交通、智能家居、超高清视频、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力争到2022年,培育10家国内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建设20个左右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形成50个左右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建设100个以上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到2025年,我市人工智能在生产生活、社会治理等方面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极大拓展,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应用与服务产业高地,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二、先导领域和方向
以“1+4”领域为先导,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寻找突破口、探索新路径。
——“1”个核心平台: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构建全要素、全生产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4”个重点产业:智能轨道交通,探索推动人工智能在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的运用,提高产业技术协同研发能力和增值服务,打造国际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和集成服务基地;智能家居,探索构建以孵化平台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圈,产融结合建设全产业链体系,打造全球高端智能家居研发制造基地;超高清视频,探索推动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深度融合,打造国内领先的高科技产业集群;智慧医疗,探索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新手段,加快布局精准医疗产业,打造国内知名的海洋生物医药研产基地。
(一)工业互联网。落实《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20-2022年)》(青工信字〔2020〕22号),牢固树立平台思维、生态思维,强化系统布局、整体推进和协同作战,推动工业互联网向下覆盖各行业各领域,向上承载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互为场景、互为基础、互为生态的协同应用体系,持续释放融合发展的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力争到2022年建成核心要素齐全、融合应用引领、产业生态活跃的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二)智能轨道交通。推动人工智能在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的运用,提高产业技术协同研发能力和增值服务。依托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端研发平台,构建以动车组全生命周期数据为基础、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的远程运维保障体系,实现从动车组设计、制造到检修运维全生命周期多源异构数据的采集、存储、治理、整合及挖掘应用。
(三)智能家居。依托山东省高端智能家电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发高端智能家电产品,引进关键配套,培育高端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构建以平台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圈,产融结合孵化建设智能家居全产业链体系。推动开放式智能家居大数据平台建设,链接硬件、软件、内容、服务等生态资源,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家居产业生态。支持基于大规模定制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升家居产业智能制造水平。整合优势资源,联合社会资本,为创客提供包含投资、学院、供应链和渠道加速、空间、工厂、创新技术等一站式孵化服务。
(四)超高清视频。落实《青岛市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青政办字〔2019〕20号),开展4K/8K画质芯片、超高清显示模组、IP媒体路由器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发展超高清视频制播设备、终端产品与内容制作。推进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深度融合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创新生态建设,实施超高清视频内容制作基地建设工程,引进内容制作企业,汇聚高端人才,提升超高清产业市场化水平。
(五)智慧医疗。落实《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市政办发〔2020〕6号),深入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搭建智能超算海洋创新药物研发平台,加速海洋创新药物研产进程。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新手段,加快布局精准医疗产业,开发智能手术机器人、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临床诊断辅助系统等,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医械融合解决方案在临床诊断、影像识别、精准医疗、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重点企业链式培育工程。围绕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聚焦完善产业重点领域,建设具有更强创新力、更具附加值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条。
1.培育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支持企业建设人工智能制造业创新中心及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鼓励龙头企业开放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算法框架、共性技术和数据资源,支持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发展成为细分领域行业标杆。推动企业加强专利布局,牵头或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智能机器人、智能交通、虚拟现实等方向加快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2.引进孵化人工智能创新型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国际一流人才团队落户,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孵化一批具有技术领先、特色鲜明的初创型人工智能企业。积极支持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开源开放平台等领域的国内外人工智能企业,在青岛市设立区域总部、创新中心、孵化基地、双创平台等人工智能创新机构,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软硬件基础。
3.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强化优势产业链条和供应链条,汇聚产业资源、创新资源,提升产业链条和创新链条要素供给能力。培育一批专业化、高端化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和园区,建立相对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互为应用场景、互为供求协同发展,加强多层次间的技术和产品兼容适配工作,促进产业链节点之间的技术互动、协同发展,形成整系统应用、全链条发展。
(二)实施场景赋能千企千景工程。以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为重点,突破一批重点人工智能产品,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培育具有行业先导性的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并加快复制推广更多的应用场景。
4.加快重点产品研发及规模化发展。以市场需求为牵引,积极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和服务,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智能控制产品,研发并应用一批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人机交互、灵活精准控制、群体协同等特征的智能化设备。培育智能理解产品,加快智能语义理解、智能分析决策等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设计一批智能化水平和可靠性较高的智能理解产品或模块。推动智能硬件普及,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家居、超高清视频设备、轨道交通和车载产品等领域的应用。
5.重点推动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业融合。加强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运营、远程运维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升智能制造能级和水平。支持制造业企业应用机器学习技术分析处理生产数据,实现产品质量控制、安全生产的智能化管理。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提高对用户需求的深度学习和分析能力,优化产品个性化组合方式和设计能力。打造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增强人工智能指引下的人机协作与企业间协作研发、设计与生产能力。
6.促进人工智能在多领域的全景化应用。按照“以示范带应用、以应用带集成、以集成带动产业发展”的路径,推进人工智能在产业经济、市民生活、智慧城市等领域的融合应用。积极发展智慧文旅、智慧康养、智慧教育、智慧金融等智能化服务,围绕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社区等创新城市管理,探索发展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人工智能+”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
(三)实施公共平台创建提升工程。推动搭建开源开放、数据中心、评估测试、产学研协同等平台,提供知识图谱、算法训练、产品优化、人员培训等共性服务。
7.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放实验室等机构,加强“人工智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设研发协同、资源共享、面向需求的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共同开展面向行业底层基础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应用创新技术等研发合作与成果转化。
8.建设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围绕人工智能产业数据开放、共性技术研发、资源互通的核心需求,加快建设一批技术转移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人工智能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支持龙头企业建立行业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平台,为工业、医疗、金融、交通等行业应用提供高质量的训练资源库,标准测试数据集、云服务平台。
9.完善人工智能支撑体系建设。推动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布局,鼓励基于北斗导航应用的位置服务、定位导航授时体系设施建设。加强智能感知物联网核心技术攻关和转化应用,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积极研究智能化网络安全架构,统筹利用大数据基础设施,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为人工智能研发和广泛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四)实施创新生态营造优化工程。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建立集培训、教育、创业、风投、技术应用、产业化于一体的人工智能孵化和应用生态体系。
10.强化高端人才的培养和集聚。紧贴人工智能产业链关键环节,搭建跨学科、跨专业领域的科研平台,加强学科间、学院间、校内外科研人员的合作研究、协同创新。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专业机构合建实训基地,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储备。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相互赋能、深度融合发展,构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快速发展。
11.充分运用社会资本。支持人工智能企业与金融机构加强对接合作,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多方资本参与产业发展。推动“以融促产”,引导青岛市社会资本全面打通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生态链,探索产融结合的发展新模式。鼓励各类工业园区、众创空间设立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天使、种子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对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投资、孵化和培育,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12.深化国内外交流合作。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在青岛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举办展示交易和会议william hill官网 等活动。支持青岛市创新主体与国内及全球创新领军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强合作,积极拓展合作空间,做到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统筹配置市内优势资源,提升国内国际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在工信部和省人工智能先导区工作专班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市人工智能工作专班的作用,建立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协同推进机制和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长效运作机制。支持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联合组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和行业组织,构建人工智能创新网络,促进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的协作机制。建立部门协同和市区联动机制,形成合力,加强与国家、省人工智能先导区规划实施的衔接,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加大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加大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建设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应用试点示范平台等,积极承担国家和省有关科技计划(专项、基金)。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揭榜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积极引进领军人才和专家团队。放大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效应,鼓励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引导基金,支持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人工智能项目。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开发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动政府首购和订购。
(三)搭建赋能平台。开展“千企千景”对接活动,在制造业、社会民生、智慧城市等领域,积极搭建应用场景技术供需对接平台,推广优秀解决方案和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年度“十佳场景示范”评选活动,并给予有关政策支持。充分发挥青岛人工智能国际客厅作用,不定期举办展览推介、接洽交易、路演会议等形式多样的对接交流活动。
(四)广泛宣传引导。总结梳理各行业人工智能的先进理念、先进经验和先进模式,挖掘树立典型标杆和案例,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推介。加强典型经验交流和现场推广,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在不同行业的深度应用和创新发展。支持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人工智能的整体认知和应用水平。
责任编辑:xj
原文标题:《青岛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发布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