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随机失活(Dropout)
具体做法:在训练的时候,随机失活的实现方法是让神经元以超参数的概率被激活或者被设置为 0。如下图所示:
Dropout 可以看作是 Bagging 的极限形式,每个模型都在当一种情况中训练,同时模型的每个参数都经过与其他模型共享参数,从而高度正则化。在训练过程中,随机失活也可以被认为是对完整的神经网络抽样出一些子集,每次基于输入数据只更新子网络的参数(然而,数量巨大的子网络们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因为它们都共享参数)。在测试过程中不使用随机失活,可以理解为是对数量巨大的子网络们做了模型集成(model ensemble),以此来计算出一个平均的预测。
关于 Dropout 的 Motivation:一个是类似于性别在生物进化中的角色:物种为了生存往往会倾向于适应这种环境,环境突变则会导致物种难以做出及时反应,性别的出现可以繁衍出适应新环境的变种,有效的阻止过拟合,即避免环境改变时物种可能面临的灭绝。还有一个就是正则化的思想,减少神经元之间复杂的共适应关系,减少权重使得网络对丢失特定神经元连接的鲁棒性提高。
这里强烈推荐看下论文原文。虽然是英文的,但是对于更深刻的理解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图像数据的预处理
为什么要预处理:简单的从二维来理解,首先,图像数据是高度相关的,假设其分布如下图 a 所示(简化为 2 维)。由于初始化的时候,我们的参数一般都是 0 均值的,因此开始的拟合 ,基本过原点附近(因为 b 接近于零),如图 b 红色虚线。因此,网络需要经过多次学习才能逐步达到如紫色实线的拟合,即收敛的比较慢。如果我们对输入数据先作减均值操作,如图 c,显然可以加快学习。更进一步的,我们对数据再进行去相关操作,使得数据更加容易区分,这样又会加快训练,如图 d。
下面介绍下一些基础预处理方法:
归一化处理
均值减法(Mean subtraction):它对数据中每个独立特征减去平均值,从几何上可以理解为在每个维度上都将数据云的中心都迁移到原点。(就是每个特征数据减去其相应特征的平均值)
归一化(Normalization);先对数据做零中心化(zero-centered)处理,然后每个维度都除以其标准差。
(中间零中心化,右边归一化)
PCA 和白化(Whitening)
白化(Whitening):白化操作的输入是特征基准上的数据,然后对每个维度除以其特征值来对数值范围进行归一化。该变换的几何解释是:如果数据服从多变量的高斯分布,那么经过白化后,数据的分布将会是一个均值为零,且协方差相等的矩阵
特征向量是按照特征值的大小排列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性质来对数据降维,只要使用前面的小部分特征向量,丢弃掉那些包含的数据没有方差的维度。这个操作也被称为主成分分析(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 PCA)降维
(中间是经过 PCA 操作的数据,右边是白化)
需要注意的是:
对比与上面的中心化,与 pca 有点类似,但是不同的是,pca 把数据变换到了数据协方差矩阵的基准轴上(协方差矩阵变成对角阵),也就是说他是轴对称的,但简单的零中心化,它不是轴对称的;还有 PCA 是一种降维的预处理,而零中心化并不是。
常见错误:任何预处理策略(比如数据均值)都只能在训练集数据上进行计算,算法训练完毕后再应用到验证集或者测试集上。例如,如果先计算整个数据集图像的平均值然后每张图片都减去平均值,最后将整个数据集分成训练 / 验证 / 测试集,那么这个做法是错误的。应该怎么做呢?应该先分成训练 / 验证 / 测试集,只是从训练集中求图片平均值,然后各个集(训练 / 验证 / 测试集)中的图像再减去这个平均值。
三、Batch Normalization
原论文中,作者为了计算的稳定性,加了两个参数将数据又还原回去了,这两个参数也是需要训练的。说白了,就是对每一层的数据都预处理一次。方便直观感受,上张图:
这个方法可以进一步加速收敛,因此学习率可以适当增大,加快训练速度;过拟合现象可以得倒一定程度的缓解,所以可以不用 Dropout 或用较低的 Dropout,而且可以减小 L2 正则化系数,训练速度又再一次得到了提升。即 Batch Normalization 可以降低我们对正则化的依赖程度。
还有要注意的是,Batch Normalization 和 pca 加白化有点类似,结果都是可以零均值加上单位方差,可以使得数据弱相关,但是在深度神经网络中,我们一般不要 pca 加白化,原因就是白化需要计算整个训练集的协方差矩阵、求逆等操作,计算量很大,此外,反向传播时,白化操作不一定可导。最后,再次强烈直接看 BN 的相关论文,有很多细节值得一看!
编辑:hfy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