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M的死区时间到底是什么如何计算死区时间

电源/新能源

3544人已加入

描述

  什么是死区时间?

  数据手册的参数

  如何计算合理的死区时间?

  STM32中配置死区时间

  什么是死区时间?PWM是脉冲宽度调制,在电力电子中,最常用的就是整流和逆变。这就需要用到整流桥和逆变桥。

  对三相电来说,就需要三个桥臂。以两电平为例,每个桥臂上有两个电力电子器件,比如IGBT。大致如下图所示;

  IGBT

  这两个IGBT不能同时导通,否则就会出现短路的情况,从而对系统造成损害。

  那为什么会出现同时导通的情况呢?

  因为开关元器件的 和 严格意义并不是相同的。

  所以在驱动开关元器件门极的时候需要增加一段延时,确保另一个开关管完全关断之后再去打开这个开关元器件,通常存在两种情况;

  上半桥关断后,延迟一段时间再打开下半桥;

  下半桥关断后,延迟一段时间再打开上半桥;

  这样就不会同时导通,从而避免功率元件烧毁;死区时间控制在通常的单片机所配备的PWM中都有这样的功能,下面会进一步介绍。

  IGBT

  相对于PWM来说,死区时间是在PWM输出的这个时间,上下管都不会有输出,当然会使波形输出中断,死区时间一般只占百分之几的周期。但是当PWM波本身占空比小时,空出的部分要比死区还大,所以死区会影响输出的纹波,但应该不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另外如果死区设置过小,但是仍然出现上下管同时导通,因为导通时间非常非常短,电流没有变得很大,不足以烧毁系统,那此时会导致开关元器件发热严重,所以选择合适的死区时间尤为重要,过大过小都不行。

  数据手册的参数这里看了一下NXP的IRF540的数据手册,栅极开关时间如下所示;

  IGBT

  典型参数

  :门极的开通延迟时间

  :门极的关断延迟时间

  :门极上升时间

  :门极下降时间

  下面是一个IGBT的数据手册;

  开关属性

  如何计算合理的死区时间?这里用 表示死区时间,因为门极上升和下降时间通常比延迟时间小很多,所以这里可以不用考虑它们。则死区时间满足;

  :最大的关断延迟时间;

  :最小的开通延迟时间;

  :最大的驱动信号传递延迟时间;

  :最小的驱动信号传递延迟时间;

  其中 和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可以元器件的数据手册中找到; 和 一般由驱动器厂家给出;

  如果是MCU的IO驱动的话,需要考虑IO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另外一般会加光耦进行隔离,这里还需要考虑到光耦的开关延时。

  STM32中配置死区时间STM32的TIM高级定时器支持互补PWM波形发生,同时它支持插入死区时间和刹车的配置。

  直接看参考手册里的寄存器TIMx_BDTR,这是配置刹车和死区时间的寄存器;

  IGBTTIMx_BDTR

  可以看到死区时间DT由**UTG[7:0]**决定,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是 是什么?在TIMx_CR1的寄存器可以得知, 由TIMx_CR1寄存器的CKD决定;

  如果这里配置成00,那么 和内部定时器的频率相同,为8M;

  IGBTCKD

  结合代码做一下计算;系统频率为72M,下面是时基单元的配置;

  #define PWM_FREQ ((u16) 16000) // in Hz (N.b.: pattern type is center aligned)#define PWM_PRSC ((u8)0)#define PWM_PERIOD ((u16) (CKTIM / (u32)(2 * PWM_FREQ *(PWM_PRSC+1))))

  TIM_TimeBaseStructInit(&TIM1_TimeBaseStructure); /* Time Base configuration */ TIM1_TimeBaseStructure.TIM_Prescaler = 0x0; TIM1_TimeBaseStructure.TIM_CounterMode = TIM_CounterMode_CenterAligned1; TIM1_TimeBaseStructure.TIM_Period = PWM_PERIOD; TIM1_TimeBaseStructure.TIM_ClockDivision = TIM_CKD_DIV2;

  PWM的频率是16K,注意这里的PWM是中央对齐模式,因此配置的时钟频率为32K;

  下面时刹车和死区时间,BDTR寄存器的配置,因此这里的CK_INT为32M

  #define CKTIM ((u32)72000000uL) /* Silicon running at 72MHz Resolution: 1Hz */#define DEADTIME_NS ((u16) 500) //in nsec; range is [0.。.3500]#define DEADTIME (u16)((unsigned long long)CKTIM/2 *(unsigned long long)DEADTIME_NS/1000 000 000uL)

  TIM1_BDTRInitStructure.TIM_OSSRState = TIM_OSSRState_Enable; TIM1_BDTRInitStructure.TIM_OSSIState = TIM_OSSIState_Enable; TIM1_BDTRInitStructure.TIM_LOCKLevel = TIM_LOCKLevel_1; TIM1_BDTRInitStructure.TIM_DeadTime = DEADTIME; TIM1_BDTRInitStructure.TIM_Break = TIM_Break_Disable; TIM1_BDTRInitStructure.TIM_BreakPolarity = TIM_BreakPolarity_High; TIM1_BDTRInitStructure.TIM_AutomaticOutput = TIM_AutomaticOutput_Disable;

  例:若TDTS = 31ns(32MHZ),可能的死区时间为:0到3970ns,若步长时间为31ns;4000us到8us,若步长时间为62ns;8us到16us,若步长时间为250ns;16us到32us,若步长时间为500ns;

  如果需要配置死区时间 1000ns,系统频率72,000,000Hz,那么需要配置寄存器的值为;

  直接写成宏定义的形式;

  #define DEADTIME (u16)((unsigned long long)CKTIM/2 *(unsigned long long)DEADTIME_NS/1000 000 000u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