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中人工智能有哪些应用场景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在《中国数字医学》杂志刊登的《PACS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集成应用》一文中,联合作者武汉市中心医院赵一鸣和左秀然在文末写道:

  “目前人工智能仍处在‘弱人工智能阶段’。尽管如此,医学从来都是技术驱动的领域,未来技术的发展定会沿着人工智能辅助小部分取代大部分取代‘颠覆’或者‘解放’医师的路线前行。”文字间对AI落地医疗的信心显而易见。

  在医院具体有哪些AI应用场景呢?自2017年起,武汉市中心医院就开始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日常医疗场景的集成、融合。

  

  医生查房语音识别移动查房系统

  2017年6月,语音识别移动查房系统在武汉市中心医院上线。

  这款查房系统被称为“装在医生手机上的电子病历本”。一方面,医生可以通过手机浏览病历、医嘱、检验检查结果。另一方面,查房系统支持语音识别。在查房床边,医生即可将医嘱语音转化为文字,并与电子病历系统实现集成。据统计,2018年2月,全院利用移动端录入电子病历600余份,占全院电子病历总数近10%,医生平均每天可节省1小时左右文字信息录入时间。

  门诊服务全流程智能语音交互机器人

  对于患者服务,武汉市中心医院利用“互联网+”,以患者就医流程为主线,建立起一套诊前智能分诊、诊中病史采集、诊后随访管理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并在2018年12月,引进了全流程智能语音交互机器人。

  人脸识别刷脸就医:对于首次来到医院的患者,医院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进行身份校验,完成刷脸建档,并与电子健康卡匹配绑定。挂号完毕,患者来到医生诊间,系统即可自动比对挂号人身份与当前看诊人的人脸信息,防止身份冒用。

  智能语音交互机器人:智能语音交互机器人改变了传统自助服务终端“菜单式”引导人的模式,患者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与机器人交互,由机器人根据症状智能分诊到相应科室。

  影像辅助诊断冠脉造影CTA 影像智能辅助诊断

  前边提到,医学影像的增长需求与医生数量的增长趋势出现脱节。面对医疗资源不足现状,武汉市中心医院率先将AI应用于医疗中。2018年10月,华中地区首款冠脉CTA影像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正式投入使用。

  冠脉CTA影像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被喻为冠脉诊断报告的“拍立得”,可以帮助影像科医生将冠脉CTA三维重建、判读、评估、审核报告系列流程的处理时间由原来的40分钟左右缩短到5分钟左右。

  

  据公开资料,该冠脉CTA影像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包含多项创新技术和功能。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冠脉血管自动识别与命名、冠脉图像重建与后处理、冠脉管腔狭窄判断、钙化积分计算和自动生成后处理图像与排版打印等。

  目前,系统已完成机器学习及标记期,正式投入临床辅助诊断业务中,目前已完成2700余例冠脉影像处理。

  手术室及病房各类机器人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人工智能不仅用于患者服务和影像诊断,同样致力于帮助医护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保护医护人员人身安全。这需要依赖于机器人的投入与使用。目前,武汉市中心医院已经落地使用手术室高值耗材管控机器人、核医学科病房服务机器人和手术室智能消毒机器人。

  以手术室高值耗材管控机器人为例,过去手术室高值耗材是由服务中心医护人员人工配送,工作量大,误差率高。现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建立了手术室高值耗材智能配送系统。不仅对所有手术室高值耗材进行一对一编码,建立了一物一码二级库管理软件。还根据实际耗材配送需要安排高值耗材智能配送机器人,并搭建机器人后台大数据平台,最终实现无人化、无纸化管理。

  目前,手术室高值耗材智能配送系统累计运行1179次,纯机器人配送平均每天30趟;机器人运送里程102,805.67米,约102.8公里。代替巡回护士205,611步;减少护士离台时间长达7,056分钟,约117.6小时。

  现在,武汉市中心医院还在不断拓展AI医疗的想象空间。
责任编辑:YYX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