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与中国半导体自主可控的区别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一股来自东方的神秘大风,将“半导体自主可控”的情调吹向了西方欧洲大地。上周路透社报道,德国、法国、西班牙和其他十个欧盟国家已经签署联合声明,将大力投资处理器和半导体技术。

联合声明原文可点击《德国联手11个欧盟国家发展半导体》查看,其中两句话最为关键,“一个新的地缘政治,工业和技术现实正在重新定义竞争环境。长期以来这一直是全球化的产业,但现在,主要地区正在加强其本地半导体生态系统,避免过度依赖进口。”“欧洲复原计划20%的资金应该用于数字化领域,在未来两三年,投资总额需达到1450亿欧元。”

看完声明,脑海中闪过一个画面,一位来自中世纪的骑士,睁开沉睡多年的双眼,拿着长矛,走向半导体斗兽场,身披芯片织成的铠甲。在全球半导体自主可控的大浪潮下,这位骑士发现自己的对手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

半睡半醒的欧洲半导体

“沉睡”一词不是笔者主观乱编,早在1999年,卫报一篇文章就形容欧洲为沉睡的巨人《Europe: the sleeping giant》。这家地处英国伦敦国王十字街的知名报社,早在20年前就感受到芯片的重要性不低于黄金。

“欧洲没有理由失去本土大大小小的计算机公司,也没有理由让韩国制造出比整个欧洲还多的半导体芯片。”20年前的文章,颇具前瞻性,却也字字讽刺,如今韩国单单三星电子在2019年的收入就达到了522.14亿美元,而整个欧洲不过398.16亿美元。

那个说出没有理由失去本土半导体企业的卫报,也在十几年后,眼睁睁看着本国公司Arm被日本软银收购,随后便是英伟达宣布收购Arm。今年也报道了苹果在Macbook中用Arm处理器取代英特尔处理器的新闻,对于英国报纸来说,这则新闻背后的情绪不知是骄傲还是悔恨,或者我们直接称之为“绅士风度”。

全世界都无法抹去欧洲半导体在历史中的地位,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早在1833年发现了硫化银晶体中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特殊情况”,这一现象被外界称之为第一次有记录的半导体效应。也触发了全世界的半导体神经,开启了半导体理论、实践研究的先河。

欧洲与美国在最初半导体理论较量上你来我往,发现半导体点接触式整流器效应的费迪南德·布劳恩来自德国,赫伯特·马塔雷和海因里希·维尔克发明锗点接触晶体管的地点在法国……然而贝尔实验室的出现,在半导体这匹骏马屁股上狠狠抽了一鞭子,飞驰而去,这匹马似乎从此以后就不适应欧洲款战马盔甲。

当然,外界盛传的欧洲半导体历史是在二战后,西欧各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跟随英、法、德各国的经济产业政策紧密相连。虽然思想上非常重视,却没法和美国抗衡。

一份看似2000年左右,来自欧洲投资银行的报告表示,“欧洲半导体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表现糟糕,直到20世纪90年代,飞利浦、SGS-Thomson和西门子等大公司才开始逐渐复兴。”

ESPRIT项目(欧洲信息、技术研究发展战略计划)、RACE(欧洲先进通信技术研究开发计划)、JESSI(欧洲联合亚微米硅计划)项目等,都是上世纪80年代后,欧洲大力投资半导体的宣言。欧洲对于半导体自主可控这件事一直非常上心,但却不知道为什么,历史中日本、韩国对半导体疯狂投资后,闪耀了历史,欧洲却一直是平稳的节奏。

欧洲“三巨头”——恩智浦、意法半导体、英飞凌——自1987年后,一直在半导体20强榜单上,似乎可以预见,过去是他们,现在是他们,未来可能还是他们。

资料显示,恩智浦,意法半导体、英飞凌以及博世在混合信号/模拟/传感器世界中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博世在传感器方面尤其强大,英飞凌和NXP在汽车领域处于有利地位,英飞凌更专注于电力电子,而恩智浦则更专注于车载通信/ MCU。英飞凌科技今年4月份成功收购了美国芯片公司赛普拉斯,跻身汽车半导体供应商第一,两家合并后,英飞凌也将成为功率、安全IC和NOR闪存市场首屈一指的供应商。恩智浦半导体去年也斥资17.6亿欧元收购Marvell 的无线连接业务WiFI,藉由它进一步加强物联网,汽车和通信基础设施业务。

此外,荷兰ASML的存在,更是扼住了全球顶尖光刻机的咽喉。

但今天欧洲芯片制造商的全球零部件市场仅占14%左右,欧盟十几个国家近期签的那个声明,也看到了这个问题,想未来把该数字扭转为20%。

欧洲与中国自主可控的区别

从上面可以看出,如果在半导体上砸一次钱就算喊一次自主可控,那欧洲绝对是鼻祖,中国也就从2014年大基金开始精准扶持国内芯片产业,此前大多靠民间大神白手起家,资本力量摸黑探索。

但怎样才算成功?自2000年至2019年,中国集成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产业基本保持了20%以上的年均增速,增速数倍于全球平均水平。抛开数据不谈,川普的一些列动作在间接证明中国半导体达到了某种程度的成功。

欧洲半导体本身基于自身较强的汽车和工业底子,一直保持着平稳的发展势头。但论自主可控的操作技巧和手法,中国本身有很多地方值得欧洲学习。

在一家柏林媒体在2019年发的一篇文章上写到,中国对于芯片的努力值得欧洲学习,文章选取了阿里高层手夹“含光800 ”芯片的照片,认为中国在AI芯片上努力是欧洲的榜样。

为什么说中国的自主可控和欧洲有本质区别呢?首先,中国对芯片的需求远远超过欧盟。

据海关统计,2019年中国进口集成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金额为3055.5亿美元,同比下降2.1%。出口额为1015.8亿美元,同比增长20%。预测,2020年的集成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进口额还将在3000亿美元之上。

相比之下,欧盟2019年集成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进口额为315.94亿美元,出口额为241.88亿美元。中国拥有庞大的集成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市场,喊自主可控口号上才能更加响彻云霄,才能带动更多的内循环。贸易逆差的程度,也让自主可控变得更为急切。

再看几大巨头欧洲半导体公司的收入情况,意法半导体2019年38%的收入来自美洲,33%来自亚太地区,29%来自EMEA(欧洲,中东及非洲三个地区的合称)。

2019年,恩智浦有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中国和除了日韩以外的亚太地区,两成的收入来自EMEA,美洲和日本各占约一成,韩国不足5%。该年,英飞凌从中国市场获得的收入占据三分之一。ASML的数据找都不用找了,大部分肯定不在欧洲本身,在亚太和北美地区。越伟大的公司越离不开市场的成全,如果两者脱节,就会失衡。

显然,相较于中国,欧洲半导体公司更讨厌逆全球化,他们赚着全球半导体的钱,这也解释了欧洲半导体公司为什么前几年时不时会向欧盟求助,表达了对中国政府支持国产芯片计划以及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贸易政策的担忧。

在2000年的欧洲投资银行的报告中就回答了“欧洲半导体收入为什么在全球的占比少?”的问题,比如工作时间僵化、较高的社会消费、高利率的材料和供应成本,最终导致较高的劳动力成本。他们还认为,半导体生产最主要的成本项目就是折旧,占单位成本的70%,所以有效利用工厂才是关键。简而言之,你是否愿意成为996工作的韭菜才是关键,显然,在自主可控面前,在国产化面前,中国更具优势,且天时地利人和。

自主可控与世界格局

众所周知,世界半导体市场重心的趋势是从美国到日本、再到韩国、中国台湾,如今是正在往中国大陆转移,每一次转移,都有国家在吆喝自主可控。

拿日本来说,日本政府在1976-1979年联合富士通等五大企业及研究所投资720亿日元发起“VLSI(超大规模集成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计划”。1970-1985年的15年间,日本电子产业产值增长5倍,内需增长3倍,出口则增长了11倍之多。在DRAM市场中,日本企业从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开始快速成长起来,并凭借兼具高质量和成本优势的产品迅速渗透美国乃至全球市场。从64KB时代到1MB时代,全球最大供应商一直被日本企业占据。1986年,日本企业在世界DRAM市场所占的份额接近80%。

当时正值微处理器出现, 微型计算机热潮兴起,计算机开始使用半导体内存。日本的霸王硬上弓,吃下了份额,强行扭转局势,IDM模式扛起了全国半导体产业。历史时机、生态建设、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因素缺一不可。

相比之下,欧洲fab厂之少,呈现下降趋势,意法半导体、英飞凌和恩智浦最近几年在欧洲之外建晶圆厂建的乐不思蜀。

本文一开始的欧盟声明中提到,将着重提高研发下一代芯片和半导体技术的能力,包括为一系列行业提供最佳性能的芯片和嵌入式系统,尖端芯片制程逐步向2nm技术节点迈进等。参与国将在公私领域集中投资并发挥协调一致的功能,同时寻求建立电子产品的通用认证标准。

声明中最细致的部分,显得如此粗糙。像是赛前的加油鼓劲,而非有具体策划动作。在这点上,中国大陆各地政府事无巨细的做法还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与此同时,去年4月份,韩国政府宣布制定了一套2030年综合半导体强国目标,以及相应的实施计划,包含5大重点战略,涉及的领域分别是:Fabless、晶圆代工、生态系统、人才和技术。

今年10月份,美国SIA和SRC联合拟定了“半导体十年计划”报告,呼吁美国政府在未来十年内每年进行34亿美元的联邦投资半导体研发,更是从最基础的研究开始着手。

随着半导体全球格局的日趋成熟,大家都在放眼增量市场来改变甚至重塑半导体格局。欧盟蜻蜓点水式的声明,像是群星璀璨夜空下的一个呲花,这场全球半导体自主可控的拉锯战,还得看哪国的韧性更强。对于欧洲来说,是否可以保住半导体公司不被他国收购,本身就充满挑战。
        责任编辑:tzh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