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存储和云存储的特点和优势

存储技术

609人已加入

描述

  随着设备的增加、应用场景的复杂化以及传感检测产品精度的提升……如今工业现场数据量也水涨船高,由此便避免不了存储方案的升级。

  然而在选择具体存储方式的过程中,很多用户朋友都表示无从下手:

  云存储的确较本地存储更具性价比,但是其安全性可以保障吗?

  什么情况下用本地存储,什么情况下该用云存储?

  如何选择具体的存储介质?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梳理一下,本地存储和云存储的各自特点和优势,以及目前行业当中常用的存储方式。希望可以为大家选择存储方案带来一点帮助。

  1、云存储和本地存储,从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隐秘性等方面相比,各有什么优劣势?

  云存储

  数据安全性: ★★★

  事实上,只要软件、硬件以及机房设施环境等达到一定的安全等级,云存储相对于在本地的存储会安全很多,反之,若无法达到相应的安全等级,这对云存储来说就是威胁。虽然多数的云存储供应商都预备了安全防护方案,但是人为操作永远不能忽视。

  数据完整性:★★★★

  云存储几乎可以支持在任何地方检索数据,而且支持用户针对数据进行虚拟化、Web应用程序、协作工具、故障恢复,以及数据整合、数据保护和安全协议等操作。举个“栗子”:如果你的所在办公场所发生自然灾害,导致你无法通过网络访问数据,但数据在云存储空间中不受影响,因此十分安全,你可以在任何其他地方通过移动设备访问或更新这些重要数据。

  数据隐秘性:★★★

  这要依据用户需求来看,例如安防用户倾向于视频信息存储在本地、政府视频监控应用比较敏感,事实上监控云存储和现有互联网云计算模型是有区别的,云存储还要考虑视频信息的隐私、视频监控对网络带宽消耗较大等问题。

  总结:免维护、可拓展、易于访问且性价比高,但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本地存储

  数据安全性:★★★★

  访问存储在本地存储上的数据比上传和下载到云端的速度要快得多,用户可以完全控制数据的存储方式,访问权限以及信息安全协议。

  数据完整性:★★★

  访问本地数据中心总是比访问云端要快,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到底哪些应用绝对需要低延迟、哪些应用可以忍受一定程度的延迟?对于跨国业务企业来说,不可避免地要引入云技术,由此需要确保云服务商在其开展业务的所有地区都可用。

  数据隐秘性:★★★★

  相对于云存储,本地存储的架设硬件和基础设施成本很高,也由此增加了更多空间,在升级过程中也需要额外成本,但若能做好自我安全管理,数据隐密性是可以维持的。

  总结:传输读取更快、数据权限完全自主掌握,但成本高、拓展难。

  2、什么样的数据适合本地存储,什么样的数据又适合云端存储?

  丰俭由人,要如何看待云存储与本地存储的优势是根据企业业务的重要部门来判定的。正如上一个问题所说,云存储和本地存储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对于需要提高效率和灵活性的企业来说,云存储为其提供了一种新架构;但有些企业来说,本地存储或混合形式是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如何选择取决于不同的业务目标。

  对于业务变动比较多的场景,云显然是更优选择;但即便数据量很大的场景,往往也有本地数据存储需求以保证快速取用数据,目前市场中还是云和本地交互使用的情况比较多。

  3、云端存储一般使用什么存储介质?具有怎样的特性?擦写寿命又是多少?

  云存储应用的介质一般分为两类:对于云服务中约80%的冷数据(cold data)来说,一般使用硬盘、磁带、光盘等传统介质,它们相对更加稳定,寿命在三五年到数十年不等;而对于需要经常被读取的热数据(hot data),则非SSD(固态硬盘)莫属。

  威刚工控的固态硬盘使用原厂芯片,除了能够确保质量无虞之外,擦写次数更可从正常的MLC / 3D TLC:3K P/E cycle 到获得原厂授权,藉由command 将P/E cycle提升到A+ SLC的30K次,更拥有P/E cycle 最佳达60K次的SLC芯片,能够针对频繁使用的热区数据做有效重复读写并保持长效与安全性。

  4、云存储服务器如果出现宕机的情况,如何防止数据丢失,以及进行数据备份?

  云存储最可能面临的往往是由黑客发起的针对数据的攻击,这一类的攻击可能导致海量资料的外泄由此对企业造成威胁。针对这些顾虑,威刚科技的存储产品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要求,部署了相应的加密技术和标准。

  例如针对本土用户需求,威刚科技就根据 SM3 和 SM4 国密标准部署了存储产品加密技术。

  针对欧盟地区则通过了储存装置安全管理规范:TCG OPAL 加密标准,用于加强数据保密,内部信息可自动于装置内快速被加密/解密,不透过Host端的处理,在不影响系统效能之下,有效减少数据外泄的风险。

  此外,若遇到系统非正常断电或意外关机时,威刚的工业级PLP固态硬盘的PLP (Power Loss Protection, 断电保护)功能,具备短路保护机制的Polymer钽质电容,可透过软硬件整合的技术,将断电前最后一次的备份恢复,使重要数据免于遗失或损坏。

  最后还是要苦口婆心地再说一次:平时的备份工作一定要做好,定期有效的数据备份让我们可以高枕无忧,亦可以采用专门的备份硬盘,其好处就是非常便于携带。

  5、5G 时代,对于云存储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提出怎样的要求?

  云端运算不仅需要高性能及充足的存储空间,也得面对极端气候和各种突发状况,来对海量扩增的数据进行快速、无干扰地存取;这同时也对产品的可靠度、稳定性和耐久度提出了挑战,威刚的工业级存储产品正是针对这些需求而打造。

  提供兼顾数据安全与完整性的解决方案,重要数据即使储存于单一空间也不担心。如遇意外断电,智慧电源保护(IPS)功能可预留安全时间供数据进行写入,确保传输可靠。

  服务器无时无刻都在运作,因此对温度的控管成了关键。威刚的宽温技术让装置可于-40℃至85℃的极端温度下仍维持正常运作,为处于户外或供电较不稳定环境下的轨道运输、网通、车载、航天、监控等应用提供了更为坚实可靠的防护。透过温度传感器,储存装置可监控自身内部的温度变化,预防因过热而造成损害。

  此外,威刚的存储产品内建自动错误校正(ECC)功能,可自动侦测出数据传输中的位错误并纠正,增加可靠度。威刚全系列的闪存产品皆支持故障区块管理、耗损平均 、垃圾数据回收等技术,可有效管理闪存中的数据,腾出可用空间,提升传输效率,进而延长产品寿命。

  6、分布式云存储的优势是什么?

  前文所提到的云存储服务供应商都是相对高度集中的,通过统一平台控制运行的所有数据,由此引发了许多有关数据保护、数据隐私和数据权限的问题。

  例如,在贸易摩擦的影响下,在云服务商选择上很多企业都倾向于选择本土供应商。而且,集中式云存储让黑客有可乘之机,会源源不断地引发数据泄露问题。

  因此不建议在单个公司的服务器上存储数据,最好通过分散的网络进行加密和分发。这意味着除了数据所有者之外,没有任何一方可以访问数据,这使得分布式方案成为目前最安全的云存储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

  第一:具有高度的可拓展性,分布式系统本身具有可扩展性,即意味着用户可以通过再增加「单机」的数量来提高处理不断增加的工作负载的能力,而无需反复更新「单机」。

  第二:更低延时,由于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部署节点,分布式系统则会让数据到达与之相距最近的处理节点,可以降低延迟、提高效率、保证性能。

  第三:更高的成本效益,分布式系统由许多小型设备作为节点组成,当节点在一定程度上高于规模经济时则会比集中式的大型机更具成本效益。

  最后一点:更高效率,分布式系统允许将复杂的问题和数据拆分成更小的部分,并分发给多台设备来并行处理,这有助于缩短处理或计算这些问题所需的时间,从而提高运行效率。

  针对工业计算机、数字化转型、5G 和物联网应用需求的增加,威刚推出了新款工业级 M.2 2242 固态硬盘 IM2P3014,尺寸小巧、效能卓越:除了读写速度高达每秒 1600/1300MB,能迅速处理大量数据;搭载 3D TLC 闪存,提供 64GB 到 512GB 等多种容量。

  为确保产品的长效耐用,IM2P3014采用高质量原厂颗粒,并可耐受 -40°C 到 85°C 严苛的温度考验。

  此外,IM2P3014 还支持 AES-256 加密与 TCG Opal 2.0,能在不影响系统效能下,有效保护数据安全。

  基于这些特点,IM2P3014不仅可用于物联网相关设备,也适合内部空间较局限的中小型装置,可作为系统引导、存储或扩展盘,特别是在工业计算机、服务器、POS/Kiosk触控服务机、数位广告牌、车载等应用。

  以下是该产品的详细参数介绍:

  容量:64GB / 128GB / 256GB / 512GB

  尺寸(长x宽x高):42 x 22 x 3.5 毫米

  接口:PCIe Gen3x2

  规格:M.2 2242

  工作电压:3.3V

  消耗功率:1.6W

  耐冲击性:1500G / 0.5ms(半正弦波)

  工作湿度:5%-95% RH(无凝结)

  闪存类型:3D TLC

  顺序读取(最大):1600MB / s

  顺序写入(最大):1300MB / s

  工作温度(工业):-40°C 至 +85°C

  工作温度(商用):0°C 至 70°C

  抗振性能:20G(80-2000Hz)

  其他技术:TCG OPAL 2.0 / AES-256 加密、SMART 硬盘状态监测、NCQ / TRIM 指令、磨损均衡。
责任编辑人:CC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