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到底有没有“监听”用户的手机?

描述

“聊什么就推什么,手机被APP监听”是真的吗?1月30日央视记者通过街头走访消费者和专家访谈、实验室做实验的方式一问到底,专家结论是虽然偷拍偷录技术上可行,但成本高昂、法律风险大,“实际生活中是很难被应用的”。

消费者和专家,谁在说假话?

仅仅6天后,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在北京召开的APP个人信息保护监管座谈会上发出重声,“有APP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未经用户同意,便将用户的语音、文字、图片等输入信息违规获取,后实施大数据汇聚分析实现用户画像,并进行广告的精准推送,令用户产生不安全甚至焦虑的感觉。下一步将重点整治“麦克风权限滥用”“未经用户同意擅自读写相册”“过度索取通讯录”“隐藏个推关闭选项”等热点问题”。

出席会议的除了工信部信通管局负责同志和中国信通院、北京互联网法院、中国消费者协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外,更有来自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美团、字节跳动、京东、滴滴、新浪微博、快手、小米、OPPO、360、捷兴信源、梆梆等14家企业的负责人。

针对用户频频质疑的“APP窃听”,刘烈宏回应称初步分析结果显示,有些即时通讯工具、输入法和地图导航APP使用麦克风权限,读取文字输入内容后,超出用户许可的范围用于其他途径,带来风险隐患。

至此,APP有没有“监听”手机的问题水落石出。

2008年3月,苹果发布了iPhone的应用开发包SDK,APP正式走上历史舞台。和传统的浏览器相比,APP用户粘性更强、玩法更丰富,迅速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的最佳伴侣。2017年苹果APP商店已有210万个应用,谷歌的Google Play商店里则有350万个。

2019年中国手机APP数量高达449万个,勇夺全球第一。APP作为互联网流量的最大入口,中国人均安装达56款,APP的开发、运营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生态系统。为了提高下载和安装率,商家向手机生产厂商付费预安装和在互联网上导流安装成为常态,街头扫码安装送小礼物更是司空见惯。

谁曾想到,安装在消费者智能手机的APP居然“偷听”、“偷看”、“偷用”,态势愈演愈烈。用户的数据、信息和隐私被不法商家肆意盗取、买卖和滥用,严重影响了客户消费体验和网络信息安全。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手机里的“小偷”如何整治?

依法保护用户数据和个人信息是全球面临的挑战,已有成熟实践。今年2月底脸书因违反面部识别法规,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经法官同意向160万用户赔偿6.5亿美元;欧盟自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实施两年来,已处罚谷歌等300多个机构,罚款超过3.5亿美元。

3月1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随着今年要求进一步提升,还要继续把大家反映的重点领域,按照最小可用的原则来处理个人信息使用问题。在个人信息保护过程中,对这些拒不接受整治的APP要坚决下架。

肖部长表示,中国政府保护个人信息的态度是坚决的,法律是不断完善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我们要把行动坚持下去,一定会让大家不断增强获得感。

3月3日工信部首次重拳出击,对10款未按照要求完成整改的侵害用户权益的APP做出下架处理。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中,得益于政府对互联网产业的包容审慎监管,得益于互联网创业者和投资人的投入和拼搏,得益于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和巨大的人口数据红利,我国在消费者互联网产业实现了全球的绝对领跑,涌现出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和字节跳动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企业,在给老百姓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增加无限动力,在全球打造了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绝佳的中国名片。

天下无贼,手机APP治理三件套。

2013年以来,随着4G商用和快速普及,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的爆发式增长,也给国家多年来逐步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和法律法规体系带来巨大挑战,大数据杀熟、歧视性接入、客户隐私数据泄露与滥用、算法歧视等新问题、新挑战、新风险层出不穷。

2月7日《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正式发布实施,在维护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规范数字经济有序健康发展、解决“太大而不能倒”监管困境等方面启动了积极的实践,这也给手机APP治理的长效机制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法制参考。

出台用户数据和隐私保护条例。在中国境内向自然人提供商品和服务而识别、处理个人信息和数据的APP法人主体按照最高2000万人民币,或全球年营业收入1%-4%对其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以金额高者为准。并在执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入全球长臂管辖的条款,全量规范手机APP的互联网生态环境。

引入联邦学习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在用户的授权和监管下,优化APP的运行规则。以支付、社交、电商、娱乐、出行、健身等场景为入口,APP算法将只能在智能手机侧实现与用户数据和信息的交互,仅向网络平台回传模型计算的结果,以确保用户数据和个人信息的本地化计算和本地化存储。

提升消费者数字安全意识和能力。用户不要下载安装来路不明的APP,谨慎授权涉及个人隐私的权限。同时牢记工信部12321网络不良和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平台,通过电话01012321、网站www.12321.cn、微博12321举报中心和微信12321举报中心等方式举报不法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十四五开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公平正义的新阶段,加强监管是应有之义、无需过度解读。以APP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应该尽早摒弃“马无夜草不肥”的陈旧观念,伸出双手拥抱合规运营的巨大政策动力和监管红利,为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实现与社会、消费者的共赢。

相信在技术、经济和法律的共同努力下,手机无贼不能也不会止于梦想。

原文标题:你知道APP如何偷听、偷看、偷用你手机信息的么?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通信头条】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相关推荐
  • APP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