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代工和封测厂能否在“危机时刻”给予更多的倾斜与支持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缺芯,已经成为过去、现在及未来的新常态。围绕芯片的一系列新军备竞赛,正将全球供应链抛入一个未知的震荡周期,上下游不得不在“波动”中前行。在拿到产能就意味着拿到“通行证”的生死攸关之际,对于裹挟在其中的大陆IC设计厂商来说,大陆代工和封测厂能否在“危机时刻”给予更多的倾斜与支持,已成为当下及未来走势的关键棋局。

大陆成制造重镇

要知道,半导体制造的重镇非亚洲莫属,全球约四分之三的芯片生产集中在东亚地区。

其中,中国大陆IC制造的市场份额已扩大到15%,而这一数字预计在未来十年将增长到24%。相较之下,美国在全球芯片制造产能中所占的份额从1990年的37%下降到了2020年的12%,而欧洲在此期间下降了35个百分点,降至9%。

而当一系列禁令、制裁的事件此起彼伏之际,也预示着新一轮的科技冷战开启、逆全球化趋势抬头,当芯片之争已上升至国运之战,大陆半导体业的逆袭之旅注定艰险而曲折。然而,既然历史赋予了特殊的使命,那就惟有一往无前,强补“短板”,实现“卡脖子”等核心技术的突破,同时力争实现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

风云突变,尽管美欧日在竞相让制造业回流,但罗马绝非是一日建成的。

自2017年以来,中国已建成39个半导体晶圆厂。在这些工厂中,有35家为中国独资工厂,其余为外资独资工厂。中国大陆拥有世界上进行中最多的晶圆厂建设项目,目前有57个晶圆厂正在运营,有26个晶圆厂正在建设或计划中。此外,鉴于中国大陆的成本优势,其成本比美国的低37%至50%。随着该地区半导体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以及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其在全球芯片制造业的竞争力不容小觑。

根植于中国强大的市场“吸力”,本土代工厂商也受益匪浅。以大陆代工业龙头中芯国际为例,其2020年Q4营收中,来自中国内地及香港的收入占比超过56.1%,占其产能一半以上。

可以说,半导体产能的主场非大陆莫属。但需要指出的是,大陆晶圆厂有诸多台积电、SK海力士、三星、联电等非大陆系,真正根植于大陆的代工厂以中芯国际、华虹宏力等为代表。

呼吁优先保证大陆本土设计厂商产能

在波及全球的缺芯大潮中,一些较有实力的大陆IC设计厂商在经受巨大考验的同时,也意外迎来了新机。

在行业耕耘有数年之久的IC设计公司董事长关山(化名)直陈,公司在近段时间以来获得了众多海外客户的订单,如欧洲、日本等,可以说难得遇上出海、抢占市场份额的大好时机。

毕竟,本身大陆本土IC设计厂商实力相对较弱,以往很难打开海外市场,而当缺芯全面蔓延之际,能供货的就是“王者”,这让国外客户对较有实力的本土IC设计厂商抛来“橄榄枝”,有望成为国外企业的一个芯片备选供应商,让以往难以走出去的本土设计厂商迎来了打开海外市场的新契机。

但关山话锋一转:把握契机的所有前提就是要拿到产能。

而如今大陆设计厂商面临的局面有些“尴尬”:在全球科技冷战紧张的情形下,一些美以及所谓盟友的代工厂奉行所谓的“政治正确”原则,对大陆IC设计厂商或有心或无力给予正反馈。而本土代工厂因多重考量,对国外设计大厂的产能有所倾斜,难以周全顾及本土IC设计厂商的需求。

在多重纠葛之下,本土IC设计厂商“进与退”已然倚仗本土产业链的支持力道,进则获得所需的产能供应,并可借机扩展海外市场,而这亦将带动全产业链的进阶,退则或难以收场。关山分析,一方面缺芯创造了走出国门的机会,有助于提升本土IC设计厂商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这能让本土IC设计厂商打入到以往难以进入的国外供应链体系,了解国外的供应标准和认证体系,进而与代工封测厂共同应对,助力大陆半导体业的升级。

“大陆设计厂商虽然需求不如国外大厂,但贵在有成长性,产能需求爬坡快,因此在向代工厂提出产能需求时,要让代工厂看到设计企业快速成长的一面。此外,如果大陆设计厂商在某一领域处于领头羊地位,说明该设计厂商的出货还是相对稳定的,要让代工厂看到这一优势。代工厂虽然更看重大客户,但是也会寻求风险平衡,避免客户过于单一化。”国内另一家知名设计厂商负责人金岩(化名)也用心建言。

在新一轮的科技冷战中,作战武器是高热的,那么作战观念更要“同热”。关山强调,目前中国正加速形成半导体产业的“双循环”新格局,即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走出国外亦顺应了双循环的趋势。目前大陆代工厂的产能满载运行,全产业链通行做法是下单流片时,不会规定具体交货时间,为本土IC设计厂商进一步发展壮大、参与国际化竞争“长远”计,呼吁本土代工和封测厂团结一致,共克时艰,为有实力的本土设计厂商“雪中送炭”。这于产业于国家,均善莫大焉。

封测厂“三路并举”

在代工厂制造出IC之后,封测亦是保证出货的关键一环。

在大陆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中,IC封测业可说是发展最早、也是可与国外封测企业直面竞争的行业。

江苏中科智芯集成科技有限公司销售&市场总监吕书臣对集微网记者提到,近几年国内一线封测厂通过资本市场募资扩充、并购产线、提升工艺技术能力及良率水平,整体服务水准无论从工艺水平、封装类型及良率表现各个方面均已可满足大陆绝大部分IC设计公司的需求。

而封测厂也有其运营的“规则”。吕书臣谈到,封装测试行业一大特点就是客户黏性大、产品验证周期长且具有极强的规模效应,一旦某款产品导入量产后除非特殊原因不会转移改变封测厂家,这就导致封测厂产能基本被国内外几家大的IC公司占据,尤其是2020年以来在整体半导体供应链产能紧缺的情况下,中小IC厂商更加难以拿到宝贵的封测产能。对于封测厂来讲,当然更加倾向于能够拿到稳定持续的设计订单,对中小IC厂商特别是对一些小批量工程验证批次的的支持比较弱。因为一旦工程批验证通过但是最终没有成功量产,会给封测厂带来极大的产能浪费及营收损失。所以封测厂在接取工程验证产品时常常会收取一笔工程费用(NRE),而这笔费用往往是各个IC厂商不愿承担的。

在“缺芯”造就的十字路口,封测厂给予本土设计厂商的支持当是闪烁的“绿灯”。“一是对于那些有发展潜力的中小设计公司,封测厂在工程批次费用部分应当予以减免,或可采取上量返还的政策予以支持。二是在封装结构设计方面,IC厂商往往更重视、熟悉芯片端设计,对封装结构部分缺乏经验。这需要封测厂与IC设计厂商紧密合作、协同设计,为前者提供更加优化可靠的封测设计方案。三是在封测交期方面予以优化,当然这需要产业链其他行业的支持,比如基板厂商等等。”吕书臣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诚然,大陆晶圆厂、封测厂支持本土设计厂商仍要以实力作证。金岩对此建议,国内设计企业众多,但大多数企业年营收很低,国内设计企业还需要在这波半导体热潮下进行优胜劣汰,让更多的资源集中于少数优势企业,这样才能出现在国际上具有话语权的头部企业,才能获得本土和国外晶圆厂、封测厂的大力支持。

谁掌握了前沿科技,谁就掌握了下一个时代。而所谓的国运,既不是数学上的概率,也不是风水上的玄虚,更不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于趋势的把握,为目标付出的资源、韧性,在关键节点上做出牺牲的勇气、选择的智慧。当只有几平方厘米大小的芯片成为国运战役的支点之际,或许并肩作战、共克时艰才是扭转战况的最新“利器”。

责任编辑:l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