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集微网消息 本周内,半导体产业链缺货、涨价形势仍在持续发酵,其中显示驱动IC目前供需缺口高达50%,从4月开始,各家显示驱动IC厂商的产品有15%-20%的涨幅;与此同时,封装基板缺货的问题也仍在持续,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大尺寸的FC-BGA基板缺货最为严重,其他常规的封装基板也出现缺货,交期基本都在三个月到半年,有的甚至是一年。
除此之外,在新能源汽车发市场需求强劲增长也带动了上游电池的出货量增长,动力电池产业链全线“爆单”的消息已在行业内发酵,背后带动的更是原材料供不应求、价格调涨。在材料涨价潮中,国内上市公司也迎来业绩高光。
显示驱动IC供需缺口高达50%
2020年Q3以来,在居家经济催生笔电、电视等消费电子需求爆发,以及5G、服务器、数据中心、汽车等领域市场需求大增的背景下,晶圆制造产能一直处于供应偏紧的状态。
关于晶圆供应紧张的原因,业内人士向集微网指出,2020年Q3缺货的诱因是华为囤货引起的需求提前预支,加之疫情催生宅经济,引发消费电子需求猛增;到了Q4,由于担忧疫情加剧导致芯片供应紧张甚至断货,终端厂商重复下单、恐慌性备货以规避供应链风险,导致市场供需错配;而今年Q1,UMC新竹厂停电、日本福岛地震、德州暴风雪停电停工等“黑天鹅”事件频发,导致晶圆缺货雪上加霜。
由于晶圆产能紧张,部分晶圆代工厂进行了多轮涨价,导致IC设计厂商成本压力大增。为了传导成本压力,IC设计厂商也只能跟随调涨产品价格。2020年Q4以来,已有敦泰、联咏、明微电子、富满电子、集创北方等厂商调涨显示驱动IC产品价格,涨幅落在10-20%左右不等,直到目前仍未见状况好转,显示驱动IC供给状况依旧处于偏紧状态。
一位国际知名厂商IC代理商对集微网表示,“目前全球所有IC都缺货,我认为这种情况会持续到2022年Q3,目前显示驱动IC的供货周期是20周左右。”
禹创半导体驱动IC销售总监Jill也对集微网表示,“显示驱动IC从2020年Q3就开始缺货,到现在供应缺口一直在扩大,目前只能供应市场需求的50%,紧张状况预估到2022年。”
目前来看,不仅仅是晶圆代工产能紧张,封测产能同样紧张。供应链指出,目前封测厂的产能偏紧程度并不亚于晶圆代工产能,许多IC产品堆在封测厂里,IC设计厂商都在谈2022、2023年产能,就是担心未来还会涨价。
晶圆代工、封测产能供应偏紧,连带影响到显示驱动IC市场。Jill对集微网表示,“4月开始,由于晶圆涨价20%-30%,所以各家显示驱动IC厂商的产品也会有15%-20%的涨幅。”
封装基板缺货扩产瓶颈显现
在疫情的干扰和需求反弹双重压力下,半导体供应链承压,产能紧缺的情况几乎存在于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除了显示驱动IC之外,封装基板缺货的问题也持续一年之久,尽管相关企业早已启动扩产计划,但需求量忽然暴增,供不应求的情况依旧严重。
在基板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铜箔、覆铜板、半固化片、阻焊、光刻胶等材料,而这些材料目前主要被日本和美国垄断,国产替代非常少,尤其是ABF材料。
据台媒报道,台湾载板厂商欣兴、南电、景硕在ABF基板订单已经排到2023年,BT基板订单也满到8月份。
由此可见,封装基板行业市场需求旺盛,未来几年竞争格局良好,各大厂商对扩产的态度也较为积极,前景可期。
然而,现实是封装基板的国产替代进展较为缓慢,工艺、材料、设备皆受制于海外,这也是国内厂商扩产、提升工艺能力、降低成本的阻力所在。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厂商在工艺能力方面已经逐步提升,但材料和设备却需要进口。
“其实上游材料和设备发明,国内厂商已经有所布局,比如生益科技已经能够产出BT树脂材料,但由于存在高风险,终端的认可度比较低,封装厂和终端都不愿意尝试和切换国产产品。”知情人士指出,设备方面也是一样,只能依赖进口,但包括曝光机、激光钻孔机在内的关键设备交期已经达到一年了。
值得一提的是,从投产到满产需要经历非常长的一段产能爬坡的时间。以深南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为例,其IPO募投项目建设的封装基板工厂已于2019年年中连线试产,预计在2022年Q2末实现达产。
深南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也指出,与PCB相比,封装基板由于产品的精密程度、工艺难度、客户要求相对更高,工厂的爬坡时间相对会更长,通常需要1-2年。
目前从各大厂商的扩产进度来看,新增产能大幅释放将会在2022年,要到2023年后市场缺货才可能得以纾解,因此,今年的整体市场情况仍然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汽车产业上游公司迎业绩爆发期
当前,在汽车需求的强劲增长,产业链传导的“时延”下,产能供不应求的情况急剧升温。
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突出,全年销量突破136万辆。今年Q1势头仍保持强劲。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3月,汽车行业销量预估完成238万辆,环比增长64.0%,同比增长66.8%。
电动车的表现也带动了上游电池的出货量增长。2021年春节前后,动力电池产业链全线“爆单”的消息已在行业内发酵,背后带动的更是原材料供不应求、价格调涨。
其中,涨价幅度较为明显的是电解液材料。天津金牛的高层向集微网表示,“去年以来,不管是磷酸铁锂电解液还是三元电池电解液价格都有明显的上涨。其中三元动力电池的电解液涨幅较为明显,今年来涨幅已超40%。”
不过,此次电解液涨价属于“无奈之举”。“近期六氟磷酸锂价格确实跳得厉害,前阵子单吨涨幅在4000元左右。在一片看涨的气氛下,下游的电解液厂商担心继续涨价,所以现在大部分都是有货就收的这种‘抢货’心态。”谈及六氟磷酸锂价格上行的情况,相关人士表示。
据了解,自2020年9月以来六氟磷酸锂正在进入新一轮价格上涨周期,价格从不到7万/吨上涨至超过13万/吨的价格。有机构预测,2021年全年六氟磷酸锂均价将超过16万元/吨,高点甚至突破20万元/吨。
除了六氟磷酸锂外,就连价格最稳的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在去年11月也开启了涨价模式。磷酸铁锂企业频频发函涨价,行业均价由3.3万元/吨提升至3.5万元/吨,提升幅度约2000元/吨。
在材料涨价潮中,国内上市公司也迎来业绩高光。年报显示,天赐材料2020年全年实现营收41.19亿元,同比增长49.53%;实现归母净利约5.3亿元,同比增长3165.21%。
电解液龙头表现突出,磷酸铁锂的表现也不俗。磷酸铁锂行业龙头德方纳米在二级市场上受到追捧。集微网发现,从9月初至12月31日的两个季度,德方纳米从72元左右涨到167.20元,两个多月以来的股价涨幅超1.3倍。
责任编辑:lq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