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颗芯片接入华为鸿蒙,这家公司上半年营收大涨7成

描述

近日,芯海科技发布2021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7,458.2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2.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4,673.27万元,比去年同期上涨15.72%,2021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34.89万元,比去年同期上涨4.82%。

芯海科技

芯海科技表示,上半年业绩表现主要原因系公司的营收保持快速增长,公司在加大研发投入时依然保持一定的净利润增长。

200万颗芯片已接入鸿蒙智联,MCU芯片产品线营收同比增长208.14%

芯海科技主要产品分为模拟信号链芯片、MCU 芯片、健康测量 AIOT 产品,三大业务产品线均取得快速增长。

在健康测量AIOT产品线方面,营收约为1.31亿元,同比增长125.17%,增长主要来源于健康测量设备、AIOT设备等需求的增长,同时与鸿蒙的密切合作也至关重要。

芯海科技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作为芯片设计公司,芯海科技借助ADC、MCU、无线连接等核心产品和技术,为物联网设备提供精准测量、智慧感知、无线连接等为基础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这些设备可以接入鸿蒙操作系统,也可以接入其它操作系统。截至上半年已经完成76 个报备,接入到鸿蒙智联的芯片发货量已经超过200万颗。

在模拟信号链芯片方面,营收约为5159万元,同比增长196.05%,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工业测量、压力触控、智能家居感知、模拟AFE等芯片需求的增长。据了解,芯海科技的压力触控解决方案已进入vivo、小米、紫米、魅族、努比亚、黑鲨等终端客户供应链中。

芯海科技

MCU芯片产品线营收约为1.07亿元,同比上涨208.14%,是上涨最为快速的产品线。芯海科技的MCU芯片覆盖了通信及计算机、手机、新能源、医疗健康、汽车中控等多个领域。

芯海科技在财报中写道:可靠性的提升帮助芯海的 MCU 在诸多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完成了对于国外产品的替代,提升了终端产品的国产化率,降低了成本。但是相较于ST、NXP等国外产品,国内企业在人才、技术积累等多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

对于能否追赶上国外企业,芯海科技表示这首先取决于公司的管理和对产品质量的把控,其次是设计人才队伍需要不断壮大。“我们认为未来 5-10 年仍然是中国 IC 设计公司发展的黄金时期,因为发展空间足够大。”此外,芯海科技认为,汽车MCU 芯片的研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投入大且门槛高,未来 3-5年会有所突破与回报。

加大研发投入保障产能,加强布局汽车、工业领域

在2021年上半年,芯片缺货贯穿整个行业,芯海科技也受到影响。芯海科技曾提到,由于需求持续不减,加之疫情影响晶圆制造与封装测试产能,公司只能满足客户20%~30%的订单需求。芯海科技是如何保障产能供给,又实现营业收入与利润双增长的呢?

芯海科技上半年财报指出,公司采取加强与晶圆制造供应商、大型封测厂的合作关系,在保证供货能力的同时,适度调整产品价格,涨价范围在5%~10%之间。此外,芯海科技加大对关键的长周期物料、生产设备的采购,并保证产品和服务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业内人士透露,芯海科技对芯片原材料备货数量增加超过15倍。

对于业内产能紧张的现状,芯海科技认为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从另一方面看,这也说明现在行业景气度非常高。芯海科技的供应商大多是头部企业,芯海科技认为在供应商的认可和支持下,公司未来成长性和发展空间都很大。“公司内部有完善的价格管理机制,会根据成本变动、市场变化等实际情况对部分产品不断进行价格调整。目前,芯海科技已经全面导入12 寸晶圆的工艺平台,为后续的产能提供更多保障。

在研发投入方面,报告期内,芯海科技研发费用投入 6,401.58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 100.40%,占公司营业收入的 23.31%。技术研发人员226名,占员工总数69.11%,人数同比增加55.86%。研发项目包括“基于鸿蒙系统的物联网核心芯片 的开发和产业化项目”、“面向智能硬件的智慧健康核心芯片项目”、“锂电池管理系列核心芯片的开发”、“基于 ARM Cortex-M 系列32 位通用 MCU 芯片研发 及产业化项目”等。

未来,芯海科技将重点加大汽车电子、工业、健康医疗等应用领域的投入,芯海科技表示,公司引进和培养了一支汽车电子的高质量研发队伍,正在建立汽车芯片开发流程,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据了解,芯海科技首颗车规级信号链 MCU 已在 2020 年通过 AEC-Q100 认证,并导入汽车前装企业的新产品设计。

小结

在新品研发方面,芯海科技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各个产品线在研项目有7项,研发人员薪资也有大幅度提升,新品研发将同步带来研发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在芯片产能还没缓解的情况下,成本控制将比上半年更更巨挑战性。

可以看到,在原有的产品线上,芯海科技正开始发力汽车市场。作为汽车市场的新秀,未来能不能像芯海科技所预测的“在3-5年内取得突破”,还得需要时间来证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