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脑智能,从发展起源到落地应用!芯片功耗更小、成本更低……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类脑技术作为下一代人工智能,从出现到现在已经二三十年历史,目前欧美中各国都已经开始投入研究。为什么对于未来发展来说,类脑技术很重要,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何,时识科技创始人兼CEO乔宁在此前一个william hill官网 上做了详细分享。
 
类脑技术的发展历史
 
类脑技术的出现距今已有二三十年历史,该技术最早起源于八十年代的美国,当时知名的教授Carve Mead和她的同事,一位生物学家和一位化学键,通过半导体晶体管,模仿神经元的形态,进而理解生物大脑的工作机制。

时识科技

 
后来Carve 的学生Misha Mahowald进一步细化,研究视网膜神经元的形态和脑皮层的形态。在1990年到1995年之间,美国正好要在苏黎世大学和苏黎联邦理工成立一个研究所,Carve Mead的六位学生便从美国去到苏黎世,这个技术流派也从美国流到了欧洲。
 

时识科技

 
苏黎世是类脑技术的高地,目前整个行业的发展基本都是从苏黎世起步的,2003年左右欧美各国开始推行这项技术,中国稍微晚一点,大概在2010年开始发起自己的类脑研究计划,并被列入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为什么各国都要研究类脑智能
 
为什么欧美以及中国都要研究类脑技术,乔宁博士对此做了详细解释,他说,“在地球上,最强的智慧就是人类这种智能生物了,人体虽然不完美,但是在很多方面却远远强于目前计算机的计算架构体系。”
 
其中很大一个很大的特点,人脑只有20W的功耗,却能支撑人们完成巨大的思维、行动等工作,20W的功耗低到什么程度呢,他指着会议室顶上一个吊灯说,“这一个灯的功耗可能都不只20W。”不只是人类,其他生物的功耗也比现在人工智能的功耗低,比如一只小鸟的大脑,只有50mW的功耗,相当于一个5号电池能驱动设备工作几天时间,而小鸟却可以在丛林里以每小时几百公里的速度飞行,远远快于目前无人机的速度。
 
再比如蜜蜂的大脑,只有100万个神经元,0.1mW的功耗,相当于一个纽扣电池可以驱动几个月的时间,做连续不断的动作,这些都是现在的人工智能所不能实现的。蜜蜂只有100个神经元,而现在所有AI的算法,任何一个模型参数都要大于100万,而从蜜蜂的例子可以看到,100万这么小规模实际上已经可以完成很多工作。这就是生物智能,与传统人工智能之间一个很大的差别。
 
类脑智能是一个全新的赛道
 
之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包括很多公司研究的存算一体、近存计算等方案,基本上是在器件层面、Memory读取方面进行改进。类脑技术是一个全新的赛道,从芯片的算法、到架构、芯片的工作机制、应用等都是全新的。
 

时识科技

 
怎么理解呢?乔宁这样解释,“我们人脑里面没有时钟,是一个完全被动式的系统,只有当有数据的时候,它才会进行运算,每个神经元都并行分布,每个神经元的状态更新,一定是受到了一个脉冲的刺激,它才会做运算,因此类脑计算系统,也是一个被动式的系统。”
 
类脑计算实际上会更趋近于通用智能和强智能,它更适用于多模态信息的处理,因为生物本就很适合,基于多模态的传感信息来做端侧的推理,对环境进行感应和交互。
 

时识科技

 
Yole 2019年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从2020年开始的后一个十年,我们会进入机器人的时代,包括无人机、智能驾舱、智能驾驶等。这些设备的特点是,独立供电,由电池驱动,并且会携带大量的传感器,需要做复杂的多模态传感信息的处理,与环境和人进行交互,这已经与生物对环境的生存适应很类似了。乔宁认为,这些类型的场景,很适合采用类脑计算的方案。
 
另外还有人体植入式的场景,比如,需要做人体增强,脑电、心电、肌电信号分析。因为人体对温度特别敏感,就比如我们发烧的时候,高一度两、度就很难受,所以植入式的设备,一定要是一个有算力,但有没有发热量的处理器,乔宁认为,这也是类脑技术的一个应用领域,从生物体来回到生物体去,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时识科技

 
根据Yole 2021年4月发布的行业报告,类脑智能在人工智能的占比将会逐步提升,预计到2035年达到将近20%,市场规模将会超过200亿美金,乔宁认为这个数据稍微有些保守,未来类脑智能的市场规模比这个数据可能更大。
 
时识科技都有哪些类脑芯片
 
时识科技2017年2月成立于瑞士苏黎世,2020年4月搬到中国,在成都成立运营中心,并在上海设立芯片团队,2021年11月在深圳注册子公司,用于专门推动类脑智能的产业落地。该公司由乔宁博士和其教授Giacomo Indiveri,以及苏黎世大学一起成立。
 

时识科技

 
识时科技主要聚焦在端侧智能,目前已经推出端侧推理芯片,包括智能视觉SoC Speck,这是一款针对视觉做的感算一体的SoC,以及低维度信号处理器XYLO,用于非视觉类的应用,包括压力、震动、温度、声音等识别和检测,做实时传感信号处理。
 

时识科技

 
公司还推出了端侧视觉专用处理器,是大算力处理器,产品包括动态视觉专用处理器DYNAP-CNN,以及动态视觉专用光流/SLAM处理器,用于运动轨迹、定位及路径规划。
 
另外还有机器人感知决策及可植入式处理器,正在研发中,包括多模态融合运算端侧处理器,用于智能感知及决策,以及可植入式仿生智能感知,用于人机交互、人体增强。
 

时识科技

 
DYNAP-CNN:第一代产品于2019年推出,是一款完全仿生的芯片,没有脉冲网络,本身不带时钟,是事件触发计算的架构。在端侧,可以通过数据驱动,用于图像处理,脉冲卷积计算,基于稀松数据的运算,功耗低于1mW,实时数据运算,无需缓存。
 

时识科技

 
智能视觉SoC Speck:
2021年12月发布的新产品,这是一颗全仿生的感算一体芯片,里面包含一个事件相机,类似人眼工作机制的传感器,还有一个处理器,即上面提到的DYNAP CNN,这款芯片是一个完整的智能视觉解决方案,对用户来说,不用再配置其他传感器和处理器。
 

时识科技

 
这款产品拥有超低功耗,应用场景下整体小于1mW,实时性5-10ms延时,在端侧可以通过这颗芯片,做不同场景下的手势控制,以及行为分析。
 
该产品已与全球知名手机模组、智能安防、芯片分销商达到合作意向,预计2022年起可在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慧农业、手机/笔记本、AR/VR等领域大范围落地。
 

时识科技

 
乔宁表示,时识科技的类脑芯片都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驱动。与其他类脑芯片相比,规模都比较大,从DYNAP CNN开始,神经元个数都是100万规模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类脑芯片。集成度、单位面积也是最高的,因为时识科技有自己独家的算法和芯片架构专利。
 

时识科技

 
XYLO:除了视觉之外,时识科技在压力、震动、心电、脑电、肌电检测方面也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即通过低维度类脑处理器XYLO,加上一个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对生物进行行为分析,对脑电、肌电信号进行检测诊疗。
 

时识科技

 
XYLO这颗芯片硬件资源特别少,片上只有250KB的Memory,远远小于现在语音类的AI芯片,传统关键词识别的语音AI芯片, Memory大概是4-8MB,XYLO不到其十分之一,也因此成本会便宜很多,XYLO的功耗在0.1mW以下,比传统AI芯片也低几个量级。
 

时识科技

 
乔宁介绍,时识科技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产品矩阵,包括图像、语音、定位信号的处理,震动、加速度相关的处理器等,都有所布局,另外还包括开发套,已经在中外几十个高校、研究院所应用,以支撑这些院所做类脑技术的开发。
 

时识科技

 
另外工具链也非常完善,从客户到数据采集、网络迭代、芯片调试,时识科技从2017年开始搭建工具链,现在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目前类脑工具链的下载量达到10万次,这在类脑技术赛道表现是相当优秀的。
 
小结
 
虽然现在,不少科研院所和企业都在研究类脑技术,也有一些产品实现应用,然而业界普遍认为类脑智能距离真正的落地还差半步,存在一些挑战,比如成本可能过高、某些技术还需要优化提升等等,不过类脑智能的优势已经广受认可,是一个关注的全新技术领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