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的未来与机遇:打造“穿戴的智能化”

今日头条

1153人已加入

描述

随着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融合, 智能终端产业正在加速裂变,智能终端的载体逐渐从核心的手机扩展到更多创新领域,如智能穿戴。

以中国市场为例,据IDC数据显示,国内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从2016年的3876万台增至2020年的1.07亿台,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30%。2021年上半年,国内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已达6343万台,较去年同期增长43.51%。

不过这一强劲增长态势却没能继续保持,据IDC最新调研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3,528万台,同比增长5.0%,市场增速显著下降。除了部分供应压力外,越来越多智能穿戴产品“成长”本身开始遭遇一定瓶颈,自身定位不够清晰,覆盖场景不够全面,难以满足消费者“脱离手机独立使用”的需求,成为其保持增速的一大掣肘。

穿戴设备的趋势:独立化+场景化+长续航

随着用户的消费理念越来越成熟,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定位已经不再是“手机的附属品”,而是希望可穿戴设备具有独立通信能力,能够独立于手机等其他设备使用。同时基于穿戴的独特属性,消费者的场景化需求也越发凸显。例如外出运动时,一块手表即可满足通讯和部分社交等需求,也可采集、分析并评估健康数据。

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前提——长续航。还是以手表为例,一款一两天一充的智能手表很难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的必须设备。为增强手表的智能化体验而不断叠加Sensor、应用等势必会增加功耗,但囿于手表的体积、重量等又无法放置更大的电池,即便这个产品再酷炫,“一天一充”的不便体验也会令它成为床头柜抽屉的装饰。

更适合的道路:打造穿戴的智能化

在可穿戴设备行业几十年的不断摸索中,我们能发现诸多“精神可嘉”的创新。无论是笨重的无线电帽,还是操作不便的随身游戏手套,抑或是捆绑几斤重电池的AR眼镜,他们都想将那个时代最先进智能的设备“穿戴”在身上某个部位,以便随时随地使用。

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穿戴设备一定要首先满足其可穿戴的属性,才有长远成规模发展的价值。一方面在体积、重量、使用方法、使用时长等方面可满足用户需求,便于用户长时间的佩戴。另一方面,还要具备实用性,即保证产品基础功能,例如手表看时间、近视眼镜矫正视力等。

展锐认为,与其让一件高度智能化的产品可穿戴(例如让手表变成小手机),远不如将现有的穿戴品进行科学合理的智能化来得更精准便捷、更容易被用户所接受。

穿戴智能化,才是真正能够产生有价值智能穿戴设备的有效路径。

平衡通信与功耗,助力穿戴的独立时代

秉承这一理念,展锐在智能穿戴产品规划上跳开具有优势的手机平台产品经验,而是将目光聚焦在穿戴品类本身,为其量身打造更符合用户使用需求的解决方案。

在通信基带方面,展锐拥有全制式的无线通信解决方案,掌握2G/3G/4G/5G、Wi-Fi、蓝牙、电视调频、卫星通信等全场景通信技术。全球场测超过130个国家,200+运营商出货,提供稳定可靠的蜂窝通信,让穿戴设备更好、更独立地接入网络,满足消费者让穿戴脱离手机使用的需求。

针对穿戴领域,展锐用几年的经验积累总结出:电池能量密度和低功耗技术,对于穿戴智能化进程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现阶段电池技术难有质的突破情况下,如何在保证独立使用的同时更好控制功耗成为关键。展锐在芯片的设计、制成工艺、测试等环节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并集成Sensor Hub。在Modem端,选网、入网、无网及网络切换策略上进行深度优化,为穿戴设备从芯片平台提供最优的功耗控制和优化。

以打电话的儿童手表举例,目前,展锐主流方案W307较上一代整体续航提升了1倍。最新发布的超长续航W117蜂窝+MCU方案,凭借自主研发的UCVS系列全场景功耗优化策略,实现了更加灵活的功耗控制机制,采用低功耗优化策略和远程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智能控制技术,动态调节Modem功耗,让搭载W117的智能蜂窝手表可实现10天至14天的使用体验。

在生态支持上,展锐也在大力部署更适合长续航的轻量化RTOS平台。除了自研开发Unisoc RTOS,进一步优化了整个RTOS的系统框架,还导入了开放的JS平台,更好配合RTOS的生态拓展。目前,展锐已在社交、支付、音乐、定位、存储等类型引入多款应用,未来将持续助力各类App的开发工作,持续丰富RTOS生态。

展锐作为国内芯片设计领域的头部公司,为亿万消费者提供产品服务,同时也肩负着社会责任,希望真正意义的完美平衡蜂窝与功耗的穿戴产品能成为每个用户的标配。展锐将继续扮演好穿戴智能化过程中的基石角色,从技术、应用生态、解决方案、供应链等多维度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携手更多行业伙伴,共同开启穿戴智能化的独立时代。

审核编辑:符乾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