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oT市场需求爆发在即!小米AIoT业务营收超850亿,智能穿戴或是下一个第一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莫婷婷、章鹰)Counterpoint数据显示,小米在今年Q1达成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全球智能手机用户量在本季度初突破了 5 亿大关。这对于小米来说,这不仅仅是其智能手机业务的重要转折点,还是“手机+AIoT”双引擎核心战略的新阶段。
 
小米手机用户突破5亿,在当下智能手机消费市场低迷时给行业释放了积极信号。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费市场低迷的背景下,小米的AIoT战略会迎来哪些挑战,又有哪些新布局让小米持续占领行业高地,国内AIoT产业的发展可以从哪些方面需要突破?
 
获得5亿手机用户!小米“手机 X AIoT”站上行业高地

雷军为AIoT产业打造了一个成功的例子。2019年,雷军正式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核心战略,具体为“1+4+X”,“1”是智能手机,“4”是路由器、智能音箱、电视和笔记本电脑为主的四个重要产品,“X”代表着小米赋能更多的生态链产品。同年,小米成立AIoT战略委员会,计划在5年时间内投入100亿加速“手机+AIoT”落地。在2020年,小米将核心战略升级为“手机X AIoT”,始终以智能手机作为硬件核心。
 
“手机X AIoT”意味着手机与AIoT业务的关系更加紧密,或者可以说是水与舟的关系。这样的做法有机会也有风险。机会指的是小米可以用5亿手机用户实现流量变现,二是有更多的机会让手机用户可以帮助小米搭售其IoT产品。风险指的是,下降的手机销量或许会影响其 AIoT业务。
 
但在现阶段,对小米来说,似乎是机会大于风险。Counterpoint research认为,小米庞大的用户群可以带来三大积极影响:一是提高品牌认知度;二是让小米有更多机会变现手机用户所带来的流量;三是可以搭售IoT产品。
 
这也印证了雷军在2019年的预判。雷军表示,“对小米而言,手机和万物互联是两条腿走路。”他提到,5G时代到来,手机将迎来重大换机潮,小米手机依然有机会。在5G商用之前,小米要坚持打高性价比的“持久战”。于是,小米彻底进入AIoT赛道,并且动态调整战相应的组织架构以及供应链布局。
 
AIoT业务一年营收850亿!打造软硬件协同效应,或可平衡手机业务下滑

那么,全球智能手机需求下滑时,AIOT业务能否成为小米新的增长点呢?这或许可以从小米的2021年财报寻找答案。
 
电子发烧友网在财报中发现,小米AIOT业务增长强劲。2021年,小米集团总收入达3283亿元,同比增长33.5%;经调整净利润达人民币220亿元,同比增长69.5%。其中,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收入约为850亿元,同比增长26.1%。小米表示,这主要是由于智能电视、小米平板5系列及智能空调的销售额增加。智能电视及笔记本电脑的收入同比增长了49亿元,达到274亿元。
 

 AIoT

2021年小米分业务营收情况(图源:小米集团)

 
整体来看,小米打造的是一个全品类的AIoT生态。与苹果一样,小米的产品在立项时就确立好了要打造爆款、占据全球一半以上市场份额的目标。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表示,小米是另一个苹果模式,小米的两大特点中,一是小米控制硬件利润不超过5%,而性价比恰好是小米弯道超车的法宝;二是小米擅长用电商做市场推广,用互联网服务加强用户粘性,打造强大的生态链体系。
 
与苹果不同的是,小米在研发新品时面向市场,一旦无法打开市场,就会利用促销或者搭售的方式解决剩余库存,挽回一部分成本。笔者认为,“低成本”也就是小米敢于试错的成本,同时具备性价比的IoT产品有助于小米进一步获得更大的用户群体。
 
诸多迹象表明,小米确实在市场上打造了多款爆款产品。在2021年双十一,小米AIoT更是揽下全平台208项第一,包括智能音箱、路由器、智能电视等多款产品,全渠道支付金额破193亿元。
 

AIoT
 

在发力硬件产品之时,小米没有放下软件系统,不断提升手机与AIoT产品间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打造智能生态。为了更好地打造智能手机带来的软硬件生态,小米调整了组织架构,将负责研发MIUI系统的软件与体验部、手机部系统软件部和IoT平台部整合为一,置于手机部门下。
 
2021年,小米发布了MIUI 13、MIUI Family,带来了差异化的功能及服务,进一步增强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智能电视、有屏音箱等不同智能终端之间的互联互通。2021年12月,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508.9百万,同比增长 28.4%。其中,中国大陆MIUI月活跃用户数为129.8百万,同比增长17.0%。
 
如今,小米获得5亿手机用户基数,其AIoT连接设备数量,以及智能音箱、APP的月活用户数量都在不断增长。财报显示,2021年,小米AIoT连接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数已达4.34亿件,同比增长33.6%;2021年12月,小爱同学月活用户同比增长23.3%,达1.07亿;米家App的月活用户同比增长42.0%,达6390万。
 
2021年上半年,小米公司统计MIUI系统全球月活用户突破5亿,在占据了活跃度和流量后,小米将持续扩展生态圈。第一、小米围绕MIUI系统,在小米设备上创立生态圈,即应用商店,第二、在小米应用之外,小米在平台及周边产品运营上,建立独特优势,比如打车、充值、订餐、外卖等都有应用,小米正在尝试从多个角度,让小米应用融入用户的生活,将服务整合起来。当然在微信的强大攻势下,MIUI的优势还不是很明显。第三、电商平台生态圈的扩充,小米目前已经成为全国第三大电商平台,在该平台上,不仅出售手机,还包括耳机、移动电源等其他消费电子产品。随着小米在智能家居、智能生活领域更多产品的加入,电商平台的扩充还在持续推动中。
 
可以发现,小米已经站稳AIoT领域的脚跟,并且加快布局步伐。小米为什么一定“重仓”AIoT行业的重要原因,因为它能给小米带来更大的收益,甚至可以在智能手机业务增长缓慢时,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小米AIoT千亿市场突破在即!打造智能手机之后的第二大消费电子产品

早在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就出现过下滑,手机厂商开始寻找新的机会,并且认为物联网能带来新的机遇。在这之后,苹果、华为、小米都推出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例如,华为构建了“1+8+N”战略,并且与鸿蒙系统共同孵化鸿蒙IOT应用生态。
 
在谋求多元化发展的路上,小米显得更加“高调”。根据奥维睿沃的榜单排名数据,预计2021年,华为智慧屏以130万台的销量,排名全球第15名,但销量仅是小米电视十分之一,小米电视的销售量为1250万台。而这也是华为首次进入全球前15名的榜单。在5亿月活用户的基础上,小米打造了一个庞大的IoT生态系统,并且让“小米手机用户”逐渐升级为“小米用户”。笔者认为,在智能手机业务出现下滑时,小米需要打造第二大和第三大的电子消费品牌,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在AIOT业务营收已达到850亿之后,小米必将朝着实现千亿营收的目标,而这需要依靠多个品类的单项赛道逐个发力。二是下滑的智能手机市场需要小米增加新品类打造竞争力,让小米获得更多的“小米用户”。
 
在小米的单一智能硬件赛道上,智能电视在中国大陆出货量连续3年稳居第一,全球电视出货量稳居前五。而智能穿戴有望成为智能手机之后的全球另一大消费电子产品,或者智能穿戴设备将是小米的下一个发力赛道。
 
2021年,小米在智能穿戴设备上打造了亮眼的成绩。Canalys和IDC的数据显示, 2021年,小米的可穿戴腕带设备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TWS耳机产品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三,中国大陆排名第二。为了加快智能穿戴业务的发展,曾有媒体报道小米在2022年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在手机部之下,成立了可穿戴部。组织架构的调整映射了小米对智能穿戴业务的重视程度。
 
那么,小米在智能穿戴业务上的第一个市场会是哪里?笔者认为会是印度。Counterpoint research提到,小米是2021年印度市场最大的手机品牌厂商,出货量占据了24.1% 的份额,但小米TWS和智能手表的出货量未能进入前五。小米手机占据了印度市场最大的份额,在IoT生态系统的助推下,相对来说会更容易发展其智能穿戴业务。Counterpoint也提到了相似的观点,Counterpoint在调研报告中提到,2021 年印度的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增长迅猛,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增长 274%,TWS出货量同比增长 60%,考虑到区域竞争格局尚未完全成熟,对小米来说一切都是机会。
 
在向上博弈之后,小米迎来了横向竞争、例如国内后起之秀华米,还有印度的本土品牌Noise,这些竞争对手的存在都需要小米考虑增加印度市场的SKU数量,保持产品的性价比。
 
在新品类方面,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提到,对于生态链庞大的手机厂商而言,手机业务下滑对整个产业链体系来说都是打击。在2021年,小米发布的平板5系列成为该年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中销售额贡献最为明显的产品之一。孙燕飚认为,尽管平板的利润并不是最高的,但却可以平衡一部分手机下滑失去的销售额,同时让渠道保持黏性。
 
风险控制平衡这也是小米产业链管理的长处。往全球供应链管理看,小米在财报中提到,“我们不断多元化供应商来源,以应对全球单一地区供应造成的不确定性风险。同时,加大印度、印尼等国家的工厂的布局,以平衡单一地区生产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对于有庞大生态链体系的小米来说,当问题出现时,需要先解决的或许会是硬科技生态链的问题,其次才是业绩增长问题。
 
小结

小米产品实施的是性价比路线,这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却也是适合小米的选择。从小米的“手机 X AIoT”战略成效来看,以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汽车为代表的消费市场将在继续推动AIoT市场进一步释放需求。从长期来看,不管是小米还是华为等其他手机厂商,或许都会是未来的增长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jf_94980416 2022-05-19
0 回复 举报
不错哦 收起回复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