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智能家居发展趋势与差异化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在当今时代,普通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已经不太陌生。并且当前全球智能家居正在快速增长,有数据显示,美国智能家居市场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787亿美元的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15.8%。IDC指出,2022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出货量预计将突破2.6亿台,同比增长17.1%。中美这全球两大智能家居市场都在高速发展,但其发展趋势却略有不同。
 
从市场份额来看,有数据显示,2021年,北美占智能家居市场出货量最大份额,同比增长11.4%;亚太地区出货量占比达31%,排名第二,同比增长10.8%;西欧与拉丁美洲增长率为14.8%与11.2%。
 
智能家居
图源:豪恩
 
北美地区主要是美国,而美国作为全球智能家居的先锋,智能家居中许多理念与产品最初都在美国率先实现。与国内不同的是,美国智能家居集成商的主打理念更多是舒适、娱乐、健康、隐私、安全,而不是功能上的自动化,因此才有了Smart Home(智能家居),而不是Home Automation(家庭自动化)。
 
美国在1984年便建设了智能大楼,而随着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的智能豪宅建设完毕,其智能家居的理念也被全球广泛认知。也诞生如Control4、快思聪、霍尼韦尔等知名企业,推动智能家居技术的进步。
 
据Statista发布的《2021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展望报告》,2020年美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规模达到233亿美元,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约为3520万台。
 
在具体产品中,美国市场智能家居产品主要以家庭自动化、家庭安防、家庭娱乐为主。据Strategy Analytics在2019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54%的美国家庭拥有至少一台智能家居设备。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智能音箱与互动安全系统,使用比例达到28%;其次为智能恒温器,使用比例为21%;监控摄像头与可视门铃使用程度也较高,均为17%。
 
与此同时,由于美国用户对于智能家居的要求更多在于联动性,美国用户也在苹果的HomeKit中体验到了智能产品的统一互联。因此更习惯于智能家居的统一互联,这也让Matter协议因此而生。
 
Matter协议的出现对整个智能家居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但不在此赘述,有兴趣的可以翻阅此前电子发烧友网所发布的相关文章。简而言之,不同厂商的智能家居设备在接入Matter标准之后,消费者可以利用控制系统,使所有设备互联互通,无缝控制。
 
而Matter的出现,也符合美国市场一直以来的技术发展趋势,那便是每个行业中都会出现统一标准来推动消费端与产业端的协同发展。如此前电脑操作中的Windows、芯片的x86架构等,智能家居这一块也将迎来统一的标准。
 
中国的智能家居市场发展则有些不太一样,过去许多公司看中了智能家居赛道,纷纷涌入其中,但大多集中在智能单品上,一方面形成了国内市场智能单品的百花齐放,但另一方面,混乱的市场导致消费者的体验割裂感严重。
 
举个例子,用户买了个好用的扫地机器人,同时买了一个灵敏的家用监控摄像头,但是当摄像头看到地板中存在污渍时,基本很难联动扫地机器人进行及时的清洁,这种体验是割裂的。
 
因此,各大公司开始不再满足对产品的单点智能化改造升级,而是逐渐将重新放在全屋智能解决方案上。比如华为、绿米、欧瑞博、海尔智家等,都开始打造自己的生态系统,只要用户购买自己的产品,在同一品牌的生态下,各个产品是可以实现联动的。不过这样一来,用户的选择反而小了,品牌兼容性差也成为中国智能家居推广的一大阻碍。
 
不过中国5G商用步伐速度较快,截至2021年末,中国5G基站为142.5万个,全年新建5G基站超65万个。而一个5G基站可以接入数千个信息点,不仅推动了智能驾驶、智慧工厂等场景,同时也有利于智能家居的普及。
 
此外,物联网技术、AI、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国内智能家居市场发展创造了良机。同时,2011年开始,中国已经有超过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当中,2020年这一数据达到了61.4%,为智能家居行业创造了巨大的潜在市场。有调研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数据显示,到2027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预计将达到482亿美元。
 
中国用户对于智能家居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除了品牌兼容性差以外,阻碍中国用户使用智能家居主要原因还有产品迭代快,无法保值、价格昂贵、产品安全性有疑问、操作复杂等。但如今,随着智能家居行业不断完善,这些问题也逐渐被解决。
 
总而言之,中美之间智能家居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化,但这并不代表哪个地区的智能家居发展道路就是绝对正确的,差异化可以让不同地区的产品相互学习,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美智能家居之间的差异化可能也是未来智能家居发展的方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