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海APM32聚焦能源结构转型,共创绿色低碳未来

描述

新能源区别传统能源的核心在于解决了能量的产生、存储与转化。“双碳”目标的推进,直接指向能源结构的改变,低碳化的新能源无疑是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万亿赛道。

集光伏+储能+充电桩为一体的家庭光储充系统,是近几年新能源领域备受关注的热门组合,即在楼顶安装一定容量的光伏组件,搭配储能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桩等部分。白天光伏发电优先供给家庭负载,随后充入储能电池,充电桩供应电动汽车。在外部突发断电情况下,储能可作为紧急备用电源使用,此外也可满足夜间用电需求。

家用光储充并网管理系统,将光伏系统、户储系统、正常负载部分、充电桩有效结合起来,有助于节省用电开支、扩大家庭绿色用电比例、减少城市供电影响、保障用电安全性与稳定性等。

目前极海APM32系列工业级MCU已成功应用于微型光伏逆变器、直流充电桩及储能电源等方案中。

APM32 MCU微型光伏逆变器应用方案

微型光伏逆变器可将光伏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通常用于180-300W范围内光伏模块输出功率,易于安装、运行效率高、安全稳定等,在家用光储充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极海推出的微型光伏逆变器应用方案,主控采用APM32E103系列MCU,工作主频120MHz,Flash 512KB、SRAM 128KB,适用于0-500W、18V~36V太阳光伏板,该方案可提供高性能处理技术,简化设计,帮助电网实现稳健性与可靠性。

•  支持电源管理、Boost逆变升压、AC220V输出控制

•  最大输入功率500W,最大瞬间输出功率1000W

•  支持过温保护/欠压保护、输出过载/过流保护、输出短路保护等

•  在线升级、手机APP监控等功能

光伏逆变器

APM32 MCU直流充电桩应用方案

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加速充电桩需求的大幅增长,其中直流充电桩凭借充电功率大、充电快等特点,深受市场欢迎。极海APM32工业级MCU,以其低功耗、高性能、高集成、高稳定性等特点,在主流充电桩的充电管理、数据通讯处理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直流充电桩系统主要分三部分:功率单元、总控单元、HMI。极海直流充电桩应用方案,采用APM32F4系列高性能MCU(Cortex-M4),在功率单元实现电源AC/DC逆变,总控单元完成整个系统的电源管理、充电管理、数据处理,可实现国标直流充电接口识别、电子锁控制、12V/24V电源识别和输出、汽车充电CAN通讯、后台数据传输等直流充电桩的主要功能;HMI作为直流充电桩的人机接口,可实现充电操作和车、桩关键数据显示,这部分主要通过APM32F1系列工业级主流MCU(Cortex-M3)、APM32F0系列工业级基础型MCU(Cortex-M0+),来实现界面控制与数据传输。

光伏逆变器

极海APM32F405/407系列MCU,基于Arm Cortex-M4内核,主频168MHz,全面兼顾高运算、高实时、易用性等特点,拥有出色的CPU运算性能,支持单精度FPU、增强型DSP处理指令;超大容量空间Flash 1MB、SRAM 192+4KB、SDRM 2MB(可选),可满足充电桩数据运算与存储需求;支持片上PHY的高速OTG单元、百兆以太网MAC等丰富外设资源,十分适合中小功率充电桩设计方案。

APM32MCU储能电源应用方案

由于光伏发电易受天气环境因素影响,缺乏稳定性,甚至出现无法与电网兼容的问题,“把电存起来”的储能技术就至关重要。

极海储能电源应用方案,主控采用APM32F030系列工业级基础型MCU,主频48MHz,Flash 32~256KB,SRAM 4~32KB。该方案满足储能电源所需的特性与功能,极具性价比,助力终端客户应对更高能效、更小体积、以及更好散热的电源设计挑战。

•  输出电压220V±2%,输出频率50Hz±0.1Hz,额定输出电流2.3A

•  支持直流母线过压/欠压保护、输出过载/过流保护、PCB/ IGBT过温保护、输出短路保护等功能

•  电源管理:实现输入输出控制。通过I/O识别按钮,完成相关指令功能;通过识别输入电源情况进行充电管理。

•  电源变换:实现电源变换。通过PWM控制推挽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DC/DC升压变换和DC/AC变换,同时利用ADC检测电压,形成闭环反馈。

•  系统数据管理和状态显示:具备实时处理数据的功能,包括计算电池SOC、输入输出功率、系统状态等,通讯接口和LCD屏进行通讯,实现系统状态显示功能。

光伏逆变器

结语:极海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聚焦能源行业结构转型,除了现有的已成功布局的APM32工业级/车规级MCU产品组合与应用方案,还将推出面向安全电压等级的5~16串锂电池BMS专用AFE芯片BMP1601,以及更多低功耗、高性能的新能源领域应用方案。未来,极海还将加大低碳技术研发,不断丰富和完善产品布局,助力双碳目标的发展进程。

审核编辑:汤梓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