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不死的“去中心化”

描述

虽然Damus只火了3天,但“去中心化”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amus的出场,仍没逃脱“帅不过三天”的魔咒。

2月1日,一款名为Damus的社交网络应用上架AppStore和安卓应用商店,并在一天内冲到了AppStore社交媒体类别下载榜单的第十位。

Damus由Twitter前CEO Jack Dorsey推出,它最大特点是基于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协议开发的,用户可通过连接中继、并使用他们的私钥对消息进行签名来向协议广播消息。

随后,在Twitter、Facebook、以及微信朋友圈,一批“去中心化”信徒开始兴奋地分享起自己的Damus账号——一串让人看不懂的代码,在“新世界”里寻找志同道合之人。

但这股兴奋劲只持续了三天——2月3日,随着Damus被相关机构要求从中国应用商店中移除,其话题也渐渐淡出科技圈。

这不禁让人想起,自比特币在2017年大火后,去中心化的产品已经层出不穷;而近两年web3的火爆,也诞生了一批去中心化的应用,如去中心化组织Constitution DAO、区块链游戏Axie Infinity以及元宇宙第一股Roblox等,而且他们似乎都在出场时无比惊艳,在短暂火热后,或被用户抛弃,或被政策封杀,归于沉寂。但即使归于沉寂,下一个产品仍会带着一束光再次闪亮。

1.去中心化不死

 

简单说一下什么是Damus。

许多人把它称之为“去中心化的Twitter或微博”。它原生于去中心化社交协议“Nostr”(Notes and Other Stuff Transmitted by Relays,用中继器来转发笔记和其它东西)。Nostr协议的核心在于,任何人都可以运行一个中继器,就像运行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一样,创建中继器无需中心化实体批准,因此用户在这个社交网络中永远不会被屏蔽。

我们熟悉的微信、微博或Twitter中,如果平台选择屏蔽用户的某条消息,用户就无法向其他人发送这条消息。而在nostr协议的逻辑里,永远不必担心这个问题。这使得Damus具备了无需注册以及加密等特性,最大程度保证了用户的隐私和自由度。比如,你注册Damus账户都不需要电话号码、电子邮件或身份证信息的验证,而且你的私人消息传递都是经过端到端加密的,不用担心信息泄露。

这基本刻画了“去中心化”的几个好处:给用户充分的自由,隐私信息更安全,而且不用担心中继的单点故障会对自己造成损失。

更通俗来说,就是不怕删帖,不怕泄密,不怕宕机。

说起来,去中心化互联网思想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1949年,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写了一部名为《1984》的作品。在作品中,他虚构了一个极权下的世界,世界中的三个超级大国在不断战争。其中一个国家名为大洋国,大洋国的领袖是“老大哥”。书中对“老大哥”有一句颇为著名的旁白:“老大哥在看着你。”在这里,“老大哥”不仅牢牢控制着宇宙真理,对人民生活也全方位监控,包括思想。在这里,人们没有自由可言,甚至连追求“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都无比奢侈。

或许,这个故事触动了当时的很多人。一年后的1985年,加密货币之父大卫·乔姆就写了一篇文章——《没有身份识别的安全:让老大哥过时的交易系统》。他在这篇论文中称,在这个社会中,计算机可以用来从普通消费者交易中收集数据推断个人的生活方式、习惯、行踪和关联……计算机化正在剥夺个人监控和控制自己信息使用方式的能力,而公共和私营部门组织则已经获取了大量的个人信息并将其进行交易,个人无法知道这些信息是否不准确、过时或其他不恰当,只有在他们被错误指控或拒绝获得服务时才能知道。

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带来了新的和更严重的危险:即使是一小群人使用这些技术并利用在日常消费者交易中收集的数据,也可能秘密进行大规模监视,推断个人的生活方式、活动和关联。支付和其他消费者交易的自动化正在将这些危险扩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换句话说,在乔姆看来,计算机就是让人没有任何自由的“老大哥”,它通过数据注视着一切,乃至掌控着一切。

乔姆认为,尽管这些系统需要大量投资和数年才能完成,但它们的底层架构已经在悄悄地确定下来,而且它们的制度动力正在增长。最终,它会威胁到民主,降低个人的安全感,乃至构成国家的脆弱性。

因此他提出了一种解决这个恶循环的方法:“将其所有消息广播给所有个人,然后每个人的电子邮件由计算机扫描广播,以查找发给其所有者任何化名的消息”,并通过“数字签名”来进行加密。

去中心化

这正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思想。

但实际上,乔姆的思想在当时似乎并不怎么合时宜。毕竟当时连万维网(现代意义上的互联网)都没有出现,人们很难想象被电脑控制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

实际上,从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轨迹来看,大多数思想自由都是由互联网带来的。人们期待着,互联网会终结中心化的历史,并成为全人类传播自由的桥梁。但这只不过是一个幌子。此后,随着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开始向巨头聚拢,垄断成为互联网的常态。以Google和Facebook为例,其拥有的在线资产一度占所有互联网流量的70%以上,成为实际意义上的“数据沙皇”。而通过大数据技术,他们就可以窥探人们的一切,包括行为和思想。

互联网的这种“垄断”,对普通人而言在近几年可能感受更为明确。

在这个大背景下,国内外的互联网社交产品也都遵循了相似的路径。

2010年前后,新浪微博开始崛起,此后QQ面临老化,微信也刚刚推出。国内的社交江湖正处于新旧交替。新江山未定之时,各家都慷慨地开放自己的API给第三方开发者,于是在PC端和手机端出现了多种由粉丝打造的客户端产品。

比如,在谷歌浏览器上曾有一款著名的插件——“FaWave”(中文译作“发微”)。它的作用很简单,帮你登录你国内外所有平台上注册的微博账号,包括其它带有140字短动态功能的账号(如豆瓣),然后把你此时想发的内容一口气同步到以上所有平台。凭着这一功能,Weico 在高峰时期拥有超过 3000万名用户。

实际上,除了国内的社交平台,国外的Twitter等平台也催生过许多眼花缭乱的第三方客户端。他们某种意义上带有“去中心化”的思想——不依赖中心化的平台来发布信息。而且这些第三方客户端还有一个共同点,即改善官方客户端所谓的“弊端”,有的是官方平台忽略或没能力改善/开发的,有的则是官方故意为之,比如插入广告和打乱时间线。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第三方平台某种意义上是改善社交平台的功臣。比如在一些第三方平台的引流助推下,2016年中旬,新浪微博的月活人数就达到2.97亿。

然而一年后,2017年7月3日,新浪的第三方客户端之一“墨客”的作者证实,新浪已关闭了微博开放平台最基本的接口,“第三方微博客户端已死”。再一年后,2018年8月16日,经过多年的预告和几次拖延,Twitter也完全关闭了第三方客户端运行所必须的功能接口。

历史的戏剧性在于,它总会让强大的旧势力与弱小的颠覆者在某个时间点相遇,并最终各自走向宿命。就在中心化的社交平台封锁了所有的第三方客户端的同时,一种更“可怕”的东西掀起了一股浪潮,基于区块链的比特币在2017年、2018年上半年刮起了“去中心化“的狂风,并催火了web3——直接从底层网络上掀翻了中心化的地基。

然后就是各种去中心化应用产品如春草一般,一次次被火烧,又一次次重生。

2.当下被封禁是必然的

 

但是有一个问题。

上文提到,在被中心化社交APP封禁之前,第三方客户端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中心化社交平台的功能,并引来更多的流量。那为什么中心化社交平台还要以怨报德、对其封杀呢?

以新浪微博为例,在2016年中其月活达到2.97亿后,它就面临着一个急迫的问题——商业化。

商业化,让产品的功能越来越丰富,规则越来越多,直至不可忍受。为此,它需要不断增加商业性质,从开屏广告、穿插的定向推广,到各种垃圾营销号刷屏、以及混乱的时间线,都在暗示着用户要充值、要付费。

而第三方客户端一般都提供了去官方广告和提供正常时间线等能力,这等于打消了官方推荐算法和流量分配的作用,已经干扰了原平台的“盈利模式”。

这才有了微博、Twitter逐步关闭第三方平台接口,实现权利和资源的集中。

再看当下的微信、抖音、快手等超级社交平台,以及美团、今日头条等其它头部应用,在有了前车之鉴后,即使面对竞争压力,也从没有想过要开放给第三方做一个兼容的客户端。通过大数据分析、算法推送等策略,平台牢牢掌控着用户的习惯并构筑起一道“信息茧房”,进而更巧妙地将流量转化成商业能力。

2022年「甲子光年」曾发布一篇文章《Web 3.0,一场危险的社会实验》,其中提到:

Web 1.0时期,Netscape、谷歌、百度等公司凭借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称霸互联网。你可以将它看成是“传统报刊杂志电子化”的阶段,内容创作者为平台所雇佣,生产文本、图片、视频,用户为平台所投喂,只读不写。

这种模式下,用户只是过客,创造权、控制权、管理权、收益权均归平台。

Web 2.0创造了更开放的时代,Facebook、YouTube等社交应用让距离不再成为问题,但这也是最不公平的一代,价值关系被悄然扭曲了。

一桩桩隐私泄露案件让平台与用户的矛盾变得难以调和,棱镜事件、Facebook泄露用户隐私、谷歌被控悄悄追踪用户……丑闻的根源是,用户在平台上提供内容、贡献数据,却不属于他自己。

用户创造,但平台所有、平台控制、平台分配,这是Web 2.0的本质。

换句话说web2.0时代,平台巨头实际上是靠着聚拢用户的创造性、数据来盈利的;而Web 3.0则是通过区块链等去中心化技术,使价值关系回归到“谁创造,谁拥有”。这直接截胡了web2.0时代巨头的生存之路,因此去中心化应用备受中心化平台的围追截堵是必然的。

据媒体报道,Damus在上线苹果应用商店的过程并不顺利。与预定上线的时间延缓了好几周,因为在这过程中受到苹果的反复拒绝。

在第一次应用审查环节,苹果用 Twitter 等传统社交网络的指导方针对 Damus 开展审查,并没有考虑到其开放信息访问协议的特性。苹果一直要求应用遵循与其他社交网络相同的规则,比如为用户提供标记反感内容的选项,同时发布明确的滥用约束政策。

在这之后,Damus 官方账户又发推文称,虽然已经解决了苹果提出的问题,但还是被苹果App多次拒绝上架。

去中心化

但2月1日,似乎发生了反转,Damus 经历几番波折后终于获得批准。Jack Dorsey甚至激动发布了推特称:基于去中心化社交媒体协议 Nostr 的社交产品 Damus 已上线苹果 App Store,任何人都可以下载。并表示,Damus 在 App Store 上的首次亮相是“开放协议的一次里程碑”,代表着不受技术巨头操纵的新一代社交工具已经开始落地……

但遗憾的是,隔着一天后,它就遭到了有关部门的下架令。

3.没解决造血问题,别谈生存

 

从另一个视角看,当下可能确实是去中心化产品火热的一个好时期。

实际上从2020年开始火起来的元宇宙,也是去中心化的一个代表性产物。而在它火的同时,世界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疫情开始爆发,世界开始动乱,经济走向下滑,种种因素都在加剧一种情绪——不信任感。过去的信任体系,出现了裂痕。

而去中心化网络正是对抗这种不信任,它无需人为的信用体制来保障,而是通过系统本身来建立信任和联系。

在元宇宙中,分布式网络、加密货币、可信任的人工智能、自治社区将重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及权力分配制度,这对现实世界中的一系列制度及法律安排提出了挑战。

比如,元宇宙给数字货币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场景,如游戏服务、商品交易、股票投资等,从而建立数字货币的信用。用户在元宇宙中对货币、银行系统、虚拟资产及社区规则建立的信用,或许有朝一日在欧美国家将通过选票的方式延伸到线下,进而改变现行的法币、银行制度和中心化的社会规则。

但现在,这还只停留在设想里。实际上的“去中心化”,在绝对的自由之下是罪恶的天堂。

比特币,可能是基于去中心化网络诞生的最“有价值”的应用之一,曾一度突破一万亿美元的市值。但即便如此,它的“商业化”价值几乎只体现在炒作和暗网交易上。

有机构在2019年做过调查,93%的暗网市场是支持比特币交易的。这个号称“注重隐私”的数字货币,已经成为暗网最活跃的交易工具。

加密数据公司Chainalysis2021年初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显示,在2020年期间,暗网市场总计创造了创纪录的价值17亿美元的加密货币交易。几乎所有的加密货币都从中心化和高风险交易所流入暗网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标准加密交易所的份额在2020年增加到46%,这表明数字资产的加速采用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新生用户涌入暗网市场。

有创业者曾告诉「甲子光年」,他曾了解过一些国外的暗网交易,其中充斥着犯罪,而这些交易大都通过比特币结算,他形容这是“带血的比特币”。为此他立下规矩——绝对不碰比特币。

除了加密货币这条路,去中心化产品另外一条生存之路就是靠信徒的个人捐助和某些基金会“捐赠”。据称Jack Dorsey在推出Damus之前,就曾向“Nostr”协议捐赠14枚比特币(当时价值约24.5万美元)。

但这种捐赠的模式并不能称之为一种商业模式,因为它不可持续,没有确定性。

实际上,Jack Dorsey也承认,目前的Damus并没有想过商业化问题,他既不想走传统互联网靠广告收费的老路,也没有探索出新的商业变现方式。

所以,总结而言,当下的去中心化产品仍没有形成一套可行的商业模式,无法实现自我造血能力,因此也很难独立生存。

元宇宙可能是这个方向上的一种尝试。当元宇宙与现实世界通过资产证券化的工具打通,一些数字货币、虚拟资产建立了资产储备制度,数字货币、虚拟资产、虚拟商品对应一定比例的现实资产、商品与服务。用户持有的数字货币可以兑换成美元、房地产抵押债券,用户在线上投资的房产通证可能对应加州某市的部分房产,用户购买的某种虚拟商品可以在线上直接收看某位歌手的演唱会。

但这些应用仍受到很大的限制,它只能在某些特定的场景、被极少部分人接受和体验。

而且去中心化应用的产品体验简直是糟透了。以Damus为例,它的账号还是一串杂乱无章的代码,平台甚至不具备图像上传、删帖等基本功能。

一个细品还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去中心化的Damus热度仍要靠中心化的社交平台来掀起,并且展示的那段代码(账号),显得与我们当下生活的世界格格不入。

或许什么时候这段代码能像今天的微信昵称一样被人一眼认出,元宇宙才有可能成为一种大众的潮流吧。

审核编辑 :李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