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最坏情况的规格可能成为现实

描述

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设计总是涉及成本、重量、尺寸、速度、运行时间、功能和可靠性之间的权衡。有必要针对最坏的情况设计电源,因为在某些情况下,软件(可能尚未编写,也可能尚未编写)可能会充分发挥硬件的潜力。如果使用典型工作条件来定义电源设计要求,则硬件可靠性可能取决于所使用的特定软件,无论是在正常运行中还是在软件“启动”时。

对于典型的笔记本电脑,标称120mA I/O电流可以在不确定的时间内上升到2.5A。正在执行的软件是决定因素。如果使用的线性稳压器由于功耗或最大电流限制而只能产生较低的连续电流,则当需要更高的电流时,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或硬件故障。运行看似无害的代码可能会导致保修维修的隐性成本,从而给制造商带来长期风险。高效率、双通道、电流模式控制器可以替代本应用中通常使用的单控制器和线性稳压器,以提供小型、可靠、高效的解决方案。这将防止与使用线性稳压器相关的不可避免的热问题。

本文介绍的应用提供 VID 控制的 0.9V–2.0V、15A CPU 电源、1.5V/2.5A I/O 电源和 2.5V ±5%/150mA 时钟电源。所选电源组件满足工作温度和输入电压范围内的最大电流规格。

LTC®1708-PG 是凌力尔特第三代多相 DC/DC 控制器的最新成员。该控制器类似于 LTC1628 控制器,但增加了 <> 位 VID 输出电压控制和电源就绪指示器。

应用优势

LTC1708-PG 包括一个双通道、同步、电流模式控制器、VID 输出电压编程和一个采用 28 引脚 SSOP 封装的电源就绪功能,从而提供了一种紧凑的 CPU 电源解决方案。内部时序控制交错于两个控制器的顶部MOSFET的导通时序,从而降低了输入RMS电流,从而降低了输入电容要求。OPTI-LOOP 补偿和低电流突发模式操作降低了输出电容要求。

1%的0.8V基准电压提供输出电压精度,并兼容未来的低压微处理器和ASIC要求。负载调整率通常为0.1%,与有源电压定位技术兼容。该器件集成了一个过压“软锁存器”,可在出现电源问题时保护负载,但在极端瞬态条件结束时不会干扰或闭锁。内部折返电流限制消除了过度设计电源组件以防止短路的需要;如果需要,可以启用过流关断。这些保护功能相结合,为长期可靠性提供了非常强大的解决方案。工作模式提供突发模式操作、恒定频率操作和 PWM 模式(按效率降低的顺序)可供选择,以满足几乎任何应用的需求。恒定频率模式提供了一种低噪声解决方案,由于不连续运行而具有高效率,为需要以可听速率突发高电流的应用提供了解决方案。这种技术可减少或消除通常使用的气隙电感发出的可听噪声。内部控制器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的快速响应时间使控制器即使在非常高的输入输出电压比下也能保持其工作频率。提供 5V 和 3.3V 线性稳压器,为辅助功能供电。

两相操作

LTC®1708 双通道、高效率 DC/DC 控制器为便携式应用带来了两相操作的可观优势。笔记本电脑、PDA、手持终端和汽车电子设备都将受益于较低的输入滤波要求、更低的电磁干扰 (EMI) 和与两相操作相关的效率提高。

应用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图1所示为VID控制的0.9V至2.0V、15A CPU电源、1.5V/2.5A I/O电源和2.5V±5%/150mA时钟电源。控制器的 V在和 EXTV抄送引脚应连接到 MOSFET 制造商指定的至少 4.5V 的电源,但顶部开关 MOSFET 漏极可以独立连接到 3.3V、5V 或 10V–15V 电池电源,如果需要,甚至可以连接到 24V 墙上适配器。原理图说明了为7.5V至24V输入选择的元件。

控制器

图1.LTC®1708 微处理器内核、I/O 和时钟电源:0.9V–2V/15A、1.5V/120mA–2.5A 和 2.5V/150mA 具有源电压定位功能

瞬态性能

示波器照片(图2)显示了开关电源在恒定频率模式下对100mA至15A负载电流阶跃的高电流输出电压响应。图3显示了三种不同工作模式的总体效率:突发模式操作、恒定频率操作和100mA至15A的强制连续(PWM)模式。

控制器

图2.输出电压响应至100mA–15A负载阶跃

控制器

图3.三种工作模式下图1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的效率与输出电流的关系

结论

已经提出了一个超越移动CPU内核,I / O和CLK规范的实用解决方案。该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在最不利的刺激下可靠运行。高整体效率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冷却要求。

LTC®1708 只是凌力尔特第三代恒定频率、N 沟道高效率控制器系列中的一个成员。凭借多相定时控制、VID 编程、过压和过流保护功能、OPTI-LOOP 补偿和强大的 MOSFET 驱动器,LTC1708 是 CPU 内核和 I/O 电源应用的一个非常安全的选择。

审核编辑:郭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