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AI机器人从1.0向2.0迈进中运用测试情况述评

描述

国内外AI机器人从1.0向2.0迈进中运用测试情况述评

远望智库特约研究员 魏岳江

内容摘要:当前,“人工智能(AI)+”的浪潮势不可挡,逐步渗透到全球各个行业领域,AI采访机器人走进直播间、电视频道、会议现场,AI写稿机器人融入编辑行业、小说家族,军用机器人列装部队、走入战争殿堂,无人驾驶汽车、无人工厂、无人商店揭竿而起……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日益突破人们的想象力边界,于是有人预言未来社会就是人工智能社会,未来战争就是人工智能条件下局部战争,同时也引发全球新一轮AI数字科技竞赛,将迎来和谐共生的人机(AI机器人)结合的智能化数字化社会。

人工智能(AI)一词,自从1956 年在Dartmouth学会上提出以来,研究者们研制发展了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专家系统以及聊天机器人等数字新产品,现正从1.0向2.0迈进。

AI机器人,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制造的机器人,它与一般机器人相比,具有在相当发达的“大脑”中起作用的中央计算机操作控制系统,具备形形色色的内部信息传感器和外部信息传感器,能够理解人类语言、听懂人类话语,用人类语言同操作者之间进行直接对话与交流,代替人去完成制作任何样式文本等工作。

科幻电影《我,机器人 I, Robot》 (2004):公元2035年,是人和机器人和谐相处的社会,AI机器人作为最好的生产工具和人类伙伴,逐渐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很多机器人甚至已经成为家庭成员、工作助手、办公室秘书。

当前,“人工智能+”的浪潮席卷全球,逐步渗透到各行业、各领域、各专业,正改变着信息时代以人为主、智能技术为辅的现代生活方式,智能社会、智能工厂、智能产业、智能超市、智能车间等层出不穷。在数字新闻报道领域,AI机器人走进直播间、电视频道(如新华社和搜狗联合推出AI男女主持人)、会议现场,写稿机器人不断更新迭代,融入编辑行业、小说家族、新闻出版。

一、国外AI采写机器人运用掀起一阵风,席卷全球传媒业

2022年11月底,美国一家名为OpenAI的人工智能研究公司推出ChatGPT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后,这款机器人在全球社交平台火爆,与人频繁交流互动。之后还不到4个月,2023年3月15日凌晨,OpenAI又推出GPT-4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引发新一轮AI竞赛热潮。据美联社2023年1月25日报道,美国众议员杰克·奥金克洛斯决定发表演讲讨论创建美国-以色列人工智能(AI)中心的法案时,他选择让AI来替他撰稿。报道称,这位民主党议员25日在众议院宣读的两段讲稿是由在线聊天机器人ChatGPT生成的。他的工作人员认为,这是首次由AI捉刀代笔的讲稿在美国国会被宣读。

目前,从国外AI采写机器人发展运用来看,其虽然看似傻瓜、像个大笨蛋,特别是在深度、人物、采访等报道方面还无法胜任编辑记者工作。但是,因其属于批量生产类型、每天可完成百篇稿件、智能抓取自动生成,在稿件数量、工作效率上远远超过单兵作战的记者。2009年,美国西北大学智能信息实验室研发的StatsMonkey系统就撰写了一篇关于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季后赛的新闻稿件。此后,《纽约时报》利用Blossomblot系统筛选文章向社交网站等平台推送;《华盛顿邮报》使用Heliograf程序核实新闻的准确性;《洛杉矶时报》智能系统致力于处理地震等突发新闻;路透社的Open Calais智能解决方案可协助编辑审稿等相关业务工作;《卫报》利用机器人Open001筛选网络热文;美国的Narrative Science公司,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套用软件开发的模板、框架和云算法,瞬间撰写出上百万篇报道,成为《福布斯》杂志的主客户;2014年7月,美联社开始利用美国自动化洞察力公司的写稿软件,自动撰写长度介于150字至300字美国公司业绩稿件;美联社在2016年夏天开始与自动观点公司合作,使用该公司的“史密斯消息”软件撰写财经报道文章。2017年1月31日,苹果公司发布了创纪录的一季度财报,美联社数分钟之后即发表了题为《苹果打破华尔街第一季度预期》的新闻报道,但这篇报道不是记者写的,而是由AI机器人记者或者计算机写作软件(人工智能)写的。

2016年3月,韩国《金融新闻》写稿机器人仅需0.3秒就快速完成一篇关于股市行情的新闻报道。

日本开发了一个能够写小说的AI机器人,能通过学习已逝科幻小说家小松左京的文风和用词,续写了后者未写完的小说。

二、国内AI采写机器人在全国两会闪亮登场,数智人主播引发全球媒体圈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全国两会是各家新媒体竞技的大舞台、AI运用成果的大秀场、数智人闪亮登场的展示会。

2015年,新华社AI写稿机器人(快笔小新),可以完成以前需要安排几个记者撰写的体育赛事中英文稿件和财经信息稿件任务。2015年9月,腾讯财经开发的自动化新闻AI写作机器人,根据算法在第一时间自动生成稿件,瞬时输出分析和研判,一分钟内将重要资讯和解读送达用户。

2018年全国两会,既是主流媒体施展融合报道的竞技场,也是积极探索AI机器人报道的试验场。尤其是新华社推出的智能神器—“媒体大脑”,从5亿网页中梳理出全国两会舆情热词,15秒生产发布了史上首条关于两会内容的MGC(机器生产内容)视频新闻,列出了“两高”报告里的高频词、新表述等内容,通过海量信息为网民带来2018年全国两会观察。新华社客户端5.0版正式上线,新增“多媒体类型推送功能”,开始试水新闻智能语音机器人“小新”在语音交互、原生AR、政务服务等战略性功能。除了传统的文字弹窗以外,新闻图片甚至GIF动图、音频文件和视频文件都可以直接推送到用户手中。

新华社自从2018年全国两会升级“现场云”、发布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后,又在2019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发布由电脑生成的全新升级的站立式全球首个AI合成女主播,与新华社现有的AI合成男主播一起报道两会,再次引发全球媒体圈的高度关注。

2020年全国两会,新华社媒体大脑支持微信、微博、抖音、头条号四大平台的数据,推出“两会机器人”,提供数十款智能报道模板样式,快速制作移动端产品。

2021年全国两会,新华社AI合成主播雅妮通过5G+3D技术,实现跨地域进行线上沉浸式多地跨屏访谈。

2022年全国两会,5G+4K、AI、VR甚至是XR等“黑科技”成为两会报道的助推器,虚拟主播们加入两会报道矩阵,成为两会报道的“流量担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推出首个拥有超自然语音、超自然表情的超仿真主播“AI王冠”,在两会特别节目《“冠”察两会》中实现虚拟人主播与真人主播的实时同框互动。央视网策划推出“沉浸式”融媒体直播节目《两会C+时刻》,运用动作捕捉、虚拟演播室、XR等智能化技术,在节目中实现数字主播小C与代表委员、专家学者的实时互动。工人日报客户端上线的“两会晓晓说”系列节目,科技日报微信视频号发布的“两会科技快讯”系列短视频,均借助AI主播播报两会,为受众带来了更具新鲜感、科技感的体验。

2023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提交的议案、提案中人工智能大模型、ChatGPT等词高频出现,更有多名代表委员聚焦“如何发展中国自己的ChatGPT”建言献策。与之相呼应的是,各大媒体推出的数字虚拟主播,在不断的自我功能迭代过程中更智能、更真实,同时还可以将新闻生产全流程贯穿其中,进行新闻播报、发展研判、数据收集等。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茂兴为原型,中国移动咪咕打造首个全国人大代表比特数智人,用数智融合的技术赋予代表履职新方式,一秒“穿越”到“人民大会堂”。人民日报AI虚拟主播任小融在两会期间上线,川观新闻《小观·阿央两会下午茶》、湖南日报《小楠·AI两会》、甘肃广播电台《AI播·两会“网”这看》……细数2023年的两会报道,数字虚拟主播俨然已成主角。

新华社依托AR和比特数智人制作能力,其客户端特派报道记者比特数智人弋瑭,在以人民大会堂1:1建模的数智演播室里,给网民制作一顿丰盛的两会大餐。

在央视频推出的《“冠”察两会》中,超仿真虚拟主持人“AI王冠”与王冠本尊再度同台,随时随地交流,开启全新方式对热点话题进行报道。在“AI王冠2.0”的新报道模式短视频先导片中,“AI王冠”说自己对科技创新领域最感兴趣,“如果我的算力进一步提升,表现就会超过你”。两会期间,“AI王冠”的表现可圈可点,其信息表达准确清晰,控制能力强。在深度学习的算法支撑下,“AI王冠”可以不间断学习,进行自我功能迭代。

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虚拟主播央小新,带观众看未来农业、感受从田间走到舌尖的“新科技”,穿越至2035年,俯瞰未来的中国生态画卷;通过实时语音分析、大数据、AI算法等技术,对两会内容与主题进行智能化分析,以词云图的形式呈现两会重点内容,大大提升了报道的精度和效率。

央视网首次采取AIGC与主题主线报道相结合,推出创意微视频《AI绘意中国》中,通过AI对网络热点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对大量图片作品进行提取、分解、组合,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推出的XR直播节目——《中国神气局》中,数字虚拟主播小C对话全国人大代表及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等,就科幻与科技、人工智能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中国日报》推出特别节目《元曦跑两会》,数字员工“元曦”与考古专家讨论文化探源的重要意义,及用数字技术如何赋能考古工作。重庆国际传播中心的AI虚拟英文主播——Bridget(小乔)面向海外用户及时播报两会信息,解读两会当日热点关键词,向海外用户交互式阐释我国两会精神。《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推出由语音驱动的超写实虚拟主持人与来自公安系统的代表委员展开“云”对话。浙江广电在大小屏端推出的《“两会”全媒+》,使用虚拟演播室、数字前景等虚拟技术对两会进行图文并茂式的解说。河南广电全媒体采用“人物实拍+数字虚拟+裸眼3D”制作三维动画和实景交互带来的系列短视频,让两会报道呈现更为新颖的表达。江西日报社,积极探索创作融合视频、直播、数据新闻、AI主播、VR、AR、XR和流媒体等技术先进的爆款产品。

三、AI机器人目前是编辑记者的助手,但我们也要有忧患意识,学会理性看待AI将来会带来的变革

AI机器人将是数字新闻报道行业的重要成员、编辑记者的得力助手,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减轻编辑记者工作负荷。但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AI机器人思维还比较简单,主要是发挥大数据在描述、判断、预测、信息定制、多向发布等算法功能,运用云计算、智能搜集、抓取、数据分析、智能处理等先进技术,对信息价值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重新排列组合,在第一时间用自然语言进行表达,最终生成一篇新闻稿件,具有快速、高效、可生成多个稿件版本、多种新闻体裁等优点,可以为用户定制私人大餐,并且可根据每位用户的需求采取不同写法、算法,仅需几秒钟内就能送达到用户眼前,满足读者阅读体验。从第一财经DT稿王、凤凰网“贤二”、腾讯Dreamwriter到2017年全国两会的人民日报“小融”、新华社“爱思”、光明日报“小明”、浙江广电“小聪”、广州日报“阿同”和“阿乐”、南都写稿机器人“小南”,AI机器人闪亮登台,还不能像人类思维一样完全取代记者编辑的岗位和职责,具有程序化、简单化等特点。

此外,有的主流媒体把AI机器人引入演播室,实现人机互动、实景虚拟切换,增加播报时尚感,归根结底是靠人工进行预先程序控制的。如:浙江广电AI机器人“小聪”可以与主持人互动主持节目,回答主持人有关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河南广电直播间启用了首台VR智能机器人进行互动对话,名字叫“飞象V仔”;湖北广电AI机器人“云朵”,与参会代表委员进行简短对话,实现人机互动交流;深圳特区报AI机器人“读特”采访人大代表,具有人机互动的功能。所有上述AI机器人既然通过预先输入系统的程序控制来行动,那就必须受制于人,当然就没有更多的灵活性、自主权,还存在许多不如人意的短板,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升级、培训AI机器人。

AI机器人的出现,是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AI机器人而言,其是在新媒体技术发展母体里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新媒体技术中消极过失的东西,又保留了新媒体技术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在新媒体技术基础上添加了新的内容。这两方面也就是AI机器人在本质上优越于以往新媒体技术运用能力,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除谷歌之外,IBM、微软、脸书、雅虎、亚马逊等国外巨头,以及国内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平台,纷纷投资AI机器人产业,AI写作机器人在不少媒体和资讯网站上也加速布局,AI采写机器人已融入数字新闻报道行业领域,各种新媒体直播神器如VR、AV、H5技术突飞猛进,AI写作机器人搭乘大数据+云计算的云报道快车鸣笛启动,正深刻地改变着融媒体以人为主体的编辑记者采访报道方式,开启人与机(编辑记者与AI采写机器人)结合数字新闻报道新模式。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19年5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

无论新媒体数智技术如何发展、人工智能如何高智能化,编辑记者在数字新闻报道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地位没有变,只不过编辑记者对AI机器人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对人的数字科技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国外有的主流媒体都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与用户接触,进行人机对话,收集来自用户的各类新闻线索、相关数据、制作各种文本,增强与用户的亲和力、感召力。

当务之急,所有媒体人要有忧患意识,应学会理性看待人工智能给传媒业带来那些变革?5G、VR、AR等新技术如何更好地赋能行业发展?如何应对挑战,化危为机?还有哪些需要完善、改进?重中之重,就是学习掌握运用新媒体领域中的前沿技能,提高数智素质,做好自己工作,聆听向人机(AI机器人)结合数字报道新时代迈进铿锵有力的步伐。

审核编辑 :李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