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背景介绍
石墨烯纳米膜是石墨烯的体相形态之一,其继承了单层石墨烯的原子结构和电子、声子行为特征,同时具有宽的作用截面、长的载流子弛豫时间,是良好的热学、电学以及光电研究平台。目前,石墨烯纳米膜的可控制备尚未实现。本文以氧化石墨烯(GO,杭州高稀科技)/聚丙烯腈(PAN)复合薄膜为前驱体,利用基底替换和协同石墨化策略,制备了大面积、密堆积的组装石墨烯纳米膜(nMAG)(横向尺寸,20cm;厚度范围,50-600 nm)。nMAG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载流子迁移率,1540 cm²V⁻¹ s⁻¹;电导率,2.04 MS m⁻¹;载流子寿命4.7 ps。将其应用于电磁屏蔽,nMAG的高电导率降低了其最低商用厚度(100 nm,20 dB);将其应用于红外探测,nMAG的强光致热发射效应将石墨烯/硅二极管的响应波长从1.5 μm扩展到了4 μm。此外,作者将nMAG(200 nm)和聚乙烯醇(PVA)层层组装成10 μm厚的石墨烯膜,通过PVA的分解构建nMAG气体逸散通道,抑制气囊的产生、降低组装石墨烯厚膜的褶皱密度,进而提升薄膜导电、导热能力。
02
成果掠影
浙江大学高超课题组以氧化石墨烯(GO,28 μm,杭州高稀科技)/聚丙烯腈(PAN)薄膜为前驱体,利用基底替换和协同石墨化策略,制备了大尺寸和紧密堆叠的组装石墨烯纳米膜(nMAG,横向尺寸20 cm,厚度范围50-600 nm)。PAN的引入,可以交联氧化石墨烯、减少复合薄膜和基底的界面作用力,进而消除基底剥离对基底种类、结构及面积的依赖性;在高温二维晶化过程中,PAN可以辅助构建原子级气体逸散通道,促进纳米膜厚度提升;此外,氧化石墨烯可以催化PAN二维结晶,形成完整的石墨烯晶格。nMAG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载流子迁移率,1540 cm²V⁻¹ s⁻¹;电导率,2.04 MS m⁻¹;载流子寿命4.7 ps。将其应用于电磁屏蔽,nMAG的高导电性将其达成商用最小屏蔽效果(20 dB)的材料厚度降低到了100 nm;将其应用于红外探测,强光致热发射(PTI)效应将扩展了石墨烯/硅二极管的响应波长从1.5 μm扩展到了4 μm。此外,作者通过将200 nm厚的nMAG层层组装,降低薄膜气体逸散阻力,进而抑制气囊的产生。所制备10 μm厚的石墨烯薄膜表现出了较低的折皱密度以及高的导热系数(1581 W m⁻¹ K⁻¹)。研究成果以“Flexible Large‑Area Graphene Films of 50–600 nm Thickness with High Carrier Mobility”为题发表于《Nano-Micro Letters》。
03图文导读
图1. 超薄自支撑GO/PAN薄膜的制备。
图2. 基于PAN原子气体溢出通道。
图3. nMAG的结构和柔性。
图4. nMAG的电学性能和应用。
图5. 由200 nm nMAG 组装的10 μm mMAG的热性能。
审核编辑 :李倩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