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
引领无线移动网络,创造无限数智未来
4月26日晚7点,《电磁兼容技术前沿》系列讲座的第八场报告在新主楼G201成功开展,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总经理、研究院院长王晓云。王经理以科普讲座的形式,为同学们做了题为《引领无线移动网络,创造无限数智未来》的报告。本报告围绕“我国网络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TDD技术为什么成为全球主导”“6G网络又是什么”这三个问题,重点分享了我国移动通信的奋斗史、蜕变史和未来的新发展、新变革。
在讲座开始之前,王经理首先通过一个视频,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中国移动通信从1G到5G的发展历程。
在报告的第一部分,王经理首先回顾了世界通信技术的诞生与发展,并详细分析了以5G为代表的重大技术革新对国家战略和地位的重要影响。通过王经理的讲解,同学们深刻地理解了从1G到5G的迭代过程中,核心技术的演化和突破。从1G到5G,移动通信的标准从“多雄争霸”走向统一,而中国的移动通信技术也从1G的完全引进,到3G的“三分天下有其一”,最后在5G时代实现了标准引领。除此以外,王经理也为同学们介绍了移动网络建设过程中包括编码技术和硬件建设技术等多方面的革新。
报告的第二部分,王经理着重介绍了TDD技术的研究发展历史及其在移动通信领域的优势。通过波束赋形技术,天线可以灵活调整波束指向终端,使波束更集中,能量更集中,移动通信的带宽更大,能效也更高。而在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之下,TDD技术特有的基站干扰和自然干扰问题也逐步被解决。
在报告的第三部分,王经理带领同学们展望未来,认识到了6G技术发展的需求和驱动力。随着国际形势、战略需求和产业生态的变化,以及网络发展、技术发展和新业务、新场景的需求不断扩张,未来的通信新技术具体呈现六个方面的趋势,包括性能沉浸化、覆盖全域化、要素融合化、能力内生化、网络平台化和服务一体化。
在报告的最后,王经理寄语同学们“志存高远,勇攀高峰”。
王经理表示,期待更多北航的同学加入到未来移动信息产业的发展中,当产教融合的英才,做电磁科研的弄潮儿。
学生感想
王晓云总经理首先以对比的形式,讲述了从1G到5G,中国与国际移动通信的变化。在我看来,每代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像是一个倒金字塔,最初1G、2G几乎只用作通信,而后来技术发展,产业融合使得4G、5G技术应用到了更广阔的范围。无论是商用还是民用,移动通信技术都改善着人类生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在全球移动通信发展中的地位变化。从零参与、完全引进到立而不强、竞争力弱再到三分天下、引领主导,是中国移动网络演变史,更是背后无数前辈的奋斗史。
随后,王晓云经理还重点讲解了4G、5G网络中用到的关键技术。不同于当时欧美主流的FDD,TDD技术采用非对称频段,有着信道互易性等优点,在5G网络中更是变革图强,走出了一条别人“不愿走,不敢走,不能走”的路。
这次讲座我获益匪浅,当下移动通信网络的研究已进入6G阶段,希望我未来能抓住机会,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下精准定位,为我国引领技术发展贡献力量。
——张泽宇
本周王晓云经理为我们带来的的电磁兼容讲座有新的内容和角度。前几次讲座中,各主讲人从自身专业领域出发,对他们的研究领域、未来目标等进行了系统性的讲解,其内容偏向于学术讲座。但王经理的出发点有所不同,借助领跑国际工商业领域的中国移动,解读历史演进和未来发展,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不乏学术性,且分析了诸多从古到今的典型实例,同学们感受颇丰。
通过王经理的讲解,我不仅了解了中国移动通信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体会到从落后到领跑的巨大突破;也对那些在关键时刻做出历史性决策、在瓶颈期全身心投入的前辈们感到由衷的敬佩;更是对我国移动通信中TDD关键技术的先进性和诸多优势赞叹不已。本次讲座穿插了丰富的时间线,表现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乏微光闪烁,但想要星光璀璨、引领潮流、踏浪而行,机遇、奋斗与沉淀缺一不可。在讲座的最后部分,王总经理进行了未来通信新技术详解,拓宽视野的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方向,希望我们能接续奋斗、不负期望,未来为国家继续领跑各个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冯春华
王经理所在的中国移动技术团队做的事情,是权衡现有技术效率与价格的利弊并且面向广大人民群众,让科技走进千家万户。
王经理具有一些独特的特质让我印象深刻。首先是对于整个工程总体的把控极好,无论是现在5G的技术突破还是几十年前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的追赶和超越,在这节课上王经理都能够对于技术细节以及实际的应用原理信手拈来,并且能够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向我们讲解出来。我想,不同于在一个领域攻坚克难几十年的院士,作为移动通信领域的龙头,王经理面对的问题规模极大并且变化很快,需要各行各业几万人乃至几十万人的通力协作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沟通、组织能力,这在她的讲座上体现得很明显。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工科想要做出一些成就,绝不是闭门造车能够完成的,都需要很多人的通力协作。这样的条理性与交流能力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值得学习并尝试应用于之后可能参与的科研项目。
——崔宇同
编辑:黄飞。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