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芯片赛道低质量内卷的问题

描述

最近,随着资本的逐渐冷静,对于初创企业的选择更加的慎重。实际上,在一些较为成熟且低端的赛道领域,国内早已进入价格战、抢替代的局面。而在这些赛道上,国内初创企业没有必要再加入内卷之战。

开门见山,本文将一起讨论一下国内芯片赛道低质量内卷的问题。

01

这几条赛道,国内始终在低端内卷

指纹识别芯片

首先是指纹识别芯片。2013年,当首款采用Touch ID指纹识别技术的iPhone 5s腾空出世时,全球智能手机似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之后,华为也推出国内首款采用指纹识别的手机Mate7,指纹手机芯片市场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各大触控芯片及指纹识别芯片厂商也在此期间实现了历史性的营收突破。然而,市场狂欢终究要迎来落幕。

经历多年发展,普通的指纹识别技术日趋完善。对于智能手机来说,指纹识别芯片已经难以带来高附加价值。指纹芯片厂商只有走向了价格战。

为了争夺市场,费恩格尔甚至推出了1美金的指纹识别芯片。之后,国内厂商也加入了内卷行业,国内指纹芯片龙头企业汇顶科技,在2018年商用售价为10美元左右,之后下滑到5美元。2019年,随着供应链的削价竞争,光学式屏下指纹识别单价跌幅高达七成。

哪怕是龙头的汇顶也面临着业绩连续两年暴跌的情况。

2021年,汇顶科技营收及净利润双双下滑,实现营收57.13亿元,同比下降14.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60亿元,同比下降48.17%。

2022年其业绩颓势延续,一季度实现营收8.74亿元,同比下降38.39%,归属净利润同比下滑132.26%,亏损5051.19万元。

市场规模小、竞争激烈是指纹芯片所面临的残酷事实。龙头都难以抵挡的颓势,凭着轻微的创新优势,初创企业是否仍要选择踏入指纹识别的赛道,进一步压低指纹识别芯片。实际上,初创企业是否能够在巨头之下占领市场,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

8位MCU

第二个是8位MCU的赛道。8位MCU出世的时间比指纹识别芯片的时间要早得多。早在1978年首个MCU就研发诞生。经历了多年的研发,8位MUC早已进入成熟市场。2020年中国通用MCU的市场中,8位MCU占比达到43%。

现在的低端MCU市场已经卷到不行。低价策略的方式成为抢占市场份额的“利器”,有相关业内人士表示,某上市厂商将其M0+级别的MCU定价为根本不挣钱,甚至是亏钱的0.08美金。

三伍微电子创始人钟林曾经在其个人公众号上透露:“MCU是个很细分的赛道,各种国产MCU公司有100多家,各细分市场面临很大的去库存压力,各细分赛道也是一堆的MCU公司在竞争,最后一定会杀到负毛利,完成洗牌结束。”

如果现在的初创企业,仍然选择成熟的8位MCU作为公司的市场亮点,能否杀出重围,是每个初创企业需要谨慎思考的。

实际上,门槛较低的低端芯片领域,包括低端PMIC芯片、2.4G Wi-Fi SOC芯片这类也是成熟市场。价格之间竞争非常残酷,赛道头部的企业都没有利润,更别说尚未经验证的初创企业了。

02

做国产替代,而不是替代国产

半导体领域,中国优先进入低端是必经之路。

一方面,半导体领域本就是高壁垒领域,只有之前的积累才能够逐渐突破;另一方面,半导体研发需要的资金极高,只能先做低端,通过资金回流用低端养中高端这才是一个良性循环。

有时候低端之所以成为低端,是因为国内的厂商进入,已经牢牢掌握相关的专利与知识。举个例子,在华虹 NEC 建成之前,中国移动通信 SIM 卡芯片全部依赖进口。此前,手机里的小小的SIM卡,全部必须进口,平均价格为82元。华虹NEC打破进口依赖后,国内SIM卡平均价格跌到了8.1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时间是2023年,并非2013年。

中国半导体早已发展多年,在诸多芯片领域也逐渐出现了部分巨头,如果初创公司想要成功落地全新的低端芯片,并且通过价格战挑战当前的巨头,其难度可以用攀登珠穆朗玛来比喻。

现在,中低端PMIC的典型价格是1毛钱、MCU的价格不到5毛钱。进一步比拼价格,也只不过是把某家***的价格,替代为另一家国产企业的芯片。除了打压价格外,并不能打开新的市场份额。这种“替代国产”的形式与“国产替代”的期望,南辕北辙,背道而驰。这其中会出现几个问题。

第一,国内半导体资金分散,争产不休、造成资本浪费。

国内市场在某些细分赛道上往往同时冒出10余家企业。“每家都可以拿点钱,但是能成的也就两三家,造成资源分散甚至浪费。”最终国外的竞争对手还没有被替代,国内企业已经缠斗不休。

这就衍生出另一个问题,这些分散赛道中的小众企业,市场空间可能非常之小。“全球加起来也就几十亿美金,国内市场可能就10亿人民币”,投资这样的公司能否得到合理的回报?

第二,初创企业的专利赛开始,内耗严重。

以前文提到的指纹识别领域为例,汇顶与思立微、神盾、红软科技等厂商不断抢占市场份额,具体表现是价格战、专利诉讼纷争。

在2018年,除汇顶科技,思立微也研发出了类似的屏下光学技术,之后神盾等屏下光学技术相继问世,三者之间就产品专利问题相互起诉多次,胜败不定。

PMIC领域也曾有企业因为专利问题,被迫撤离IPO。2022年,珠海智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经历两轮问询后,撤回了科创板IPO申请。

智融科技主要产品为高集成度、多通道智能电源管理芯片,包括锂电池快充放管理芯片、多口输出动态功率调节芯片和快充协议芯片。而招股书显示,智融科技共获得发明专利27项。而之后被陆续提起无效宣告请求,并已收到《无效宣告请求受理通知书》。

03

芯片的融资只会越来越难

今年的趋势就是融资会越来越难。

第一,科创板是在重视企业的创新性。

2023年,科创板的审核趋严,交易所从受理环节就开始对科创属性进行判断,因此近年以来科创板受理、审核企业数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2023年第一季度,科创板撤回企业数量高达15家,1家审核不通过,2家过会后终止注册。其中有8家是与集成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相关企业,涵盖的领域包括:NORFlash存储芯片、传感网音频芯片、声表面波射频芯片、显示芯片、电源管理类芯片、防护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元器件、光器件制造、物理IP。

科创属性论越来越成为企业科创板IPO的关键因素之一。科创属性论证相关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更新财务数据后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低于20;二是核心技术多为行业成熟、通用技术,市场竞争激烈,研发门槛较低,技术指标相比国内同类产品无明显优势,技术先进性论证不充分。

对于现在IPO审核要求,多名一线投行人士感受到IPO审核全面从严。最直接的表现是,IPO问询次数增加,过去IPO大多经历二轮问询,如今三、四轮问询的案例迅速增加。

第二,IPO退出也越来越不容易。

让所有人没想到,今年第一个暴雷的企业是OPPO。5月12日,OPPO表示,面对全球经济、手机市场的不确定性,经过慎重考虑,公司决定终止哲库ZEKU业务。

哲库ZEKU是负责OPPO自研芯片业务,定位类似于华为旗下的海思。OPPO在 2021 年 12 月发布的全球首颗 6nm 影像专用 NPU 芯片马里亚纳X和在 2022 年 12 月发布的自研芯片旗舰蓝牙音频 SoC 马里亚纳Y,都是哲库的产品。

千人的规模、巨额的投入在OPPO宣布终止后付诸东流。

芯片的研发终究是九死一生,10亿只是起步价。晶丰明源创始人胡总发的朋友圈,“IPO退出会越来越不容易了,事实上中国上市芯片公司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上市公司了,虽然中国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不到美国芯片公司的1/10。”

随着各个芯片企业的逐渐暴雷,资本只会越发的谨慎。在这些条件的限制下,芯片初创企业仍然在低端芯片领域内卷没有意义,既不能帮助国内实现真正的“国产化”,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来说也没有好处。

由此来看,芯片初创企业需要更深入的坐下来去研究在产业链里面哪些有需求,而且是可为的东西,要找准企业的定位。结合平台的能力,找到核心竞争力、找准定位,这种创业就会就在创业路径上可以走得更快,把自身的能力和长处发挥出来。

在现在的背景下,初创芯片企业可以做的点还有很多,一旦能够实现突破,将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这就需要企业擦亮眼睛,寻找真正的产品端的创新。

审核编辑 :李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