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bt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

描述

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是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具有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高输入阻抗和GTR(大功率晶体管)的低导通压降的优点。它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轨道交通、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本文将对IGBT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一、IGBT的内部结构

IGBT主要由四层半导体材料构成,分别是P型、N型、P型和N型。从上到下依次为:发射极、集电极、P型基区和N型基区。在P型基区和N型基区之间有一个PN结,这个PN结被称为内建电场。在内建电场的作用下,IGBT可以实现对电流的高效控制。

IGBT的外部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引脚:集电极C、发射极E和栅极G。集电极C和发射极E分别连接在IGBT的上下两个P型区域,栅极G则连接到P型基区。通过改变栅极G的电压,可以改变内建电场的强度,从而实现对IGBT导通状态的控制。

半导体器件

二、IGBT的工作原理

截止状态

当栅极G与发射极E之间的电压为0时,内建电场的强度最小,此时IGBT处于截止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集电极C和发射极E之间的电压无法形成导电通道,电流无法通过IGBT。因此,IGBT在截止状态下具有很高的电阻,可以实现对电流的有效阻断。

导通状态

当栅极G与发射极E之间的电压为正时,内建电场的强度增大,使得N型基区的电子浓度增加。当栅极G与发射极E之间的电压达到一定值时,N型基区的电子浓度足够高,使得N型基区与P型基区之间的PN结发生击穿,形成一个导电通道。此时,集电极C和发射极E之间的电压可以形成电流,实现对电能的传输。

调制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对IGBT的导通状态进行调制。通过改变栅极G与发射极E之间的电压,可以改变内建电场的强度,从而实现对IGBT导通状态的控制。当栅极G与发射极E之间的电压较小时,内建电场的强度较小,IGBT处于弱导通状态;当栅极G与发射极E之间的电压较大时,内建电场的强度较大,IGBT处于强导通状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对IGBT输出电流的精确控制。

保护功能

为了保护IGBT免受过载和短路等异常情况的影响,通常会在其外部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中加入一些保护元件,如快速熔断器、过压保护二极管等。当IGBT出现过载或短路时,这些保护元件会迅速切断电流,保护IGBT免受损坏。

总之,IGBT作为一种高性能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对IGBT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可以为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使用和维护IGBT提供帮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