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战视角下的无线电频谱划分详解

RF/无线

1827人已加入

描述

电磁战专业人员需要了解频段的划分方法,我们之前介绍过《雷达频段的字母命名标准》,其中给出了标准雷达频率字母的频段命名方法。

无线电

而电子对于频段的划分与雷达常用频段划分不一样的,是用顺序字母来划分的。

无线电

而2023年新出的用来代替《Electronic Warfare Techniques 电子战技术》的《Electromagnetic Warfare Techniques 电磁战技术》的英文报告的附录中给出了无线电波的频段划分方法:

无线电

这种划分方法是根据波长的数量级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划分,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根据第三栏MHz的划分来看,对于VLF的划分应该是3-30kHz,也就是低于0.03MHz的频率,这和LF也可以接上。即使这样划分的话,还缺了30Hz~3kHz的部分。从下表可以直观的看出常说的米波雷达或毫米波雷达的频率范围:

无线电

ELF,极低频 极低频是偶然或自然发生的,例如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中遇到的白噪声和电嗡嗡声,或者是太阳风和大气电荷相互作用产生的。极低频率可用于地下通信。

VLF,甚低频

甚低频信号与地球电离层波导兼容,以低衰减和极好的稳定性远距离传播。地球电离层波导是一种允许某些无线电波在地面和电离层边界之间的空间传播的现象。在磁暴期间,甚低频信号可能是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的唯一方法。由于长波长和对大型天线的要求,运营商不会在陆地上远距离使用非常低的频率。虽然磁暴对这个频段的传输几乎没有影响,但来自大气噪声的干扰却很麻烦。VLF的应用包括导航、时间信号、潜艇通信和某些飞机。

LF,低频

随着频率增加到低频带,衍射减少,随着距离的增加衰减增加,给定功率输出的距离迅速下降。使用更高效的天线进行发射可以抵消功率的下降从而增加传输距离。低频信号在发射机的地波距离内最稳定。脉冲信号允许将稳定的地波脉冲与可变的天波脉冲分离,分离距离可达1500公里(932英里),水上路径可达2000公里(1243英里)。Loran系统使用的是低频段,它对无线电测向很有用。

MF,中频

中频地波可提供可靠的服务,但远距离的通信要求增加发射功率。对于1kW的信号传输,距离从频带下部约645公里(400英里)到上端约24公里(15英里)不等。可达到的距离取决于:

1,发射机功率水平;

2,天线效率;

3,发射站和接收站之间的地形性质。

升高天线可允许直达波的传输。直达波传播可以改善传输质量。在频段的下部,天波可以在白天和晚上使用。随着频率的增加,电离层吸收在1400kHz左右达到最大值。频率越高,吸收越少,因此可以更多地使用天波。但由于电离层随小时、季节和太阳黑子周期而变化,因此天波信号的可靠性是可变的。通过仔细选择频率,可以使用多个跳变信号。频率选择至关重要。如果频率过高,信号会穿透电离层在太空中丢失;如果过低,则信号太弱。一般来说,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天波的接收效果都一样好。夜间频率低些是更好的选择。

HF,高频

高频信号的地波范围被限制在5公里左右,但天线的高度可增加直达波传输距离。另外,天线的高度对天波传输有很大影响。白天,可能是10-30MHz;到了晚上,频率可能会下降到8-10MHz。陆军使用高频无线电进行超视距通信。

无线电

VHF,甚高频

VHF通信使用直达波,或直达波加地面反射波。虽然直达波和地面反射波之间存在一些干扰,但升高天线以增加直达波的使用距离会增加接收距离。VHF的衍射比低频的衍射要小得多,但当信号穿过陡峭的山峰或山脊时,衍射较为明显。在适当的条件下,电离层反射足够强,可以使用,但通常情况下,电离层反射是不可用的。该波段几乎没有大气噪声的干扰。使用VHF可以使用效率合理的定向天线。VHF的用途包括地面视线、地对空、空对空、陆地和海上移动通信。大多数战术无线电也在VHF范围内工作。

UHF,超高频

UHF没有天波,因为电离层缺乏足够的密度来折射,这些波可通过电离层进入太空。虽然存在一些波干扰,但地波和地面反射波是可用的。衍射可以忽略不计,但由于折射作用,射电地平线比可见地平线延伸约15%。超高频信号的接收几乎没有衰落和大气噪声的干扰。该频段广泛用于船对船和船对岸通信。陆军部队将超高频用于窄带(单通道)战术卫星、一些雷达和地面视线通信。

SHF,超级高频

在SHF波段,也称为微波或厘米波段,也没有天波。传输完全由直达波和地面反射波完成。由于大气噪声引起的衍射和干涉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超高频波段的传输与超高频类似,但使用较短的波的效果更大。云层、水滴和尘埃颗粒的反射增加,导致更大的散射,增加波干扰和衰减。SHF常用于地面视线无线电、雷达和宽带卫星通信。

EHF,极高频

EHF与低频段的地面无线电信号相比,EHF比SHF更容易受到大气的衰减。受保护的卫星通信使用极高频。  

审核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