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产业回归理性,发展机遇几何?

行业资讯

47人已加入

描述

  自2004年以来,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呈现爆炸式增长的态势,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业更是异军突起,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国内的许多地方和企业纷纷将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和投资热点。然而,不断蔓延的全球金融风暴,给太阳能光伏产业带来了严重冲击,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最新状况如何,未来将如何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崛起,从2001年到2007年,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0%。2007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为1.2GW,占全球总产量的28.1%,超过欧洲和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光伏产业的井喷式增长直接刺激了原材料价格的飞速上涨,与2005年之前相比,多晶硅价格一度飙升了20多倍。作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第一大生产国,中国在2007年多晶硅材料的自给率却不足10%。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之下,资本沿着太阳能电池产业链逆流而上,把焦点锁定于太阳能级多晶硅。今年6月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正在新建、扩建的多晶硅厂总数达20余家,预计2008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将超过3000吨,2009年可能达近万吨。可以说,全球性的能源短缺在客观上为我国多晶硅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不过,在机遇面前更加需要我们有冷静的头脑。

  产业的超常规发展必然会导致市场供需的逆转,这从今年下半年多晶硅价格的变动趋势中已经可以初见端倪。并且,我国光伏产业一直有“两头在外”的说法,除原材料依赖进口之外,98%的市场依赖出口。因此,国外市场的变动是影响我国光伏产业的敏感因素,尤其是在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到欧洲之后,一些国家的政府出于保护本国产业的考虑,将减少甚至暂停进口。而多晶硅产业位于整个光伏产业链的上游,其对市场变动的反应速度更将接受严峻考验。

  此外,生产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多晶硅生产厂家采用的是改良西门子法,其生产流程实际上是一个化工过程,除原料要用到氯化氢、冶金级硅外,中间产品还有三氯氢硅、四氯化硅,另外在腐蚀清洗时还要用到硝酸、氢氟酸、硫酸等,此外在破碎、加工硅材料的同时还会有一些硅渣、硅粉产生。据统计,用改良西门子法每生产1kg多晶硅,将产生大约14kg-15kg的四氯化硅副产物。由于我国多晶硅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因此,如何综合利用副产物,避免因生产可再生能源产品而破坏环境,也是我国多晶硅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鲁迅先生这句话或许恰好可以描绘当前我国太阳能多晶硅产业的现状。事实上,从事任何产业都必然会有风险,“深渊”其实不足为惧,关键是我们必须有能力辨识它,避开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