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流控芯片,实现银纳米颗粒的按需可控制备

描述

银纳米颗粒(AgNP)因其独特的抗菌、抗病毒性质,在医学、牙科、纺织、塑料、光伏技术和信息处理设备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不同大小的AgNP可能引发氧化应激和基因毒性等不良效应,因此需要对粒径进行精细调控以确保其安全有效。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期,来自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Montana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通过改良Turkevich法,在微流控芯片上利用柠檬酸钠(NaCit)还原硝酸银(AgNO₃)来制备AgNP,并通过调整流速和化学试剂浓度在同一装置上获得不同粒径的AgNP。该研究不仅推动了微流控技术在纳米颗粒可控合成领域的应用,而且对于理解并调控纳米颗粒-基质界面相互作用对粒径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今后设计和制备功能多样化的纳米材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关研究成果近期以“Microfluidic produc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demonstrates ability for on demand synthesis of a wide size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s”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期刊上。

生物传感器

图1 微流控系统的设置及工作原理

研究人员首先使用SU-8 3050光刻胶在玻璃显微镜片上制作出微流控芯片的模具。随后,通过光刻工艺和后续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浇铸、固化和去泡步骤,制备出具有特定流体通道的微流控芯片。接着,研究人员将AgNO₃和NaCit溶液分别装入注射器,并通过PEEK管连接到微流控芯片的输入端口。通过使用双注射泵控制流速,研究人员将两种化学试剂以预定比例混合在微流控芯片中,实现AgNP的合成。在合成过程中,将微流控芯片放置在热板上,以85°C的温度促进反应。

在合成过程中,研究人员通过改变流速和化学试剂的浓度,探索了最佳的AgNP合成条件。具体而言,研究人员测试了不同的流速(0.5至3 µL/min)和NaCit浓度(37.5 ~ 75 mM),以观察对AgNP尺寸分布的影响。并使用动态光散射(DL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的AgNP进行表征,以确定其尺寸、形态和分布。此外,研究人员对微流控芯片进行了连续多周的操作,以评估其耐用性和长期稳定性。

生物传感器

图2 光学显微镜下的微流控装置图像

生物传感器

图3 AgNP的SEM图像及颗粒直径箱形图

结果表明,该研究使用微流控芯片成功合成了AgNP,并且可以通过改变流速和化学试剂浓度来控制颗粒的大小。合成的AgNP实现了从24 ~ 400 nm的宽范围尺寸分布。在该合成方案中,微流控芯片提供了一个可调的环境,能够进行顺序处理或并行合成,有助于生产高质量、一致性好的AgNP。

展望未来,研究人员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工作。

(1)表面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深入研究AgNP与微流控芯片材料(如PDMS)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颗粒的形成和生长过程。

(2)多参数优化:系统地研究不同流速、化学试剂浓度以及其他可能影响AgNP合成的因素(如温度、pH值等),以实现更精细的尺寸控制和提高合成效率。

(3)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评估:对合成的AgNP进行详细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评估,以确保其在医疗和环境应用中的安全性。

(4)应用开发:探索AgNP在特定领域的应用,如抗菌涂层、药物递送系统、生物传感器等,以验证其实际应用潜力。

(5)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利用微流控技术合成复合纳米材料,如将AgNP与其他纳米颗粒结合,以创造具有新特性或增强功能的新材料。

(6)环境影响和回收研究:研究AgNP的环境影响,包括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转化和毒性,以及开发有效的回收和再利用策略。

(7)微流控装置的设计改进:设计和优化微流控装置,以提高其耐用性、可及性和多功能性,使其更适合于工业和实验室环境。

(8)计算模型和仿真:发展和应用计算模型和仿真工具来预测和优化AgNP的合成过程,从而减少实验迭代次数并提高研发效率。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7/s11051-024-05944-1  

 

审核编辑:刘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