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搁浅美国国会山:谁才是幕后推手?

行业资讯

47人已加入

描述

  美国东部时间10月8日上午,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House intelligence committee) 终于完成了为期11个月的针对中国电信巨头华为和中兴的调查。最终的调查报告指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Inc.)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ZTE Inc.) 可能被用来针对美国民众进行间谍活动,威胁美国国家通信安全。

  情报委员会在这份52页的调查报告里罗列了12条对华为的不利指控,其中包括:

  没有出具清晰和完整的信息显示公司组织结构和决策流程;

  无法解释和中国政府的关系;

  承认公司内部拥有党组织;

  公司历史显示和中国军方有紧密联系;

  无法解释中国政府在1999年对于华为税务造假的调查;

  无法解释和某些西方咨询公司的关系;

  无法回答关于公司财务是否独立于中国政府的关键问题;

  无法提供足够细节和文件说明其美国子公司在运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独立性;

  证据显示华为漠视美国公司的知识产权;

  无法提供在伊朗子公司的运营细节;

  拒绝提供其研发计划的细节,无法撇清其研发计划和中国军方的关系;

  华为前任和现任雇员指证华为高管有潜在的违规操作。

  在随后的结论里,报告认定华为和中兴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建议美国政府禁止这两家公司获得美国敏感系统的接入权,禁止其收购美国资产;并建议政府和企业避免使用华为设备。

  北京时间10月8日晚间,在该调查报告发布后不到一小时,华为立刻发表回应声明,称该报告充满了传闻,且未能提供明确的信息来证明委员会的担忧是合理的;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的一切活动和努力似乎都指向一个事先已确定的结果,而华为一直“只是被深深的误解”;其本质和目的是阻挠中国公司进入美国市场、阻碍竞争。

  这份报告的出台宣告美国众议院长达一年的调查终于有了结论。过去一年里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官员多次到中国调查取证,并在今年的2月23日与5月23日在深圳和香港两次会见华为高层,在香港的会面他们还见到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

  9月13日,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又专门举行了一次罕见的公开听证会,华为高级副总裁,美国首席代表丁少华(Charles Ding)及中兴高级副总裁朱进云在听证会上接受了众多议员质询。会前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密西根州的共和党议员罗杰斯(Mike Rogers)表示这次公开听证会的目的是给华为和中兴机会打消美国商界和情报界的疑虑。但在开场发言中罗杰斯却率先发难,他指责华为和中兴提供的产品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他说:“我们收到的报告说,这两家公司出售的产品存在后门或者可以原因不明地发出信号。”丁少华在随后证言中否认了间谍指控,指出华为的成功基础是“创业,而不是任何政府的优惠”,并说华为产品在安全上妥协无异于“商业自杀”;朱进云则说,后门指称没有事实依据,所谓的后门不过是软件缺陷。在之后的质询中,多位议员询问了两家公司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以及其是否向伊朗政府提供设备,对于这些问题两位高管都没有做出正面回答。在听证会结束前,罗杰斯表示对两家公司的答复“略感失望”,并表示美国必须“查明真相”。这次听证会结束后不到一个月,美国国会便抛出了最终调查报告。

  这份调查报告是华为在进军美国市场途中遭受的又一重大挫折。作为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一直把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电信市场作为主攻重点,但却一次次无功而返。2008年,华为与贝恩资本联合收购3com,却因美国议员担心华为找到攻击美国电信系统的方法而被迫放弃;2010年美国最大移动运营商之一的Sprint发起网络升级招标,华为提供了最优解决方案却遭到8名共和党参议员阻扰而竞标失败;2011年,华为再次被迫撤销收购3Leaf的计划,原因是美国外资审议委员会(CFIUS)要求华为剥离部分交易资产。2011年,华为在美国的销售额仅为13亿美元,主要以手机产品为主,这与其在美国市场的巨大投入不成正比。

  作为中国在海外最富盛名的科技企业,华为巨舰何时才能在美国市场真正起航还是一个未知数。

  思科或是幕后推手?

  最近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报告,以中国电信设备企业华为、中兴威胁国家安全为由,要求政府机构免购其设备,给这两家在全球市场蓬勃发展的中国企业意图拓展北美市场的雄心以沉重一击。

  华为、中兴先后表态,称其产品对美国国家安全没有威胁。在此之前,这两家中国企业向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开放了自己,以配合调查,但这于事无补,业内认为报告结论早就事先设定,调查也就沦为一种掩耳盗铃的形式。华为驳斥称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充满传闻和臆测。

  所有明眼人对报告出炉的台前幕后洞若观火,都认为是美国的地方保护主义在作祟:华为、中兴产品威胁美国国家安全是“莫须有”的罪名。

  购买华为中兴设备,果真像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担心的那样,在中国与美国或其他国家交战的时候,这些设备成为重要的间谍工具吗?

  其实,这种担心,对美国这种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家来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依据美国的经验做出的“以己度人”的臆测——美国曾经多次利用企业产品威胁过其他主权国家的国家安全。

  里根时代前空军部长里德(Thomas Reed)在《在深渊:一名知情者讲述的冷战史(At the Abyss: An Insider’s History of the Cold War)一书中记述了1982年针对苏联天然气管道进行的电子设备破坏行动,这次行动引发了大规模的爆炸,以至于美国军队一时以为这是核袭击的早期信号。

  美国情报机构与以色列合作,凭借对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各种版本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工业控制系统的专业知识,创造了蠕虫病毒震网(Stuxnet),并利用这种病毒破坏了伊朗的核研究项目。后来人们还发现美国和以色列制造的其他网络武器,如Flame和Gauss,发动了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

  2007年以色列空军袭击被怀疑是核武器研究机构的叙利亚的一处设施。第二年《IEEE波谱杂志》(IEEE Spectrum)的一篇报道追踪到的消息显示,一家法国芯片公司提供给叙利亚的雷达防御设备中包含一个“切断开关”(kill switch),使叙利亚无法监测到以色列轰炸机正在执行的袭击活动。

  美国及其盟国的所作所为,确实让美国会有理由对华为、中兴“担惊受怕”。但现在一个基本事实被美国官方给疏忽了,即除了英特尔(Intel)芯片等某些更高价值的芯片外,很多、甚至可以说大部分电信设备组件都是在中国制造的,美国的思科系统(Cisco Systems)和瞻博网络(Juniper Networks)、法国的阿尔卡特朗讯(Alcatel-Lucent)和瑞典的爱立信(Ericsson)都使用中国生产的零部件,并且设备的最终组装有不少也是在中国进行,并销往世界各地,也包括欧美国家的,美国官方并没有排斥这些产品,由此看来,排斥华为和中兴设备是一种选择性排斥,与所谓威胁国家安全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打着威胁国家安全的幌子行经贸上的地方保护主义之实。

  美国的地方保护主义到底是在保护谁呢?

  美国的本土企业思科,是美国排斥华为、中兴进入美国市场的最大受益者。这些年,中国企业华为、中兴在全球业务发展迅速,不断蚕食鲸吞美国的思科、瞻博、法国的阿尔卡特朗讯和瑞典的爱立信的市场,给其造成巨大压力。美国CNET称:华为在新兴市场直接跟思科竞争。在过去10年里面这两家公司经常发生竞争,思科曾经控告华为在2003年偷窃他们的源代码,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思科像一个很大的受益者,华为表示在之前思科经常在背后丑化华为的声誉。由此看来,美国这次排斥华为中兴事件,只不过是类似事件的另一翻版。

  思科、爱立信、阿朗这些欧美企业的中国市场做得十分成功。如果按照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逻辑,中国政府更应有理由对这些企业说“不”。近期思科在中国大规模推广云计算解决方案,近年媒体不断披露思科产品存在漏洞及安全后门事件。思科自己也承认,其产品也会有漏洞。2007年底,思科提醒过windows用户,其安全代理软件(cisco security agent)存在漏洞,可导致windows 系统遭遇攻击,甚至导致系统崩溃。业内人士当时便指出,如果黑客能够找出利用该漏洞运行代码的方法,其后果将相当严重。2009年,无线网络安全公司 AirMagnet透露,思科的一些无线接入点有一个安全漏洞,能让何可重新定向企业外部的通讯或者有可能获得访问整个企业网络的权限。互联网协会特邀专家杨孝文表示,美国对中国安全企业层层设防,可我们对美国安全企业却毫无戒心。这种企业待遇的不公将导致安全的失衡,应该引起我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警觉。


  “七年之痒”终以分手了结。

  在这个中国通讯企业在美频遭“礼遇”的时点,中兴通讯(000063.SZ,00763.HK)和思科(CSCO.NASDAQ)的合作走到尽头。尽管双方称,此项决定是基于业务层面的考量,但这一消息紧跟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对华为和中兴的调查报告之后,因此思科此举仍被一些分析人士看作是美国公司受到政府压力而做出的选择。

  中兴与思科分手折射出目前中国通讯企业在美国遭遇的窘境:经贸政治化、保护主义让他们在这个精心耕耘的全球最大市场收获寥寥。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昨天表示,美国会上述调查报告仅凭主观猜忌和不实依据,就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进行无端指控,排斥中国企业在美开展正常经营和参与正当竞争,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和强烈反对。

  “发展中”市场

  华为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今年,华为企业业务给美国市场定的销售目标是1亿美元,相比起思科在美国市场每年上百亿美元的销售额,仍然太小。分析人士称,对于华为正试图进入美国企业网市场的动作,思科保持了高度警惕——如果华为通过进入美国市场打破思科的垄断优势,可能倒逼后者降价。

  本报记者了解到,美国销售额仅占华为总收入的4%,而亚洲、环太平洋地区和中国业务却占了思科总业务的16%以上。这也是为什么上述分析人士称,如果发生电信贸易战,预计思科将比华为“更受伤”。

  尽管如此,4%这一数字也折射出华为在美业务攻坚之难。中兴相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从系统设备业务看,中兴2011年在美仅销售3000万美元左右,对比整个公司130亿美元的销售占比非常小(中兴财报显示其2011年营业收入达到862.54亿元)。

  北京时间昨天,有媒体报道称美国通信巨头思科已结束与中兴的合作关系。对此,中兴发布公告予以证实。不同于“中兴被发现将思科网络设备出售给伊朗”的阴谋论,中兴公告称,2012年7月,思科通知中兴终止其于2005年与中兴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内容主要包括本公司向其采购路由器等产品。

  谈及思科提供的路由器产品,中兴表示均已有替代产品,因此,该战略合作协议的终止不会对中兴当期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上述中兴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思科不是独家供应商,“对方单方面终止合作不会对我们的后续产品产生影响。”

  思科和中兴的分手处在一个耐人寻味的时点。

  10月8日美方发表的上述调查报告称,华为和中兴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建议阻止这两家企业在美开展投资贸易活动。华为和中兴公司相继发表声明,对上述报告予以驳斥。昨天,中兴通讯没有延续周一A股坚挺的走势(上涨2.6%),微跌0.44%至11.40元;H股市场,中兴通讯周二下跌 5.56%至11.90港元。

  中兴上述公告称:“本公司在美国市场的运营商网络产品销售收入占本公司总体销售收入比例较小,因此,本次调查结果不会对本公司当期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尽管已经进入美国市场数年,但对于华为和中兴来说,美国的电信运营商市场是一块大蛋糕,但更是一块硬骨头。

  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国家电信市场,粗略估计,美国电信市场规模大约占全球电信市场50%的份额。目前,华为、中兴的海外市场收入已经在公司总收入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对华为而言,继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之后,美国已经成为华为在全球版图上最后一个未攻克的堡垒。

  本报记者了解到,2011年华为在美国市场的收入为13亿美元,但相比其超过2039亿元的营业收入颇为“寒酸”。

  中兴和华为在美国的业务主要分为3块:运营商网络业务、企业服务和终端。

  根据华为官方网站介绍,华为已经与全球前50大运营商中的45家建立合作关系,这未能突破的5家运营商中,美国市场就占了三家:AT&T、Verizon和Sprint。

  华为北美研发部总经理约翰·罗斯曾将美国市场称为“发展中”市场。“这并不是说美国市场不够发达,而是说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去适应这个市场,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新的课题。”他在今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与美国四大运营商的合作目前还未能实现。华为要想建立起关键的客户群仍需耗费数年时间。”

  中国活力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著名的游说地K街,如果一家外国公司被贴上“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标签的话,再神勇的游说公司也会觉得接了一个烫手山芋,“难突破”,“不仅仅是简单的公关问题”,“太敏感”是这些游说公司通常给出的评估。

  在上述美调查报告中就给华为和中兴贴了这样的一个标签。公布这份报告的时间却非常蹊跷——在美国总统大选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的当刻,两位总统候选人争相拿中国说事。

  事实上,这份报告底气不足。例如,美众院情报委员会的主席麦克·罗杰斯在发布报告时的措辞非常谨慎,只是呼吁美国公司在选择网络经营商的时候考虑其他公司,而并没有要求美国公众和消费者对这两家中国公司的产品进行抵制。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国会是否会做出下一步行动还很难断定。而美国电信界分析人士最关注的是,这是否将会引发来自中国对美国电信公司的抵制乃至引发中美两国的电信贸易战?但市场数据显示,由于中国企业在美拓展空间有限,而思科等企业在华业务比例日益上升,如果真的产生经贸摩擦,思科的损失可能更大。

  事实上,全球电信设备商正因受到全球经济低迷、电信设备市场增长乏力等因素的影响而处于低谷。

  行业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电信设备市场增速仅为12.2%,远低于2010年的31%。业内普遍认为,受欧债危机及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等影响,未来几年全球电信设备市场的增速将持续下滑,现有的市场空间难以成为电信设备商持续快速发展的支撑。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加大力度开拓美国的电信设备市场对于任何一家电信设备商都尤为关键。“欧洲电信运营商开支压缩,新兴市场饱和,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看到北美资本开支仍维持高位,即便是抢到一小块市场,对于企业来说也算是一块大的蛋糕。”华为一名前员工对本报记者说。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三大运营商2011年总收入为2713亿美元。目前,在北美市场的电信设备份额排名中,爱立信位居第一,其次是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下称“诺西”)、阿尔卡特朗讯(下称“阿朗”)。

  在各大企业被迫压低采购预算的时候,价格更有竞争力的华为产品,才会受到更多的重视。例如华为的智真视频会议系统,比其他厂商同等的产品大约要便宜30%,因此有可能受到一些美国企业的青睐,但也会受到排挤。

  “中兴是技术型企业而非传统资源型或者劳动密集型企业,如进入美国市场,高性价比的产品对美国企业会产生很大冲击,尤其4G时代,会改写美国全球技术霸主的局面。”业内人士说。

  “以华为在路由器市场上的老对手思科为例,在过去五年,思科路由器市场份额从66%降至55%,交换机市场份额下跌2%至67%。尽管有下滑,但如果没有美国政府的政策保护,思科不可能保持如此惊人的份额。”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思科2011年财报披露,其产品毛利出现下降而且可能受到进一步影响,思科罗列出的几大因素中包括降低成本能力以及来自亚洲特别是中国的价格竞争。

  这意味着来自中国等新兴市场的企业已经通过自身的竞争力让美国本土企业产生了危机感。因此,有分析认为,在美国通讯市场相对封闭的业态环境下,华为和中兴频遭“暗算”的背后也涉及到地方保护主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Botros 2013-01-13
0 回复 举报
Lerannig a ton from these neat articles. 收起回复
盛世卡卡 2012-10-11
0 回复 举报
“公司历史显示和中国军方有紧密联系”?!波音公司跟美国军方就没有关系吗?那中国是不是也该不买他们的飞机! 收起回复
全部评论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