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
在具体业务方面,比亚迪汽车业务实现收入约136亿元,同比增长17%;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实现收入约92亿元,同比增长7%;二次充电电池及新能源业务实现收入约26亿元,同比增长9%。
对于下半年汽车业务的展望,比亚迪表示渠道布局很好地契合了市场需求结构的转变,未来将显著受益于三四线城市的需求增长,S7车型的推出将加速集团传统汽车业务的恢复。
同时,出于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看好和政策的扶持,比亚迪认为未来两年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拐点,将加快新能源汽车于海内外市场的推广步伐,并将针对个人消费者市场,推出第二代双模电动汽车“秦”车型。
思锐“云服务”助力比亚迪销量增长
自转型以来提出技术品质的概念,比亚迪的新车打造开始进入全新的阶段:多款新车配备了更为先进的技术和装备。
在T动力涡轮增压技术开始走俏市场的时候,比亚迪也在新车上全面装备了这一技术。对于在上海车展上正式上市的比亚迪旗舰B级车思锐来说,除了也相应配备涡轮增压动力技术外,比亚迪还为这款全新的车型增加了更多的智能化技术,如搭载HUD夜视系统、360°全景影像、10.2英寸电容触摸屏等顶级豪华配置不仅颠覆性地重新定义了传统B级车标准,也抬高了B级车低配入门型动力门槛。
事实上,受制于成本因素,各款主流B级车很少全系搭载T动力。以1.5TI动力起步的比亚迪思锐则一改这种趋势,完全实现了全系车搭载涡轮增压动力的配备。
据了解,比亚迪思锐配备的发动机集成了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可变气门正时等技术,使其最大功率达113千瓦,最大扭矩达240牛米,技术水准完全与合资品牌的T动力性能总体持平,甚至超越部分合资品牌。
除了涡轮增压动力外,思锐1.5TI发动机匹配的是六速手动变速器或六速手自一体DCT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目前比亚迪的双离合变速器已在比亚迪G6、速锐车型上实现应用,其稳定性与实际效能也得到了验证。思锐是继G6、速锐之后,比亚迪全新搭载1.5TI+DCT黄金动力总成的又一款重磅车型,其较强的动力输出、较低的排量及舒适性全面超越了同级别车型。由于上述配置,动力充沛的思锐也达到了很高的燃油经济性。厂家资料显示,思锐TID车型综合油耗为百公里6.9L,在高速路况下平稳行驶的油耗甚至可以控制在6L左右。
除了动力外,思锐的智能化程度是目前比亚迪燃油动力车型中最高的。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许多上市新车纷纷为自己添加“智能”标签,思锐装载的“云服务”功能更实现了手机端、PC端、车载终端间的无缝连接,打开了汽车智能科技的新篇章,为消费者带来了一款看得见、摸得着、用得起的智能之车。
据悉,思锐“云服务”共有14项功能,分别通过手机、PC、车载终端操作,其中手机“云服务”可通过3G手机信号全面掌控座驾,比如可实现远程启动空调;忘记带钥匙后可通过手机端登录云服务,通过密码验证后即可进行上锁、解锁操作;实时查询车辆运行状况,实现人车交互无障碍沟通等。另外,对于传统汽车不能实现上网的缺点,思锐已经完全改变了这一概念,汽车与网络实时互联已经成为时尚。
百度地图发送是比亚迪云服务中的一项特色功能,通过手机、电脑在百度地图上设置目的地,车载导航会在接收到信号后自动进行导航。云服务还能实现车与车之间的互联,还提供路径规划、天气查询服务;甚至还包括日程管理、用户服务网、应用下载等特色功能,安卓手机和苹果手机均可应用。
对于这款刚上市不久的车型,目前正表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力,甚至或将成为比亚迪下半年增长的驱动力。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累计销量达到26万辆,同比增长26.2%。速锐、L3持续月销过万辆,G6也成为自主品牌B级车的销量冠军。于今年4月才上市的思锐销量也在不断攀升,6月份在全国仅有几个城市上市的前提下销量突破1900辆。
比亚迪上半年净利增长25倍 与新能源汽车无关?
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5倍——比亚迪昨日交出了一份“神话”般的中期报告。但需要指出的是,如此高增长主要得益于去年同期业绩基数过分偏低。
此外,从业务类型来看,比亚迪最受市场追捧的新能源汽车业务仍是步履蹒跚,对整体业绩贡献偏小;反倒是其传统汽车业务表现不错,成为拖动公司净利润增长的中坚力量。
在当前“特斯拉旋风”席卷A股的背景下,具备相同概念的比亚迪无疑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加上业绩回暖,公司股价在2013年表现十分强劲。但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未来几年内的发展前景并不看好,公司能否应对国外巨头的竞争尚需观察。
25倍增长背后的隐忧
比亚迪昨日披露的2013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60.91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7亿元,同比增长2524.24%。
对于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公司称,主要是由于上半年汽车销量增长带动汽车业务整体盈利提升、手机新订单市场反应良好、以及太阳能业务亏损有所收窄等。
但实际上,2012年中报净利润“少得可怜”,才是比亚迪实现25倍业绩增长“神话”的真实原因。
资料显示,受太阳能和手机业务持续低迷的影响,比亚迪去年遭遇业绩滑铁卢,公司2012年1-6月份的净利润仅为1627万元,不但远逊于市场预期,更创下自2005年以来的中报最低记录。
而从历史数据上看,尽管今年中报的净利润较过去两年有所回升,但距离2009-2010年的公司业绩高峰仍相去甚远,甚至低于2007-2008年新能源汽车业务起步时的表现。
据比亚迪历年公告,其2007-2010年的中报净利润分别为6.41亿元、5.96亿元、11.78亿元和24.21亿元。
更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除了业绩增幅有水分外,比亚迪中报里一些关键数据的表现也颇令人担忧。
在反映公司经营质量的数据中,占公司营收半壁江山的汽车业务毛利率出现连续下滑迹象:今年上半年该数据为18.51%,同比下滑0.44个百分点;而去年同期的汽车业务毛利率则下滑了0.38个百分点。
另外,上半年比亚迪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0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4.31亿元骤降近一半。对此,公司解释称“主要是由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流出增加所致。”
在公司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13年6月30日,比亚迪的流动负债已高达412.79亿元,其中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分别为107.92亿元、133.98亿元和89.57亿元;而同期的公司流动资产却仅有256.28亿元,且其中现金只有48.93亿元,变现能力较差的存货和应收账款分别达到85.93亿元、67.7亿元。有资深财务人士表示,上述数据表明比亚迪的资金链已相当紧张,公司承受风险的能力并不高。
新能源汽车贡献小
尽管上半年业绩触底反弹,但比亚迪作为最大噱头的新能源汽车业务仍未有较大起色,无法成为驱动业绩增长的动力。
中报显示,上半年比亚迪的汽车业务实现收入约136.64亿元,同比增长17.89%;汽车销量约为25万辆,同比增长24.72%。不过,从产品来看,表现较为理想的还是传统动力汽车,如“速锐”、L3、以及SUV车型S6等;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则远远落后,尚不如传统汽车的一个零头。
数据上看,“速锐”上市一年来销量已突破十万辆,今年以来月均销量更是破万;而L3和S6的月均销量也分别稳定在8000辆和5000辆之上。
反观新能源汽车,目前国内仍局限于深圳等少数城市使用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主打的E6和F3DM月均销量均为百余台;而海外方面尽管屡传收获订单,但每一笔订单的数量仅只有数十辆甚至几辆,宣称意义明显大于实际经营。
尽管比亚迪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其新一款电动汽车“秦”车型,但对于新车未来的销量情况业内人士普遍不抱太大期望。
齐鲁证券的研究报告就指出,新能源汽车无法成为比亚迪业绩的主要驱动因素,未来中央新能源政策或是各地政府新能源扶持计划的出台,或许将催生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领域一定的增量需求,但是要让这些车型达到月销接近4000台这样的乘用车入门水平几无可能。
该报告还称,未来3-5年内电动车之于比亚迪更重要的是促进BYD品牌形象的提升从而拉动公司传统汽车的销量,以及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可能的发展奠定研发基础,探索前进的可能和寻找最佳路径。
中国的特斯拉?
曾几何时,比亚迪就已宣称要进军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但除了在今年通过投资生产基地换取数十辆电动大巴订单外,便再无消息。反倒是“外来的和尚”抢先把新能源汽车卖到了中国市场。
据了解,美国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已经开始向中国地区的消费者启动小规模预售,其位于北京的售价零售店或将于今年四季度正式开业。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已于今年实现盈利,并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特斯拉旋风”,相关概念的股票纷纷暴涨。
比亚迪能否成为中国的特斯拉、能否抵挡住国外巨头的竞争?一时成为市场中热议的话题。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顾问王秉刚向腾讯财经指出,比亚迪新能源车业务在规模及技术实力方面全球排名靠前,但落后于国外车企,表现在汽车基础技术和可靠性不及外企,“这是国内车企的通病”。
不过他也表示,特斯拉和比亚迪的目标市场不同,特斯拉主攻中高端市场,而比亚迪主打公务车和大众车市场,两者出现正面交锋的概率不大。
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雷则对腾讯财经表示,比亚迪新能源车基本是赔本赚吆喝,发展新能源车旨在提高公司品牌形象和认知度。特别是在公共交通领域,即便政府给予新能源车初始购车补贴,但车辆投入运营后并无其他补贴,导致整个营运过程成本奇高,各地公交公司不愿意买新能源汽车作为公共交通工具。今后几年内大范围推广肯定不会很快,空间有限。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