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析光伏产业 危机与机遇并存

太阳能光伏

50人已加入

描述

  这个行业,曾经被投资者疯狂追捧,一度诞生了中国首富;这个行业,各国政府高度重视,每年斥巨资发放补贴,扶持发展,被誉为前景最为光明的行业,而2007年中国的产量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一;还是这个行业,近来出现一波接一波的破产潮,甚至连昔日的行业龙头也难逃灭顶之灾!

  这就是光伏产业,在短短三年之中,经历了景气度的繁荣高峰与衰退低谷间的大起大落,众多企业感受到从“烈火烹油”到“冰寒刺骨”的滋味。

  然而,正当国内企业还挣扎在存亡边际,从华尔街却传来了全新的讯息:一方面,美股光伏龙头股价轮番暴涨,最具代表性的Sunpower(NASDAQ:SPWR)今年股价涨幅超过300%;另一方面,“股神”巴菲特携25亿美元收购光伏电站,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苹果”也投资光伏产业。作为世界上最有效的资本市场,股价的上涨是人们用资金在投票,巴菲特、苹果公司在行业低谷期竞相投资太阳能领域,这意味着什么?

  股价靓丽表现的同时,行业基本面也正发生着变化。美国、中国等新兴市场正在发生剧变,产业政策集中出台,上网与补贴发放更具确定性和可操作性,光伏电站中长期规划被大幅提高,巨大的装机需求一触即发。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光伏转换率逐年提高,成本逐年下降,优势企业的发电成本即将与火电持平,而一旦突破这一“临界点”,平价上网的时代即将来临,光伏发电替代传统火电的大幕随即拉开,人类的能源消费结构也会随之改变。

  光伏危机是暂时的,能源危机是长期的。让蓝天替代煤,这是全人类的梦想,让我们期待,这一梦想能尽快在中国的土地上成为现实!

  回顾篇

  光伏发展五大阶段梦想照进现实

  回顾整个太阳能电池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萌芽期、爬升期、成长期、繁荣期、衰退期五个时期。

  萌芽期(1839年~1955年):

  该时期的标志事件是“光生伏特效应”的发现。1839年19岁的法国贝克勒尔做物理实验时,发现了“光生伏特效应”。1954年,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第一个实用价值的硅太阳能电池,纽约时报把这一突破性的成果称为“最终导致使无限阳光为人类文明服务的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爬升期(1959年~1994年):

  1959年第一个单晶硅太阳能电池问世,在1960年太阳能电池首次实现并网运行。1978年美国建成100KW光伏电站,随后太阳能效率不断提高,其中1980年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20%,多晶硅为14.5%。

  成长期(1994年~2007年):

  在1994年~2004年这十年时,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了17倍,近5年平均增长率超过50%。而在2004年后,太阳能电池市场竞争激烈,欧洲和日本的领先格局已被打破,尽管销售市场在欧洲,但是生产重镇已转向亚洲。2007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成为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

  繁荣期(2010年~2011年上半年):

  2010年下半年起全球经济危机压抑的需求逐渐释放,产能供不应求,至2011年上半年,全球光伏产业出现新一轮景气期,各大厂商大量扩产。

  衰退期(2011下半年~2012年底):

  后金融危机时代盲目扩张的产能,导致整个光伏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多晶硅等光伏产品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

  危机篇

  恶性竞争VS欧洲削补 光伏产品跌价九成陷寒冬

  金融危机的后续效应对光伏行业影响是致命的,2010年至2011年上半年,受金融危机压制的需求启动,光伏行业进入了新的一轮景气期,但这一景气期却因欧债危机爆发导致的各国财政补贴削减而戛然而止。

  光伏行业发展主要依赖政府补贴,补贴下调直接影响到装机需求,欧洲是我国光伏行业第一大市场,欧洲市场需求萎缩,国内市场迟迟不能启动。景气期时行业的无序扩张,最终酝酿了产能过剩的“苦果”。

  短期的供不应求导致巨量扩产

  2010年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前期被抑制的需求得到释放,全球光伏行业出现新一轮的增长,英国研究公司IMS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达到17.5GW,与2009年的7.2GW增量相比,增长率高达143%。

  装机容量的大幅增长,提升了对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需求;需求的快速增长,更是催生了整个光伏行业自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的牛市行情。

  首先,以多晶硅价格看,在需求的带动下,自2010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现货市场的多晶硅价格从最低50美元/千克左右上涨至100美元/千克左右,虽然最后价格有所回落,但也保持在80美元/千克左右水平。

  其次,在A股的资本市场中,精工科技 (002006)、乐山电力(600644)、中环股份(002129)等新能源概念股亦是受到资金大肆炒作,股价涨幅高达数倍。

  产品价格暴涨的背后,映射出行业的新一轮景气期。由于下游国际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国内光伏企业相对有限的产能,国内光伏企业开始大幅扩张自身的产能;而在下游的光伏电池片和组件中,也与上游多晶硅发展类似,需求的增长,使得各大企业相继扩大产能应对需求,其中无锡尚德、天威英利、河北晶澳等产能的扩张速度都达到50%以上。

  欧洲补贴削减 中国产能过剩

  全球经济复苏,光伏行业抑制的需求得到释放,尤其是在德国、意大利装机需求共振下,2011年底全球需求增速达到最高峰。自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上半年,光伏行业经历了一轮大牛市。

  由于光伏发电成本远高于常规能源,光伏行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政府补贴。欧债危机横行,其中全球主要的光伏市场德国、意大利等相继下调光伏补贴额度,而补贴的下调直接影响装机容量增幅。而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90%都是出口,其中对欧洲出口的比例达80%,主要国家包括德国、意大利、瑞士和比利时。

  相关国家补贴的大幅度下调,压缩国内光伏企业出口空间。启动国内的光伏市场需求就成为最紧迫的事情,虽然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已经出台了不少鼓励启动内需政策,比如2009年启动的金太阳示范工程,但类似的政策鼓励并未产生真正的效果,比如金太阳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一直陷入企业“钻漏洞”与政府“打补丁”的博弈战。

  事实上,围绕着金太阳示范工程,跑项目、骗补贴、拖工期、以次充好等传闻不绝于耳,而到最后很多光伏项目并未上马。另一方面,国内入网标准,产品检测能力缺失,也导致了光伏发电难以并网,这是在终端上影响到了上游的建设热情,以至于限制了国内需求的启动。

  与此同时,起始于2010年下半年迅速增加的需求,由于行业进入壁垒低、技术标准监管不严格等情况,使得国内光伏企业无序扩产,这已经为日后的产能过剩埋下隐患。同时行业准入门槛低,使得生产出的产品竞争力低,加上外需受阻、国内需求迟迟不能有效启动,行业供需状况严重失衡,国内光伏行业俨然成了产能过剩的代表;以至于自2011年下半年起产品价格出现了近两年的调整行情,其中以多晶硅价格为例,2011年3月份多晶硅价格从70余美元/千克一路下跌,2012年年底价格已经跌到最低15美元/千克以下。

  前景篇

  光伏发电成本骤降逼近火电 能源变局将现

  今年初“股神”巴菲特携巨资收购太阳能电站,而苹果也在投资光伏电站,他们在这样的时点,纷纷将投资触角伸向太阳能领域,究竟从太阳能行业中看到了什么?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第三次能源革命时期,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以煤炭和石油为标志的化石能源时代终将过去,而太阳能发电因其可再生、无穷无尽、洁净等特征,成为新能源代表,也必将是未来的宠儿。

  太阳能是最理想的能源

  据估计,当前化石能源是全球消耗的主要能源,而我国的比例甚至高达90%以上。但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以煤炭和石油为标志的化石能源时代终将过去,悲观的估计还有约100年,乐观估计还有200年。而化石能源大量、广泛地使用,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副产品”: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生态恶化。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相对落后的煤炭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

  以煤炭和石油为标志的化石能源时代终将枯竭,这迫切需要人类开发新的资源。在可再生资源中,风能、地热能、核聚变能以及太阳能是主要的存在形式,其中水能受地理因素限制、发电量受河流枯丰水变化影响大,尤其是大型水电站,对自然河流的生态影响巨大。

  风能尽管也是清洁能源,但是风能开发利用同样有诸多弊端,如风速不稳定、产生的能量大小不稳定;风能利用受地理位置限制严重,转换率低等;核能的开发利用主要是有安全性担忧。

  从能源需求折合的装机量分析,全球人口2006年是65亿,能源需求折合成装机是14.5TW (1TW=1000GW);到2050年全世界人口大概要达到100亿,按照每人每年GDP增长1.6%,GDP单位能耗按照每年减少1%,则能源需求装机将是大约30~60TW,届时主要靠可再生能源来解决。可是,世界上潜在水能资源4.6TW,经济可开采资源只有0.9TW;风能实际可开发资源2~4TW;生物质能3TW(加起来总共8TW)。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中国有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戈壁和荒漠面积,即使只开发利用5%的荒漠,就可安装超过50亿KW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可以达到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美国2010年发电量总和的1.5倍,等同于我国2015年预测发电量的总和。

  因此,在这些可再生能源中,只有太阳能才是最清洁、安全和可靠且唯一能够保证人类未来需求的能量来源,其潜在资源120000TW,实际可开采资源高达600TW。所以有专家认为,太阳能+储能技术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据欧洲光伏工业协会EPIA预测,太阳能光伏发电在21世纪会占据世界能源消费的重要席位,不但要替代部分常规能源,而且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根据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 (JRC)的预测,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占到3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的供应中达到10%以上;2040年可再生能源占总能耗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以上;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到80%以上,太阳能发电占到60%以上。

  为此,太阳能发电将为全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等三大世界难题做出历史性、跨世纪的伟大贡献。从长远来看,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太阳能光伏技术最成熟,最具可操作性,有着巨大发展空间,这是不可更改的历史大趋势。

  技术突破已达 “临界点”

  光伏产业与传统化石能源竞争的关键是价格和成本,由于光伏发电的价格高于常规能源,因此市场主要依赖于国家对光伏发电的政策补贴。近几年来,中国晶体硅光伏组件制造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

  围绕着降低成本的各种研究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就,表现在晶硅原材料制备技术取得巨大突破,硅片厚度持续降低、电池效率不断提升等方面,在短短几年时间,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幅度远超市场预期。

  首先,硅片厚度持续降低。降低硅片厚度是减少硅材料消耗,降低晶体硅太阳电池成本有效技术措施之一。30多年来,太阳电池硅片厚度从20世纪70年代的450~500微米降低到目前的180~200微米,降低了一半以上,对太阳电池成本降低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内优秀企业电池片厚度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80微米。在不提高碎片率的前提下,如果太阳电池厚度从180微米降到160微米,太阳电池硅用量可减少10%,组件成本可下降6%。

  其次,电池效率不断提高。单晶硅电池的实验室效率已经从20世纪50年代的6%提高到目前的25%,多晶硅电池的实验室效率达到了20.3%,先进技术不断向产业注入,使商业化电池技术不断得到提升。目前量产的晶体硅电池的效率达到14%~20%(单晶硅电池16%~20%,多晶硅14%~16%)。晶体硅电池的效率提高1%,发电成本可下降6%。

  同时,我国提前3年达到专家2014年预测度电成本,更是反映出光伏技术的飞速突破。2011年8月12日,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在京发布《中国光伏发电平价上网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路线图》分析,假设2009年光伏上网电价为1.5元/千瓦时,以后每年下降8%;火电上网电价以后每年上涨6%。则到2014年,中国工商业用电价格首先超过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率先实现“平价上网”。假设2009年光伏发电上网基准价为1.5元/千瓦时,按照光伏发电价格每年下降8%,2014年光伏发电价格将低于1元/千瓦时,而常规工商业用电2009年平均价格0.81元/千瓦时,若每年上涨6%,到2014年工商业用电价格将超过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率先实现平价上网,国内光伏发电的市场将快速启动。

  从当前国内的实际情况看,光伏平价上网的时间远比2011年8月专家们所分析的时间大范围提前,而这个时间提前将构成非常重要的投资机会。根据专家在2010年图示,预计2014年才会达到1元/千瓦时,实际上在2012年已经到0.8~1.00元/千瓦时,而当前国内光伏行业的度电成本已达0.7元~0.8元,如果加上国家的一定数额的政策补贴,度电成本已经能够达到0.4元及以下。

  光伏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平价上网,传统能源目前的度电成本在0.4元附近。随着光伏技术持续发展,2014年度电成本已经提前3年实现,且当前行业度电成本普遍已达到0.7~0.8元,这意味着当前的光伏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 “临界点”。这个临界点一旦突破,市场需求可能呈现几何级爆发,其替代能源甚至主力能源的时代将提前到来。

  最后,与传统化石能源如煤炭比较,随着煤炭开采量逐年增加,资源消耗导致储量减少,紧缺程度日益加剧,化石能源价格必然上涨,进而导致火电发电成本的升高。而煤炭、石油的开采、运输以及燃烧都需要广泛的人力参与,人力成本的逐年上升同样是必然。外部成本方面,在考虑到火电燃烧排放的污染,特别是我国以北京为首的大型城市雾霾严重,中央政府为此计划投入1.7万亿元治理大气污染,这一部分隐形成本算进去,未来火电成本的持续上升更将是趋势性的。所以,如果将环境治理成本也测算进去,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低于火电成本。

  政府对生态问题重视已经提升到一个高度,建设“生态中国”、“美丽中国”等内容相继提出,前期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扩张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这也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

  光伏产业通过这些年竞争发展,与其他产业相比是中国与先进国家差距较小的一个行业。通过中国政府支持,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未来中国光伏行业能在全球光伏市场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政策篇

  发展光伏上升到国家意志 国六条国八条出台

  在今年6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拟推六项措施直指困扰光伏行业的发电量收购、补贴发放不到位、融资困难等问题,简称“光伏国六条”。该六项措施直指阻碍当前光伏市场大规模启动的核心问题,这也是国务院层面罕见地为一个行业出台具体政策,意味着政府对光伏行业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国六条”剑指光伏产业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光伏产业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我国光伏产业已具有相当国际竞争力,但受全球光伏市场低迷、国内市场应用不足等影响,目前出现生产经营困难,必须支持光伏产业走出困境并健康发展。

  在努力巩固国际市场的同时,用改革的办法,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着力激发国内市场有效需求,推动产业创新升级。一是加强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促进合理布局,重点拓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二是电网企业要保障配套电网与光伏发电项目同步建设投产,优先安排光伏发电计划,全额收购所发电量。三是完善光伏发电电价支持政策,制定光伏电站分区域上网标杆电价,扩大可再生能源基金规模,保障对分布式光伏发电按电量补贴的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四是鼓励金融机构采取措施缓解光伏制造企业融资困难。五是支持关键材料及设备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强光伏产业标准和规范建设。六是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优做强,抑制产能盲目扩张。

  光伏六大新政推进,无论是从环境还是产业上均是极其重大的改革,这将影响整个工业结构惠及后代万世子孙的超级事件,是真正的“蓝天代替煤炭”。这六大新政,分布式发电拓宽了光伏发电的应用范围,全额收购所发电量激发了光伏企业的运营效率,保障了企业利益;度电补贴的方式,彻底改变以往补贴模式,国家的补贴将真正落实到光伏企业的健康发展,而光伏融资的支持,也将使当前资金压力大的多数光伏企业看到希望。

  度电补贴时代来临

  在上述政策中,“度电补贴”模式彻底改变了之前金太阳“事前补贴”补贴模式,将使得政策扶植资金真正落实到做实事的光伏企业身上。

  对于光伏的补贴模式,此前议论最多的便是金太阳工程。按照该政策的文件规定,对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配套输配电工程投资的50%给予补助,对偏远无电地区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按总投资的70%给予补助。该政策争议的焦点在于,财政部按一定比例预拨补助资金,而各地财政部门在项目完成审批备案、资本金落实等准备工作后,根据相关规定按进度拨付补助资金,即所谓的“事前补贴”。

  由于可以“事前补贴”,各地金太阳工程的建设热情高涨,2011年,纳入金太阳示范目录的项目规模为677MW,仅一年后,2012年这一数字就飙升至4.54GW。建设报批规模迅速提高,可真正按期竣工并网发电金太阳项目比重还不到一半。金太阳示范工程补贴的“事前补贴”政策,导致光伏发电产业出现投机行为,甚至有部分申报项目企业为赚取国家补贴,将产品以次充好、虚报价格,而骗补、先建后拆、报大建小等现象层出不穷。

  在本次的政策中,直接将补贴模式变为度电补贴,发展新能源最终需要的是发电量,而不是装机容量,因此建议采取“度电补贴”模式,发一度电补一度电,“度电补贴”在保证补贴不浪费的同时,引导企业真正重视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行过程中的质量,并保障光伏电站的整体效果。

  另外,作为光伏产业最为期盼的光伏发电补贴方案《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价格政策通知》年内将会出台。该方案相比今年3月征求意见稿,在上网电价和补贴方案均有上浮。根据征求意见稿,对大型光伏发电站实行四类地区标杆上网电价,分别为0.75元/度、0.85元/度、0.95元/度和1元/度,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为0.35元/度。现在的方案将最低档从0.75元/度调整到了0.9元/度,最高一档则从1元/度上调为1.1元/度,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补贴,则从0.35元/度上调为0.42元度。

  标杆电价上浮,最低达到0.9元/度,这将对光伏企业投资电站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保证装机需求的增长。

  全额收购所发电量

  “国六条”中“电网企业优先安排光伏发电计划,全额收购所发电量发电计划”也是政策落到实处的一项具体内容。

  当前国内发电有两种途径,其一是自发自用,其二是出售给电网。对于分布式发电,之前电网的要求是必须自发自用,不允许上传。其实先前这样的硬性规定,主要是利益分配的考虑,并网侵犯了电网的垄断,换言之,如果分布式发电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用户在自家屋顶发电,则电网会出现无电可卖的尴尬。本次措施之二,不仅是要求电网企业优先安排光伏发电计划,更重要的是全额收购所发电量。

  全额收购所发电量的意义在于,除了自发自用外,富余电量被电网公司收购。行政上硬性规定,将从根本上改变电网企业在上网方面不够积极,以及从根本上触发其变革动力,而对光伏发电企业而言,全额收购所发电量也将从根本上解决运营压力,激发市场的需求量,对国内产能消耗具有极大意义。

  “光伏国八条”新增产能技术门槛极高

  与此同时,被称为“光伏国八条”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除了将去年光伏“十二五”装机目标从去年 《规划》中的21GW上调到35GW以上外,亦对新增产能设定很高的技术门槛。

  《意见》提出,新上光伏制造项目应满足单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20%、多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18%、薄膜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12%,多晶硅生产综合电耗不高于100千瓦时/千克。

  单晶电池20%、多晶电池18%的转换效率只有高效电池才能达到,这将完全限制现有低效电池片的产能扩张,敦促企业向高难度、高附加值的高效电池方向发展。在硅料准入门槛方面,目前国内多数一二线多晶硅生产企业的综合电耗在80~150千瓦时/千克,100千瓦时/千克的指标已达到一线企业的水平,对多晶硅产能扩张形成很强的限制。

  政策通过转换效率、综合能耗等技术指标和检测认证制度设立行业准入门槛,完全阻断了中低端产能的扩张可能,并将通过技术标准加速淘汰低端企业,逼迫企业向高端方向发展。如果这些要求可以得到有效执行,国内的产业整合将加速,走向中长期健康有序发展的方向。

  综上,支持光伏行业发展上升到战略层面,政府对光伏企业扶持本质上不是为了救劣势企业,而是鼓励技术革新,鼓励企业的优胜劣汰,政府的扶持更将倾向于有技术实力的企业。

  业内人士指出,全球供需形势即将逆转,行业规划已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而此时行业技术研发已达到“临界点”,三因素交叉的结果,有理由相信,当前的光伏行业已经出现历史性的拐点,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将是难得的投资机会。

  展望篇

  光伏新兴市场需求猛增 供求扭转开启新趋势

  光伏行业近两年的调整,美国光伏市场已现复苏态势,国内的光伏企业盈利也已趋于好转,展望可预见的未来,行业供需又是怎样的呢?

  这一轮调整伴随的是各企业的去库存化,而在追求技术革新的光伏行业中,市场对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也使得前期没有竞争力的产能成为无效产能。

  美国、中国、日本及其他新兴市场持续出台支持光伏行业发展的政策,从2013年起,这些新兴市场光伏装机需求可能大幅增加。在此影响下,全球光伏市场的供需结构即将发生逆转。

  美国:千万屋顶计划

  在传统市场遭遇因补贴削减带来需求减少的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正爆发出巨大需求量,而美国也成为近年来增长最快的光伏市场,2010年~2012年新增装机分别为0.9GW、1.9GW、3.3GW(预计值)。

  根据美国制定的 “面向2030年的光伏工业线路图”,计划“投资国内技术和市场,扩大内需,带动产业显著增长”,规划设定了2030年累计装机容量达200GW的宏大目标,相当于每年新增装机容量11GW。

  与此同时,尽管美国的1603财政补贴计划已于2011年12月31日终止,该补贴计划已经进行了三年,该计划已经支持了美国大量的太阳能光伏和光热项目的开发。不过取而代之的是,“千万屋顶计划”,从2012年开始,将投资2.5亿美元用于该项计划,从2013年~2021年,每年将投资5亿美元用于太阳能屋顶计划。2012年~2021年,根据一个家庭3KW~5KW容量,总安装量达30GW~50GW,财政补助方式为工程项目净投入的50%,初始阶段补贴1.75美元/W,到2018年大约0.5美元/W。作为超级大国,也是全世界耗能最高的国家,之前美国已实行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本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比如投资税收减免计划、贷款担保。此次新增的千万太阳能屋顶计划,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补贴额度最高的新政策,是态度鲜明的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宣言。预计未来几年市场爆发增长,美国也将成为全球最重要、增长最快的市场。

  中国:装机容量上调至35GW

  近年来,中国政府持续出台了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尤其是受到美国和欧盟双挤压,政府对光伏力度的支持更大。

  今年7月中旬,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显示,我国光伏十二五规划装机容量调整落定,从21GW调整至35GW。实际上这已经是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目标的第四次调整,光伏“十二五”规划原定目标5GW,受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调整的影响,目标上调至10GW。之后由于欧洲FIT下调和欧美“双反”的影响,国家能源局在制定报批“十二五”规划中又连续两次上调目标至21GW以上。为支持国内光伏业度过严冬,2013年初国家能源局曾提出2015年35GW装机目标的建议,但未有正式文件证实。本次“35GW装机目标”落地,增强国内光伏装机快速增长的确定性,充分体现政府支持光伏行业的态度和决心。

  有业内人士指出,2012年中国新增装机量约有4GW,2013年装机目标为10GW,近期国家连续出台鼓励分布式相关政策,2013年装机目标为10GW,尽管补贴低于预期,10GW目标或有困难,但中国市场仍然极有可能成为2013年全球最大市场,保守估计新增装机量7GW~8GW。

  按2015年35GW以上的目标值,预计2014年~2015年国内光伏装机容量分别达10GW和12GW。据测算,装机目标的上调将提升1400亿元左右的市场需求。

  日本:全球补贴最优厚地区

  受2011年三月核危机影响,日本市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比较迅速。今年7月颁布的最新FIT补贴政策,对10KW以上的项目补贴增加,促进电站型项目开发。另外,虽然对大型电站的补贴由此前的42日元/千瓦时降至了37.8日元/千瓦时,日本仍是目前全球补贴最优厚的地区。

  根据日本经济贸易产业省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日本光伏新增装机2.5GW,其中住宅项目为1.6GW,占比65%。2013年第一季度,日本新增装机1.7GW,预计其全年总量可能在6.5GW左右。

  与此同时,8月20日,日本经济产业省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发布数据称,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期间,审批通过了将近19GW的商业屋顶或地面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虽然上述审批项目时间还不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日本光伏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态势。据 《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2013年,日本将新增6.9GW至9.4GW的光伏系统并入该国电网。另外日本计划2020年累计装机容量为28GW,2030年装机容量达到56GW。

  中东:市场潜力巨大

  除了上述市场需求大幅增加外,近年中东主要国家也将太阳能作为战略发展的方向。世界第一大原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计划投资1090亿美元发展太阳能产业,其中2012年5月,沙特政府机构阿卜杜拉国王原子能和可再生能源城宣布到2022年建设41GW太阳能项目的目标,其中26GW为光热发电 (CSP),15GW为光伏发电。迪拜水电局也宣布到2030年将分步建成1GW的太阳能发电站。

  今年3月17日,中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集中式太阳能发电工程 “太阳一号”发电站在阿布扎比西南约150公里的扎耶德城市郊沙漠地区落成,该项目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相当于300个足球场,发电能力达100MW,产生的电能可供2万个阿联酋家庭使用。

  作为一个石化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约旦目前发电主要靠埃及和伊拉克供应的天然气,用电成本高昂且供应不稳定。约旦政府计划到2020年实现风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8GW。

  供求关系已在逐渐改善

  2010年光伏市场的高利润率、高回报和较低门槛,导致2011年全产业链超50%扩张,产业链超额扩张的“恶果”便是光伏行业出现了近两年的调整。在这一轮调整中行业整合、无效产能被逐渐挤出,供需失衡的局面有所缓和,而新产能扩张基本停滞。

  根据SEMI的统计数据,2012年中国的多晶硅产能为15.8万吨,占全球的43%,产量为6.9万吨,占全球的32%;光伏组件的产能为37GW,占全球的51%,产量为22GW,占全球的54%。2012年全球的产业整合导致比2011年组件产能下降25%,由49GW降至37GW。

  2013年全球装机量平均预测在35GW,考虑库存及中间环节,全年硅料折算后的需求超过35GW。高质量、低成本硅料供过于求的情况并不严重。

  同时,多晶硅扩产倾向保守,因此2013年后供应增长将继续放缓,在需求持续上升及季节性情况下,已经停产的低效产能很难在价格达到25美元前重新启动。根据供应成本曲线,价格有望回到20美元或以上。

  有业内人士认为,经过两年的调整期,行业整体名义产能仍远大于需求,但扣除一些已停掉的产能,目前实际供给量并未高出需求许多,行业整合的成效愈加明显,这从出货量的大厂集中度提高和大厂较高的产能利用率可以得到佐证。预计,在2013年虽然行业产能仍有过剩,但供需关系已在逐渐改善,而随着部分企业的实际退出,名义产能利用率将会提高,可能达到80%以上的合理水平。

  另一方面,光伏企业的长远发展依赖技术进步,考虑到技术的更新需要有资金投入和支持,以及试验的长期时间和经济准备,小型企业难以支持快速的技术更新,在产能调节的过程中,也将随之淘汰。

  光伏行业面临历史性“拐点”

  在新兴市场巨大的装机需求前景下,尤其是美国参议院批准了“千万屋顶计划”,该项目计划10年内在美国全国推广30GW~50GW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国2015年装机量将达到35GW;日本计划2020年装机容量28GW,2030年达到56GW;新兴市场即将曝发出巨大的装机需求,而经过近两年的行业调整与洗牌,一系列光伏企业退出市场,早前过剩的产能已经在逐渐改善,而在这两年行业调整中,全球的装机容量扔保持增长,行业的库存化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较为理想的水平。

  2013年全球装机量平均预测在35GW,考虑库存及中间环节,全年硅料按折算后需求超过35GW。高质量、低成本硅料供过于求的情况并不严重。因此整体来看,整个光伏行业的供需关系已经到了即将逆转的时刻!

  晶硅电池占85%以上

  在当前的历史性拐点下,究竟哪类企业能够胜出?行业的技术发展路线又有怎样的趋势?

  太阳能发电是一种可再生的环保发电方式,发电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太阳能电池按照制作材料分为硅基半导体电池、CdTe薄膜电池、CIGS薄膜电池、染料敏化薄膜电池、有机材料电池等。

  其中硅电池又分为单晶电池、多晶电池和无定形硅薄膜电池等。对于太阳能电池而言,最重要的参数是转换效率,在实验室所研发的硅基太阳能电池中,单晶硅电池效率为25.0%,多晶硅电池效率为20.4%,CIGS薄膜电池效率达19.6%,CdTe薄膜电池效率达16.7%,非晶硅(无定形硅)薄膜电池的效率为10.1%。

  非晶硅薄膜电池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商业化生产,但由于效率低且有衰减,使用寿命较晶体硅电池短,市场份额增加不快。另外,结晶缺陷所带来的效率损失需要通过复杂工艺弥补,比如多晶硅是通过PECVD-SNx来实现,获得了很大成功。但其他薄膜电池,如非晶硅和其他薄膜电池至今尚未获得满意结果,这也是薄膜电池发展比人们预想得慢的主要原因。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国际光伏市场的主流产品,占世界光伏电池产量的85%以上,因此可以预见的是未来10~15年仍然以晶体硅为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