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设备
2012年2月耐克公司推出的热量消耗记录器FuelBand正式开卖,整合运动和技术多年的耐克在可穿戴式设备上,交出了具体成绩单。出乎意料的是,耐克于今年4月解散开发FuelBand的研发团队,确认研发重心将从硬件转到软件上。
耐克一开始没想到的或许是这个产品激励的对象——苹果CEO库克(Tim Cook)——改变了这个产品的命运。这个提供使用者监测自己每天消耗多少热量的产品,让库克看到苹果产品的另一个可能。
自 2005年开始身兼耐克董事会成员的库克,于2013年8月All Things Digital研讨会上公开介绍他手上的Fuelband,他指出耐克设计了一个非常好的产品,特别是手腕这部位已经“成熟到足以探索”的时候。然而,2014年北京时间6月11日凌晨召开的苹果公司全球开发者大会上,竟然没有发布果粉们期待已久的iWatch。苹果的下一个棋子会落在可穿戴产品上吗?
技术的步点
除了iOS 8和OSX 10.10以及全新的编程语言SWIFT,苹果公司全球开发者大会没有更多的亮点,着实让期待了两年多的余明阳大失所望。本以为当晚能够一睹iWatch的芳容并能在数月内出手购入,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余明阳没想到“又是一场空”。
科技化可穿戴产品最早源于上世纪60年代,1961年,两名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研发了可穿戴电脑,接着哈佛教授R. Kirkland Schwitzgebel和他的双胞胎弟弟,发明了以无线电波为传播媒介的脚踝定位器。
1983年,新墨西哥州法官Jack Love开始将定位器用在罪犯监控上,开启了电子仪器监控的先河。类似的原理后来发展为酒精控制器,协助美国法院用来限制蓄酒者远离酒精。功能性穿戴设备开始被广泛应用。
不断演变的监测技术让搜集各种数据成为可能,而传输数据的技术也从无线电波多元化为各种电信讯号。越来越多的个人数据搜集和应用可能,让电子用品厂商看到下一波革命性产品的可能。
现在可穿戴设备被定义为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任何便携式设备。其大众化推手当属2006年推出内植芯片球鞋、配上iPod和iPhone监控软件的耐克公司。运动化和睡眠监控产品自此大量出现在市场上。
苹果公司自2010年在iPhone推出睡眠应用软件(Sleepup)以来,一直关注健康相关软件的可行性和市场反应。2014年发布的最新移动操作系统 iOS 8中,正式加入了HealthKit健康管理软件。该软件可整合耐克、Fitbit、Jawbone等其他第三方健康软件数据,可在HealthKit中统一浏览其他应用监测的健康数据,并允许医疗机构接收或传输用户数据。
看好未来商机,国内多支研发团队也致力于医疗与健康管理的可穿戴设备的研发。北京3G产业联盟副理事长项立刚称,国内从事可穿戴设备研发的公司大约有3000家左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和医疗与健康管理相关的。
《财经》记者获悉,今年下半年,国内将有多款融合了使用者身体状况监测、无线数据传输、可视化数据分析、基于科学模型的指导建议推送等多个模块的健康管理设备推出市场。
然而,国内企业的竞争实力待考。微机电系统(MEMS)承担了可穿戴设备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重任,可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靠性,这一系统正是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技术壁垒之一。国内技术水平还相当于小学,远落后于处于“大学”的国际巨头。
此外,“国内可穿戴设备产业的工业设计也有待提高,这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用户体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李烨对《财经》记者说。
从产业整体看,国内外企业在一些关键的技术上,如微型化、贴合应用等仍待突破。可穿戴计算设备一般屏幕较小,且需要接入多种传感器,如同“螺狮壳里做道场”,如何优化系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从国内外公司开发的医疗可穿戴设备来看,目前此类产品还基本局限于数据收集与传输的阶段,对于数据的开发、应用以及给予使用者相应的建议与指导还处于零的状态。在大数据时代,从无数使用者身上汇集的身体健康状态数据往往淹没于茫茫信息海洋之中。
以国内市场为例,近些年不少厂商推出可穿戴的人体健康数据设备,可以实时收集使用者的体温、血压、血糖、运动状况。“这些数据收集了有什么用?使用者根本就看不懂,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调整或者健康咨询基本没有意义。”项立刚质疑,使用者不能很好地对其加以利用,无法转化成对个人生活有意义的结论或指导。
也就是说,目前可穿戴设备利用数据进行深度解析的能力非常不足,没有专业知识的分析和支撑,这些数据搁浅在了信息孤岛。
寻找市场
根据美国消费性电子网站Endeavour Partners在今年1月发布的调查,每10个18岁以上的美国消费者,有1人拥有穿戴式活动监测设备。让人意外的是,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已经不再戴这些设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收到这设备后的六个月内就停止使用它。
三星智能手表Galaxy Gear推出以后,很多人都奇怪为什么要在手表上安装一个摄像头,使用者只是将其视为玩具。生产厂商也只是把可穿戴设备当做小资的玩物推广。这就像智能手机初期一样。下一步找出适合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让消费者觉得不可或缺,同时提供合理的电池寿命,成为可穿戴设备制造商的主要挑战。
据美国科技网站Business Insider预测,目前全球可穿戴市场规模为30亿到50亿美元,未来两年到三年将增加到300亿至500亿美元。
随着4G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中国的可穿戴市场也将迎来爆发性增长。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6年可穿戴设备将快速增至7350万台,预计销售额达169.4亿元。
如果iWatch面世,首先要直面的就是三星Galaxy Gear与索尼SmartWatchi,后两者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Galaxy Gear甚至被市场研究机构NextMarket Insights的一份报告作为了换算单位。该报告以Galaxy Gear厂商建议零售价300美元为中间价来换算,称2014年智能手表市场总价值高达45亿美元,其预测2014年的出货量为1500万块,2015年出货量将达3700万块。
百度、盛大等国内企业也紧随三星与索尼发布了诸如智能手表、智能戒指、智能手环等产品,包含个人信息、运动状况提醒、睡眠监测等功能。
同质化、技术和材质不成熟的问题也浮出水面。项立刚分析,即便是诸如苹果、三星、索尼这样的业界巨擘,对于可穿戴设备研发理念与未来发展的规划都是不统一、不固定的,“尚处于探索阶段”。
Galaxy Gear被不少消费网站指为“只有推出时间是对的”。《Wired》杂志称,该产品是“一个300元的手机配件”, 另一个网站T3更评论“Gear没让我们觉得需要它,事实上,用越久,我们越觉得不需要它”。
三星Galaxy Gear几乎不能单独使用,必须搭载三星Galaxy设备才能获得最佳使用效果。索尼智能手表的软件系统漏洞太多、触控显示屏分辨率太低,在内容细节展示方面捉襟见肘,很少有分析师看好其前景。电池蓄航时间和应用程序都是目前需克服的挑战。
现在有些已经面世的产品甚至没有完全成熟。《福布斯》杂志的行业分析师穆尔黑德(Patrick Moorhead)在使用了多款可穿戴设备后表示,一些产品心率监控很不准确,另一些产品会让使用者佩戴不舒服,电池续航时间也很少有让人满意的。
项立刚分析,“消费者究竟能拿智能手表做什么,这才是开发者应该考虑的。智能手表集成很多功能,我不太相信这样能做好。消费者需要的是方便、实用的功能。所以可穿戴设备需要简单化,留下核心的功能,抽离出多余的功能。”
可穿戴应该怎么做才能像手机一样把控人们的生活?英特尔公司分析人士最新提出的建议是,“要像汽车的出现彻底改变人类出行方式一样,可穿戴设备也要有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足够推动力,才能成为核心产品”,要“为用户提供时尚以及个性化设计,使其和流行服饰一样成为常态搭配的其中一环”。
猜想iWatch
虽然自己所在的公司目前还没有开发可穿戴产品的计划,余明阳很早就开始关注iWatch了。尽管苹果公司从未谈及iWatch的信息,有关其外表形态与搭载软件在业界已有各种猜想。
早前,美国科技博客9to5Mac报道称,苹果公司已经在日本、墨西哥、俄罗斯、土耳其和哥伦比亚等五个国家以及中国***地区提交了“iWatch”商标申请。此举表明,苹果公司确实正在开发一款新型可穿戴设备,希望抢先在全球各个市场注册iWatch商标。
另一个科技网站Appletoolbox,则依美国自由资讯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向美国食物和药品管理局(FDA)要求证实政府官员是否和苹果公司的主管见了面。该讯息更近一步确认了iWatch的研发。
在回应中,FDA透露2013年12月12日,苹果的四名研发主管加上一位政府关系主管,和FDA官员讨论行动健康设备使用的监管。FDA指出,若只是单纯的从管理个人营养角度,使用血糖测量仪,那并不在监管范围内。但是若该设备是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推销,那就会在FDA的规范范围里。
此前,多家媒体已猜测iWatch将搭载五个与健康相关的传感器,对血压、血糖浓度、脉搏等进行检测。日本媒体发布的消息称,苹果智能手表会有1.3英寸屏幕和1.7英寸屏幕两种版本,分为男女款式,目前原型机正在测试当中,而是否采用可弯曲的柔性屏幕则没有确切消息。
产业研究咨询机构Display Search大中华区副总裁谢勤益也对《财经》记者透露,iWatch配置有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分男女款:男款显示屏规格1.7英寸,女款1.3英寸,和传统手表尺寸没有多少差别。
通过梳理近年来苹果所获得的多项专利来看,“无缝嵌入式心率计”被业界认为可能会应用于可穿戴设备上,这项专利中描述的技术能探测用户的心脏运动和心电信号。美国科技博客Apple Insider的分析文章称,该专利所描述的设备采用了几个触点,能通过连接至触点的电子设备探测来自皮肤的心率信号。
从苹果去年挖脚的专家看来,医疗和健康感应设备很有可能是iWatch的卖点。苹果从飞利浦研究院邀请Roy J.E.M. Raymann 博士加入,这位科学家在睡眠研究领域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研究报告,并与多家感应器技术公司合作研发可监视睡眠状态的设备,应用于治疗睡眠紊乱。
运用足以和时尚界竞争的优势来推出时尚感产品,这是苹果公司的一贯做法。2013年7月奢侈品牌圣罗兰前首席执行官德内夫加盟苹果,直接隶属苹果CEO蒂姆·库克负责的某“特别项目”;另外,苹果先后从耐克可穿戴设备部门,挖来顾问Jay Blahnik和设计师Ben Shaffe。
***凯基证券分析师郭明告诉《财经》记者,iWatch和其他厂商的穿戴产品有明显的优势和区别。若无意外,iWatch会具备Mac已具备的来电显示功能。
据郭明的调查,iWatch的特色主要包括:采用软性主动式矩阵(AMOLED)、蓝宝石表面保护盖、生物感应识别器、无线充电,大量采用液态金属以减低重量,电池续航时间大约为一天。
作为下一代显示技术,AMOLED最为各大显示技术企业关注,这也将是苹果公司第一次将该技术用于其产品上。据了解, AMOLED系列面板采用了OLED材质屏,这种屏幕不仅具有自发光、高对比度、极快相应速度等优势,还非常薄,可以做成柔性屏、可弯折,不宜损坏。
这是上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科学家们发现用不同的有机物制出三元色——红、蓝、绿,组成一个像素点,通过开关调节各颜色间的明暗,形成不同的色彩。千千万万个像素点一起工作形成了完整的图画。研究者将像素点、开关等组件固定在一块基板上,构成OLED。由于有机物是柔软的,研究人员想到将整块屏幕都以此为基础做成柔软的,曲面屏幕由此诞生。
苹果公司对产品消息管控十分严格,所有组装厂和零件供应商都被要求保密。分析师普遍认为,得到iWatch组装订单的***厂商,是投资研发穿戴式健康产品的广达公司。广达和苹果合作多年,是笔记型电脑Mac的主要组装厂。
作为当代“码农”,对高科技产品,尤其是带有时尚范的苹果产品,余明阳有着极高的敏感度与忠诚度。“虽然这次发布会没有推出,我并没有失望。”他相信,“iWatch终究会来的。”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