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飞凌收购国际整流器后联合开创智能工业、汽车与消费“芯”时代

物联网

776人已加入

描述

  3月17日,上海讯---今天,英飞凌科技携近期成功收购的美国国际整流器公司首次联合出席上海慕尼黑电子展会,面向工业、汽车、消费类市场,展示出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智能化是工业、汽车、消费类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英飞凌带来工业自动化、自动驾驶、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在工业生产、精密制造等领域,自动化意味着机器需要按照指令进行生产,包括生产环节中执行结构的位置、传送带速度的快慢、机器转动的力度大小等,而这些都需要高度可靠的半导体解决方案来实现。英飞凌高性能的电机控制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用于采集电机位置信息的角度传感器、通过快速计算并输出控制命令的伺服微控制器、执行指令的功率器件、以及支持整个系统的电源器件,使工业生产更精准、更稳定、更智能,是实现未来工业自动化的重要基础。

  汽车的自动驾驶中,高度安全可靠的自动转向功能不可或缺。英飞凌此次展出的电子助力转向开发平台,是基于汽车功能安全概念定义的系统方案,可以为客户按照行业安全标准ISO26262设计助力转向产品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其中核心的电源管理芯片、微控制器和三相桥驱动器均符合功能安全最高等级ASIL-D,是实现安全自动转向的基本控制系统。

  消费类电子已进入数字化时代,英飞凌最新的数字电源技术为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基于英飞凌第二代.dp数字控制芯片的数字化电视电源解决方案可以提供丰富的通信接口,为智能家居时代提供扩展空间,如智能家居的远程通讯和控制。此外,该方案能大幅减少外围器件,给系统设计带来便捷。

  想客户所想:系统层解决方案和定制化产品

  除了产品本身具有的创新和质量优势,英飞凌更重视系统层面的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和定制化产品,从而帮助客户更轻松地赢得市场。收购国际整流器公司后,美国和亚洲的许多中小企业将成为公司的客户,不仅扩张了业务版图,并将进一步加快实现公司“从产品思维到系统理解”的转型。

  英飞凌此次展示的电磁炉和电焊机IGBT解决方案,都是为应用而特别开发的定制化产品,通过屡获殊荣的TrenchSTOP™5创新技术,大大提升了能效和功率密度,具有无可比拟的性能,满足了客户对成本和性能的高要求。此外,用于风扇电机控制的iMotion整体解决方案集成了马达控制专用的微控制器和逆变器,相比同类产品,能够省去客户额外开发固件的时间,也大大减少了系统内的器件数量,可帮助客户缩短产品上市时间。通过采用先进的FOC正弦波无传感器控制技术,该方案能进一步提升效率,降低噪音,并减小整个系统尺寸,不仅增强了产品性能,同时帮助客户降低了成本。通过与国际整流器产品的优势互补,英飞凌的产品组合更加丰富,拥有全面的IGBT产品系列,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功率半导体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同时,英飞凌创新的300毫米薄晶圆技术能够更加快速地投产,为客户带来成本效益。

  另一方面,在汽车领域,英飞凌也重点展出了其高度集成的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该电控模块方案是驱动汽车发动机工作的核心器件,比如进气、喷油、点火等。整套方案包括了英飞凌强大的微控制器、电源及功率驱动芯片,其微控制器处理速度更快,代码容量更大,帮助发动机在设计上更灵活、功能更先进、并更具成本效益,使原本只能在高端车型中才有的功能得以在中低端车型中实现,得到了广大车厂的应用。

  英飞凌参加慕尼黑上海电子展

  英飞凌在上海举办的201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electronica China,2015年3月17-19日)上,着眼于工业、汽车和消费类领域的智能与节能,向客户展示创新的技术。这是英飞凌收购美国国际整流器公司后首次联合展出,此次强强联手,向客户展示了更宽广的产品系列以及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科技公司,致力于通过产品和系统方案为现代社会解决三大重要挑战:高能效、移动性和安全性。2014财年(截止9月30日),公司的销售额达 43 亿欧元,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约29,800名员工。2015年1月,英飞凌收购美国国际整流器公司,该公司是电源管理技术行业的领先供应商,年收入达11亿美元(2014 财年,该财年于6月29日结束),约4,200名员工。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IFX)和美国柜台交易市场 OTCQX International Premier(股票代码:IFNNY)挂牌上市。

  英飞凌在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自1996年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17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亚太乃至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