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新闻
当前,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对提供底层技术的半导体产业来说,由于涉及自动机器人、物联网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所以,在工业的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甚至产品设计流程进行改造时,就需要广泛采用微电子产品(如处理器、传感器和微控制器等)。而全新市场需求必将推动各种微电子产品在技术层面的改变,进而驱动半导体企业在产业层面做出调整。在为半导体业提供市场机会的同时,也重塑着半导体产业。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而我国自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之后,一场中国的工业4.0变革也在酝酿启动。这是一个巨大的而且难得的市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尽管中国集成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产业起步较晚,与国际先进水平有显著差异,中国半导体企业仍应当抓住这个难得的时间窗口,在技术与企业运营层面做出相应调整,而不应错失发展机遇。
而在新需求之下,形成技术趋势:工业4.0环境下的这样一种“云网端”系统结构的搭建,无疑会对底层的半导体技术形成新的更高要求。总结起来,大致包括几个重要趋势:首先,工业以太网的建设需要支持多协议的通信芯片。具体而言,包括生产设备联网实现自律协调作业的M2M,通过网络获取大数据的应用、开发、销售、ERP、PLM、SCM等业务管理系统与实际生产过程之间的协同。因为现代智能工厂有四大关键点:一是要连接所有网络以拿到数据;二是要有智能机器;三是大数据,将所有设备、所有人连接后,所有数据都大批量传送到智能终端上;四是分析,得到数据后从中抓取出对应的趋势来,提高设备状态的检测和预测。要确保上述要点的实现,有专家认为:“高速传输、大数据、保证实时性安全性和节能均十分关键。而这正是工业以太网构建的要旨。”然而,不同厂商支持的工业以太网标准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开发同时支持多协议的通信芯片,当然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以太网协议的实现、应用开发、硬件开发、一致性测试等,从开发到量产需要很长时间。
其次,端一级的智能机床、机器人等,需要高性能、低功耗、安全性的芯片产品支持。在工业4.0中,连接到网络的设备无所不在。一方面,巨大的网络和大量的联网设备必然产生巨大的能耗;另一方面,高度智能化环境下的数据和信息安全是物联网发展的基本底线,物联网环境下敏感数据量越大,风险就越大,比如数据、ID、IP被盗用,数据被伪造或篡改,设备、服务器和网络被恶意操纵。因此,能效和安全是决定工业4.0实施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最后,高集成度也是应对工业4.0时代的必备条件,比如越来越多的半导体供应商开始将MCU与传感器加以整合。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传感器当处系统之首。类似于感官系统的传感器能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并经受严酷环境的考验,是自动控制系统达到高水平的保证。可以说,没有众多质优价廉的工业传感器,就没有现代化工业的生产体系,更别谈工业4.0体系的构建。此外,具有低能耗、低成本、易使用和泛在感知等特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正在快速崛起,使传统实践中因成本等因素未能实现在线检测的某些重要工业过程参数的测量成为可能。
总而言之,工业4.0带来的技术发展势必让半导体企业在企业架构上做出一系列新调整,以适应新的市场形势。这对于电子厂商来说,未来的挑战会更大!但是,机遇也是更大!
工业4.0闹革命:将如何影响行业与人?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预言未来就像是盲人摸象,虽然不知道它的全部但是总能猜中其中之一。
在过去的一年里,世界依然保持飞速发展。人们尽享网络时代带来的便利,基于互联网,每件新鲜事,从流行的口头禅到新诞生的时代领袖都成为朋友圈里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信息时代所孕育的科技爆炸,已悄然推动人类迈入一个崭新时代的大门。
德国已经开始升级工业革命4.0
工业革命4.0(Industry 4.0)首次提出是在2011年的汉诺威工博会上。工业革命4.0,简单说即是利用网络和云科技,将更为庞大的机器群连接起来,让机器之间自相控制,自行优化,智能生产,大大减少从事重复劳动和经验工作的人力数量,使生产质量和效率提升到一个新阶段。具体的实现方法是基于信息物理生产系统(CPPS)和它的五级结构(5C),即连接(Connection),转换(Conversion),中枢处理(Cyber),认知(Cognition)和构建 (Configuration)。
连接(Connection)是实现整个生产结构变化的第一步。通过把数量庞大的机器和嵌入式系统进行全面无缝连接,达到机器向控制中心反馈,或者机器对机器(M2M)交换数据的目的。而要为基数庞大且不断增加的机器群建立物联网(IoT),则需要网络科技和设备制造工业的协同变革。就网络而言,原始采用的互联网协议(IPv4)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过渡为地址资源更加丰富的物联网网络协议 (IPv6)。硅谷早在2009年就已经提倡世界范围的网络协议升级,目前这一计划在诸多国家进展顺利,为工革4.0打下了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制造业需要进行机器革命,为机器和设备植入合适的传感元件来帮助完成机器之间的生存感知和信息传递。苹果为了给其移动设备添加支付功能 Applepay,在iPhone和iWatch内植入的近场通信技术(NFC)感应卡就是一种低成本、且完全满足其功能特点的传感元件。相应地,实现 M2M需要为每台机器甚至机器的每个关键部件都植入既满足链接功能,又兼顾安装及运行成本的可读或读写功能传感器。要带动这一大规模的机器革命,尤其需要机械与自控界旗舰企业(如西门子、通用电气)的大力支持和倡导。
实现了IoT意味着高度自动化的到来,机器(已可称为机器人) 之间可以直接传达命令甚至多级别命令来达到自相控制。这样一来,曾经的中间媒介——人,就可以脱离接受一台机器信息,分析决策然后为下一台机器进行相关操作的劳动环节,而将更多以远程化、分散化监控的形式存在。人在接受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和错误,建立机器之间的直接传递还可以避开这一环节。当然机器间传递必须准确,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交换,还要有通过数信转换(Conversion)将数字转为有意义的信息,使得控制、设备与智能生产应用之间相互理解。既然如此,选择和使用通用的信息交流标准也就成为这一结构的关键。现行技术中,08年开放的MTconnect已经作为信息交流标准被制造业广泛应用了,也就是说这一过程已经有了实现方法。
除去一般操作的全面自动化,工革4.0的另一大特点是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将以经验的形式存储于中枢系统(Cyber)中,而云端则拥有更多同类设备的历史记录。通过大数据分析,中枢系统可以建立设备装置的经验运行模型,从而完成过程模拟、以及更为高级的设备行为预测。不仅仅是问题的实时通报,计算机可以做到根据细微变化而自行完成健康监测,包括诸如老化、零件磨蚀等维护和经验问题的预判。
同时,中枢系统还将不断向人类或自身进行经验学习,自我丰富知识。CPPS会通过认知(Cognition)过程对获得的数据信息和模拟决策结果进行评估,然后以合适的方式呈现给具有专业经验的人或设计者,经由人判断后做出选择支持计算机的结论或为它更新问题分析标准。人机交互结果反馈回到中枢系统,再由中枢积累这些反馈的信息,进行自我构建(Configuration),自我完善后的系统会越来越精准地完成将来的工作。
机器自相控制管理、自动化与自优化大大强化了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打破传统工厂集中控制的生产结构。在自动生产前提下,具有高效和节能优势的微型反应器、微型生产装置将得以充分利用(细化生产规模)。例如,庞大数量的微型反应器(Micro Reactor)可以取代单个大体积反应器,这样做的优势是微量反应相比大范围粗糙接触反应将进行得更加彻底,更加高效,降低投入、减少浪费,提高生产力。同时,细化生产规模还可以让生产更快地适应市场,根据市场需求量精确地调整生产量,最大程度消除生产过剩。另一方面,人机交互的远程化和分散化也方便用户更近地参与生产,使得订单更加精确,并可以根据用户自定义参数而进行调整,变得富有个性化。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们便可以通过APP客户端选择模型或输入简易的构建程式来生产符合自己订制的产品。
最终,生产规模细化和精确生产,促使大型工厂将转化为更多更加灵活的小型自控工厂。借助网络和云技术则可以实现跨越地区对这些散布开来的不同工厂进行生产同步调整,这样的跨越甚至是可以跨越国家界限和公司界限的,工厂内部不再集中大量的工人,员工也可以分散在世界各地直接根据自己的权限对工厂进行操作。这些新的“无人作业工厂”被称为智能工厂(Smart Factory)和全球工厂(Global Factory)。笨重臃肿的集中控制被灵活精准的智能自控取代,生产集中转为生产分散,生产资料重新分配并带来了社会结构和社会产业资源比重的调整。
工业革命4.0对各行业会产生不同影响
随着新技术的到来,新行业和新技能人才将会分配得到部分社会资源,并逐渐增大持有比重,相对成熟的行业将慢慢衰退,而后维持剩余持有资源的平衡。
其中,二次工业革命诞生的产业如电力、化工、冶炼等行业,其发展在信息革命中到达顶峰,而在智能生产时代将逐渐减小社会产业比重。需要说明的是,社会产业比重并不与其社会重要性成正相关,例如农业(包括渔林牧)作为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无论在任何时代其重要性都不言而喻,但随着社会多元化和生产力发展,农业在社会工作的占比越来越小。同理,能源及基础工业随着人类社会上层建筑的升级会占有越来越少的社会比重,其社会位置也逐渐趋向于工业革命之后农业和手工业所处的位置。
这样的转型必然导致基础工业原从业人员流向新兴领域,留下少部分人继续从事本行业工作,以分食和平衡新行业和现有行业结构重组带来的社会财富比重变化。不过,从原有行业中脱离并不意味着增加社会就业压力或者社会负担,因为资源重组本身就带来了新的契机,部分人或许会因为社会分工重新洗牌而获得更好条件。因此,学习新技能并积极完成转型是传统行业从业者应具备的心态。下文将推测和列举工革4.0后教育发展方向。
留下继续从事传统工业的人,因为同行业者的离开而可以继续握有相同或者比之前更多份额的社会财富。坚守并不意味着从业者应顺从行业老化的趋势,而应该看到变革所带来的进步和便利,或许可以利用新模式把自家行业上升到新的高度。典型的案例是手工业在网络时代环境下利用新技术和新社会需求而重新变得“昂贵” 起来,比如3D打印帮助完成了复杂、精细模具的建造,使得手工业者可以完成更为复杂和更具想象力的劳动;而新的社会需求衍生出的供给模式(比如离线商务模式,O2O)也为小型作坊的推广和供销带来了方便。
在集中工厂变为分散工厂之后,物流行业也面临全面转型的巨大挑战,传统以集中为主要模式的供应链管理将会因为要适应小型化、分散化、个性化生产而逐渐被打破。与这次工业革命方式相同,供应链体系需要更多的实时数据追踪,并依靠数据分析帮助实现快速决策。不过处在计划制定与决策层面的物流行业者并不会大幅减少,因为目前计算机还无法做出超越经验推断的更高级思维。但是无人机技术包含在物联网和四次工业革命范围内,也就是说运输方面的人力将有缩减的趋势。
至于处在生产下游,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零售行业,随着客户直接介入生产进行订制,以及供应链依靠IT管理适应直接销售这两点的逐步实现,将变得越来越薄弱。但零售行为本身作为人类生活文化的一部分不会消失,B2B的销售方式和其所涵盖的资源关系网也依然会为这个行业继续提供便利。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即网 络 革 命中发展起来的行业,以IT为代表,将在工革4.0的进程中达到鼎盛,但也同其他行业的历史规律一样,会在四次革命的末期迎来衰退。配置自动化、构建信息物理空间、编织更为庞大而有序的网络需要大量IT人才的努力和付出,在早期安全性薄弱,机器仍处于经验积累的阶段,其他各个行业都需要计算机信息领域人员的技术支持,这些技术支持现在或以IT部门存在于各个公司中,或以外包形式交由专业的信息服务公司处理。不过随着物联网络的建成,社会不再需要过多的基础建设者,企业也不再需要独立支付的IT部门,此时就是行业衰退的开始。多数企事业单位的IT人员需要考虑转行,剩余的人将集中于大型的网络科技和信息技术支持公司继续从事升级和维护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原先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人转行优势明显,因为未来人才的基本要求便是计算机化思维 (ComputerizedMind)。
同样,最近两年来占据北美职业人才需求量前列的数据分析和大数据行业,作为社会转型阶段的重要角色,也会在工革4.0的完成过程中慢慢减小社会比重。现在网络时代发展接近末期,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数据信息量变得比历史的任何时候都要庞大。在2014年,世界上平均每天约有2.3x10^21字节的数据被创造出来,而20年前,全世界的总数据量还不到2.5x10^18字节。面对快速更新的巨大信息量,大多数行业过去以领导者个人经验为依据的决策,在未来将被更多时候以数据分析结果为主要参考标准。前述从中枢处理到自我构建(Cyber-Cognition-Configuration)的三级结构正是数据分析的计算机物理系统实现,在帮助缔造这三级结构的过程中,数据分析行业起到了重要的先行和构建作用,而在其实现以后,需要的人力数量便会减少。
上述论断似乎带有当代领军行业正在奋力为自己挖掘坟墓的悲观色彩,实则并非如此,先进生产力的本质是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所以与其说为自己挖掘坟墓,不如说为整个社会建造地下宫殿,而挖掘开发的庞大空间资源,将会为建设者自身创造新的发展环境。
除此之外,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在内,人类的生存活动都受到新工业革命的影响,不再赘述。
未来人应具备的能力和教育的方向
作为工业革命4.0智能时代,科技人才应该具备的两个重要技能即是计算机化思维与数据分析能力。
既然无论对于生产者、管理者还是用户,介入生产过程同机器直接进行交互是本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实现结果,那么只有对交互方法的正确理解才能有助于准确传达和接受信息。就好比人们通过掌握外语来与其他国家的人交流一样,学习计算机的语言,理解计算机的思维才能更好地享受物联网和计算机物理系统带来的便利。
在信息时代,人类发明并建造计算机,努力对其开发和优化,好让计算机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模拟人类的学习和表达过程;在智能时代,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开始超越人类的个体经验,甚至可以为人类行为提供帮助和预测,所以人应该转变观念,从过去的驱使计算机理解人类行为变为主动学习和理解计算机的思维方式。因此,理解计算机思维以及懂得程序编译的人,将更容易从事各个领域的工作。
数据分析能力也同样为理解和确认计算机的分析方法提供帮助,并成为辅助计划者和决策者顺利安排计算机完成工作的有效工具。因此,IT和数据分析行业的工作者,在未来无论是继续从事本行业还是投身于跨界行业都是极具优势的。而在这两类行业衰退之前,其他更早开始面临挑战的行业应看到这些能力的重要性,积极学习,增进相关知识的了解,以适应未来改变。
此外,艺术、体育及文化生活相关的思维意识和能力也将成为判定未来人才的重要标准。这里所说的艺术能力并非完全的艺术消费品(如传统油画、音乐会)鉴赏能力,而更多的是艺术化表达能力和概念设计能力。随着人类生活的多媒体高信息化发展,简易直观的文字表达显现出传递方向单一、传递信息模糊和接受体验差等问题,在表述上失去优势,而高度结合美学与文化的表现形式如动画、人机交互应用等则越来越受到欢迎。麦肯锡公司就曾经为了加强报告的表达性,而调整内部人才的比例,削减了工商管理硕士(MBA)的比重,增加招收了更多的艺术学硕士(MFA, Masterof Fine Art)。
抽象化表达与文化、情感的体验是(至少下一个时代内)计算机无法取代人类完成的,这也成为艺术、体育及文化生活相关工作技能重要的另一个原因。而美学与文化设计是可以建立在现有功能的基础上的,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艺术部门来完成企业文化与日常生活的结合,为自身和用户带来更多精彩体验。
比如谷歌主页现在每天带给人小感动、小惊喜的GoogleDoodles 就正是Fine Art的实际应用。Google Doodles根据新闻或当日历史事件编绘制作,包含从人文到科技各个领域,它引发用户的观看兴趣,并引导观看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无形中为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新鲜感与正能量,也为自己赢得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高速学习、分享教育、跨界整合会成为工革4.0完成时期人们必须掌握的能力。大型在线教育模式(MOOC)现在已经非常成功地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框架,这使得更多的成功者和领头人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传播自己的经验。传统教师大多数因为需要为教育事业贡献而停留在学校中,缺少社会实践,传授学生的内容限制性较强,甚至很多只在做题与应试技巧上,难以真正高效和准确地培养人才。相比而言,未来受教育者(其也可以通过分享自身经验变成他人的教育者)可以更多地自主选择,接受来自更大范围的优秀人才直接分享秘笈,快速深入不同领域,以实现个人从事多个行业的能力,并能把不同行业结合发展,衍伸创新。所以,学习、分享、整合,不仅仅作为技能,也是一种未来生活的基本素养。
最后提醒读者,不应误认为世界将迎来自动化而放弃努力工作和经验积累,本文关于工业革命4.0的介绍和展望,是为了让我们可以在忙碌中给自己一些思考的闲暇,提醒自己方向和目标,让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更有理论基础,不至迷惘。或许在看过本文后能对未来20年的职业生涯所做工作的意义和目的有新的认识。毕竟要实现工业革命4.0,靠的正是每一个人的努力,团队合作,以及整个社会的相互协作。
信息开源与产业结构升级是世界发展的趋势,在这个趋势里,中国绝不能自我封锁,放弃与世界交流。回望200年前,当欧洲开启航海贸易热潮之时,中国的闭关自我保护,终于换来了自科技至生产结构的全面落后,沦落为世界底层的工具。而今我们奉开放为国策,更应该积极响应连接世界的伟大工程,利用我们的集中优势,在人类实现连接的的道路上成为功臣和先驱,而不是集中力量去修筑一座长长的隔离墙。
空谈无用,看工业4.0时代哪些行业会赚大钱
在国家的升级战略中,让企业进行智能化、工业化相结合的改进升级,是中国企业更好提升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去年10月,中德政府在第三轮磋商后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宣布两国将开展“工业4.0”合作,该领域的合作有望成为中德未来产业合作的新方向。
分析认为,工业4.0有望推动国内相关行业和企业进一步发展和进步,而在资本市场上,工业4.0相关题材与上市公司亦是资金热烈追逐的对象之一。其中,工业互联网、工业自动化和工业机器人细分领域颇受关注与期待。
什么是工业4.0?
1、智能工厂
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2、智能生产
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
关键词1:工业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大幕将启三大环节寻找投资机会
“中国制造2025”将拉开工业互联网的序幕。分析认为,投资者应从工业数据感知、传输、分析三大环节寻找投资机会,重点推荐佳讯飞鸿、中恒电气、光环新网、东方国信等。
从全球范围来看,当前工业互联网得到了多个国家重视——国际上工业互联网的代表是美国的先进制造战略,和德国的工业4.0。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 算、宽带网络等技术,通过接入传感器,实现对物理设备的信息感知、网络通信、远程控制和协作。早前有消息表示,美国GE公司提出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投资 10亿美元提高效率。而德国工业4.0德国将工业分为机械化、电气化、数字化、智能制造四阶段。
国内情况来看,十八大报告提出四化协 同、两化深度融合的方向。而“中国制造2025”更被认为将拉开工业互联网序幕。有分析指出,在未来20年中,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至少可带来3万亿美元左 右的GDP增量。应用工业互联网后,企业的效率会提高大约20%,成本可以下降20%,节能减排可以下降10%左右。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 师宋嘉吉表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是工业互联网兴起的基础技术,工业互联网是通信行业最大的风口。“市场认为,工业互联网的目的是实现智能制造。而我 们认为,工业互联网绝不局限于制造环节,更重要的是实现工业数据流交互,硬件、软件之间的智能通信。”
而工业互联网之于传统行业有两大意义:首先,大幅提高工业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其次,促进商业模式的革新,如制造业服务化、逆向设计、供应链管理。工业互联网有望类似于“20世纪初的电力”一样改造制造业,成为中国制造业升级的重大机遇。
宋嘉吉指出,从工业数据感知、传输、分析三大环节寻找投资机会,重点推荐佳讯飞鸿(立足指挥调度系统和防灾传感网络,布局工业数据分析)、中恒电气(能 源互联网的最大受益者)、光环新网(借助云计算虚拟化实现战略升级)、键桥通讯(从事RFID电子车牌业务切入车联网)、东土科技(国内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龙头并布局机器数据分析)、天源迪科(大数据能力从电信业向金融、公安、工业领域迁移)、东方国信(从事电信大数据并布局钢铁冶金行业信息化)。
关键词2:工业自动化
产业升级需求迫切本土自动化龙头崛起
分析认为,行业内将出现两条显著的高速成长主线。一是高端智能装备加速成长,如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装配线、自动化仓储设备等,第二条主线是本土自动化龙头。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分析指出,作为未来国家级重大战略的组成部分,工业自动化被认为将是其中一个具备中长期高景气度的分支。
2015年是工业自动化的元年,相关重点实施领域已圈定在新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制造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上,相关规划也预计即将出炉。有市场人士分析,产业升级转型的迫切,将促使该领域迎来快速增长,相关上市公司中长期可适度关注。
东吴证券分析师王卫明表示,工业自动化设备属于智能装备的范畴,是“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在未来五年里,伴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和原材料、能源成本的上涨,中国制造业将经历由粗放型、低附加值模式向集约型、高 附加值模式的历史性转变。作为高端制造业的“基石”,工业自动化装备面临着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双重机遇。“其中,行业内将出现两条显著的 高速成长主线。一是高端智能装备加速成长——前期渗透率已经较高的数控机床、过程自动化系统、变频器等产品增速在明显放缓,而随着低端劳动力成本加速上 行、产业升级进入白热阶段,‘替代人工’属性更强、前期渗透率较低的高端智能装备,如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装配线、自动化仓储设备等,有望越过产品导入期、 进入高速成长期,未来5年保持年均20-30%的快速增长。”王卫明同时也表示,第二条高速成长主线是本土自动化龙头有望崛起。“受益于国家支持国产化率 提升的政策意图、关键零部件的突破,掌握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强劲的国内自动化装备企业有望加快进口替代的速度,实现超过行业平均的高速成长。”
关键词3:工业机器人
行业进入黄金增长期研发公司成资金追逐对象
在即将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机器人位列十大重点推动领域中的第二位。而就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各地工业机器人园区已经发展到40个以上,机器人企业数突破500家。
在工业4.0的三大主题中,智能生产必不可少的就是机器人。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新增机器人达到3.7万台,一跃成为全世界当年增加工业机器人数 量最多的国家。2014年,这一数字已上升到大约5.6万台,其中有1万多台是国产的。预计2017年之前,中国工业机器人拥有量将成为世界第一。业内人 士普遍预计,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我国机器人产业也将迎来迅速增长的黄金期。
与国外相比,可以明显看出,中国的机器人人均拥有量还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中国,每万名工厂工人对应约30台机器人。德国的“机器人密度”是中国的10倍,日本则是中国的11倍。这给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带来了刚性需求。
此前工业机器人主要替代重体力劳动和复杂劳动,以解决人力在恶劣环境下作业的问题;而现在正转向简单重复的、大量使用劳动力的地方。现在的80后、90后不愿意从事简单的重复劳作,于是机器替代便成为以后发展的重要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许多传统产业都是机器人未来将大力拓展的市场,如家电、轨道交通、船舶等领域。而就目前来看,机器人已经杀入了家电领域。美的自 2012年其开始大规模推进生产自动化,到2014年底,已经有800个六轴机器人,2015年预计集团将新增600个。而且美的在2015年,就投入了 8亿元-10亿元来做自动化的改造。格兰仕、志高等也纷纷引进自动化生产线。
在即将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机器人位列十大重点推动领域中的第二位。而就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机器人产业已经开始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各地工业机器人园区已经发展到40个以上。机器人企业数突破500家。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深圳市伊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Shenzhen Erik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扣扣:二五一二二六二四七一
联系电话:高端1矢量3变频8技术2 伺服3 PLC 1步进3电梯7逆变4源码6转让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