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新闻
相比于整个中晟宏芯的动荡,欠薪只是冰山一角。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中晟宏芯历经三次股权变更、更换了两任董事长,而且,计算团队总负责人、计算所副总工程师张立新不久前也已经从中晟宏芯离职。
本报记者 陈宝亮 北京报道“国产CPU崛起”始终是一个备受期待的话题,但国产CPU产业却不断被曝出令人尴尬的新闻。
近日,成立刚满两年,被寄予厚望的国产CPU新秀——苏州中晟宏芯因为“欠薪”卷入舆论漩涡。两年前,在工信部电子司和苏州政府的扶持下,中晟宏芯获得 IBM的核心技术——POWER CPU授权,并且得到了IBM、中科院计算所提供的技术支持。按照计划,中晟宏芯可以在2019年完全实现POWER芯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并制成完全国 产化的POWER系列CPU。
然而,这家肩负使命的企业,却在新春复工之时被员工集体讨薪,数十名员工甚至在公司门口拉起了“中晟宏 芯 还我欠薪”的横幅,而公司管理层则对此保持缄默。一位中科院人士告诉记者:“中晟宏芯成立的时候,中科院计算所过去了一个技术团队。2015年11月之 后,宏芯停发了大家的薪水,之后的工资都是所里代发的。”
计算所提供的研发人员充当了中晟宏芯的中坚力量,“其中有一个组之前还与华为海思合作研发基于ARMv8架构的CPU,并且已经成功生产。”上述中科院人士感慨:“相比于最初“做一番事业”的热血,如今更多的是“被坑了”的唏嘘。”
不过,相比于整个中晟宏芯的动荡,欠薪只是冰山一角,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中晟宏芯历经三次股权变更、更换了两任董事长,而且,计算团队总负责人、计算所副总工程师张立新不久前也已经从中晟宏芯离职。
混血OpenPOWER
中晟宏芯本不该如此动荡,这家公司是中方企业与美国IT巨头IBM的混血,且背后有着工信部、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
2013年8月,IBM联合Google、NVIDIA、Mellanox等公司成立OpenPOWER联盟,致力于将IBM的POWER系列CPU架构对外开放授权,以抗衡日益强大的Intel X86以及ARM等CPU体系的威胁。
这个一度垄断了金融、证券、能源行业的技术,吸引了全球各国企业的涌入,其中也包括在2013年底开始与IBM接触的工信部电子司。当时,中国政府已经 明确了“再造半导体”的政策导向,肩负使命的工信部电子司一方面制定自强路线,一方面也在寻求潜在的技术引进合作方,POWER的开放恰逢其时。引进 POWER不仅有可能给国产CPU开辟一条捷径,更能保障国家机要部门的信息安全。
2013年12月11日,江苏中晟智源、江苏梦兰 集团、苏州高新创业投资集团三家股东成立了中晟宏芯,注册资金1.9亿元。中晟智源、苏州高新创业投资集团背后代表江苏政府以及江苏IT产业,而江苏梦兰 集团则是中科院旗下产业。三方股权结构保证了江苏IT产业与中科院联手承接POWER。
此外,曾经承接国家核高基专项、成功引进吸收摩托罗拉C-Core CPU项目的苏州国芯董事长郑茳出任中晟宏芯董事长。成功引进C-Core CPU之后,苏州国芯近几年来销售收入、利润一直保持100%的增速,芯片销量累计超过1亿颗,服务于国内50多家企业。
2014年1月20日,苏州中晟宏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产业技术国际研究院加入OpenPOWER联盟。其后,工信部与IBM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 签署了关于POWER技术产业合作的战略框架备忘录。在政府与核高基重大专项的支持下,中晟宏芯历时4个月与IBM签署授权协议,获得了IBM POWER8的芯片架构和指令系统的授权,同时IBM承诺开放POWER9的授权。
其后,围绕POWER架构的国产生态系统也不断完 善。2014年10月,工信部指导成立“中国POWER技术产业生态联盟”,联盟目前有38名成员,其中包括中晟宏芯、无锡中太、浪潮、金蝶、南大通用等 企业,涵盖包括CPU、板卡、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整机在内的整个产业链。POWER国产化成熟之后,中国也会拥有完整的POWER生态。
“POWER国产化项目,最初有过项目预研,当时估测核高基未来可以提供大概23亿元的经费。”上述中科院人士如是回忆,“而且POWER在金融、政府等行业拥有很大的市场基础,经济效益也很可观。”
近年来,核高基专项不断加大在集成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领域的补贴力度。一位申请了核高基项目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来,核高基的01专项重点支持了上海兆芯、展讯通信、华为海思、同创国芯、京微雅格等芯片企业。”
需要指出的是,中晟宏芯在核高基申请的项目只进行到预立项阶段。“还没有正式立项,经费还没影子。而网上流传的江苏政府的资金支持,也是没影的事。”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这个战略项目全是民间资本在支撑。”
股权斗争
一位国产POWER联盟成员企业高层告诉记者:“资本逐利,无论是为了未来的核高基补贴,还是将来的市场利益,大家都想争夺中晟宏芯的控制权。”
2014年7月,中晟宏芯第一次股权变更,企业注册资本从1.9亿变为6亿元,股东数量从原来的3家变为9家。新入股东“苏州宏芯博创”为中科院计算所和中晟宏芯团队员工代持股,其余5家股东分别为苏州市政府、天津市政府引导的创业孵化基金以及三家专业创投基金。
不过,原本传言要入股中晟宏芯的苏州国芯并未出现在此次股东名单之中。而本次股权变更不久之后,同时担任中晟宏芯、苏州国芯董事长的郑茳也从中晟宏芯离职,并不再担任任何职务,郑茳未就此事回应记者的采访请求。
郑茳离职之后,由中晟智源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朱亚东接任中晟宏芯董事长,中晟智源是中晟宏芯最大股东。但朱亚东也未能稳住局面,9家股东持股的格局未能坚持半年。
2015年3月,中晟宏芯再次股东变更,9家股东中的5家离开中晟宏芯,其中包括原始股东江苏梦兰集团,以及在2014年7月进入的天津基金、三家专业投资机构。从本次股权变更的结果来看,给中晟宏芯提供重要技术支撑的中科院不再担任公司股东。
2015年7月,尚未站稳脚跟的朱亚东卸任董事长,由原始股东中晟智源董事长姜杏树出任中晟宏芯董事长。同时,中晟宏芯再次引入新股东--南京海云科技投资基金合伙企业。需要指出,海云科技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刘火林同时也是中晟智源董事,并担任了中晟宏芯首席科学家。
2015年底,中科院计算所副总工程师张立新从中晟宏芯离职。张立新在中晟宏芯成立初期曾负责与IBM技术谈判,其后又一直担任中晟宏芯技术团队总负责人,与郑茳一样,可谓中晟宏芯的奠基人。记者咨询张立新,张立新称并未得到披露信息的授权,未予回应。
动荡还在延续。公开信息显示,POWER联盟成员无锡中太在无锡市人民法院起诉中晟智源,法院于2015年11月冻结了中晟智源3.8亿的股权权益。无锡中太回应记者称,起诉是因为一场总价不足100万元的商业合同纠纷。
从目前的公开报道来看,无锡中太与中晟宏芯在联盟中合作紧密,而中晟宏芯现任董事长姜杏树同时也担任中晟智源董事长,考虑到双方的“交情”,这场诉讼颇 为令人疑惑。这一案件的后续演进是否会给中晟宏芯带来新的变动,也不得而知。事发以来,记者始终未能联系到中晟宏芯就“股东变更”、“董事长离职”等事件 进行置评。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