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电池解码,打压LG会成就皇朝?

电源新闻

20人已加入

描述

  “如果是通过减免税收、给予技术先进的电池企业奖励等方式来鼓励国产电池产业,我们都会非常支持,并且也能促进国产电池技术升级。”日前,几位自主品牌企业新能源汽车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这些新能源企业负责人担心,去年出现的因为电池供应不上,影响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局面很可能再次上演。

  此前,本报于5月24日刊登的《第三批电池目录公布之后:本土新能源汽车遭遇高端化尴尬》一文在业内引起很大反响。

  正在讨论中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修订版)》(以下简称《修订版》)把新能源车型推荐目录与《汽车动力蓄电池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捆绑在一起,相当于已进入新能源车型推荐目录的车型,必须同时配套符合《规范条件》的动力电池,才能获得国家新能源汽车相应补贴。

  截至目前,符合《规范条件》的25家单体电池企业中,把目前长安、长城、上汽、一汽、奇瑞、吉利、江淮等自主品牌企业都在采用的LG和三星SDI排除在外。

  “从政策本意来讲,强制要求采用进入推荐目录的电池企业生产的产品,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推动本土电池企业的产销量,有助于将低水平的电池企业排除在外。” 上述车企新能源汽车负责人认为,但实际操作中,对于车企而言,面临很多问题。

  本土高性能电池供不应求

  “如果国产电池很强,我们何必舍近求远?”某自主品牌企业新能源负责人对记者说。

  截至今年一季度,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已达130家,这一数字预计到今年年底将达150家。不过,国内电池行业面临的问题多、乱、杂、差。

  “25家电池企业中,只有三家企业生产的电池产品尚可满足我们需求。”另一家自主品牌企业新能源汽车负责人同样表示。

  “其实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也想支持国产电池企业,但是,考虑到产品的竞争力和供货问题,最终选择了国际上被认可的产品。”上述负责人表示。

  而另一位采用国产电池的本土企业新能源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CATL(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牛逼得不得了,大家排队在等货。”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TL)成立于2011年,公司总部位于福建宁德。公司研发生产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的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电池模组,电动汽车电池系统,动力总成等等。

  据了解,由于国产电池供应不上,很多本土新能源汽车企业只能被迫减产。这个情况其实早在去年就发生过,去年由于电池供应跟不上新能源汽车增长,多家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企业都因零部件供应不足导致市场大量缺货。

  新能源汽车每年以200%至300%的速度增长,而电池厂虽然有上百家,但符合乘用车标准的电池厂,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如江淮用的是力神、国轩、三星;奇瑞从万向采购;吉利采用CATL和LG的电池、上汽采用LG、A123的电池,只有比亚迪自己生产电池。

  这些本土电池企业上足了马力生产,仍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某自主品牌企业透露,“大家都在排队等电池,今年仅CATL就差我们近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

  实际上,影响电池供应的还有电池厂更加愿意将电池优先供应给大巴车。以秦为例,一辆插电式强混,只需十几度电,而一辆大巴,则需要200多度电,相当于20辆插电式强混小车。而国家对大巴的补贴一般都超过100万,电池厂更愿意优先供应给大巴。如奇瑞的供应商万向,就是很多大巴生产厂家的供应商。

  “CATL规划今年的产能是2015年的两倍,计划在乘用车方面会比去年多一点,但还是以客车为主。” CATL销售市场营销副总裁谭立斌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即便如此,虽然今年动力电池供应不上的情况会有所缓解,但预计今年下半年,电池供应量仍会增大。

  如何扶植更多的宁德时代?

  采用外资电池,并非自主品牌企业的初衷。遭遇电池供应不足,本土车企试图主动开发更多的电池供应商。如江淮随着产品的升级,去年开始使用三星的电池;江淮汽车iev4以前采用的是国轩电池,iev5开始采用力神电池,iev6升级为三星电池。

  吉利新能源产品也采用了部分LG的电池。上汽集团则是因为进入之初没有选择,当时CATL并未成立,所以,从一开始就选择了韩国LG。

  因为在传统汽车上不可能赶超,新能源汽车一直以来都被寄予弯道超车的希望,当然,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也被视为该重点支持的产业。

  不过,电池、电机、电控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中,电池对汽车企业而言,确实属于“隔行”的产业,特别是电池的组成部分“电芯”。

  电芯属于“化学”工业,国际上电芯做得好的,主要是日本韩国,松下、LG、三星等,均是以化工见长的企业,而比亚迪也是因为一开始做电池才得以自己生产电池。

  “电芯不仅投资规模大,时间长,而且技术变化非常快,没有四五百个电化工程师,不可能做好。”某整车企业新能源负责人告诉记者,而CATL之所以能在国内迅速成长,也得益于其技术研发实力。反观国内其他电池企业?大部分都是搞一条生产线就上项目、开始生产。

  本土电池企业是不是靠政策保护,排斥外来者就能改变现状?显然,政策保护只能使其短期内销量增加,但无法使其变强。

  “越保护越落后,市场是竞争出来的。”某自主品牌新能源负责人表示,“项目找上门,开发要收费,销量不用愁。保护只会让中国电池企业生活在温室中。”

  政府需要鼓励本土电池企业,但以什么方式鼓励,值得深究。“如果是鼓励优秀,就应该给技术先进、性能优越的电池厂补贴,提升其竞争力,而不仅仅是将外来者排斥门外。”上述人士最后表示,“在给本土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同样能使本土电池企业强者更强,涌现出更多像宁德时代这样的本土电池企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